天天看點

《莊子·天道10》治理天下,就是抓根本,衍生的按照根本處理就好

作者:優雅圓月up

#護苗有我2024#引子:劉邦進鹹陽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就這十個字,清楚明了,人人都能記住。明朝就一部《大明律》,清朝一部《大清律》,幾百年治理的一樣井井有條。法律沒必要那麼細,為何?總有新事物出現,你總要出台法律,那法律豈不是越來越厚,最終厚到誰也讀不完的地步。法官也隻要明确規定,不去按照根本法去思考。不如就像《憲法》一樣隻是出台基本原則,任何判例不準違反基本原則就是了。管理衍生物,你永遠管不完,不如把握根本。隻要不違背根本,其他就是合議庭的事了。

《莊子·天道10》治理天下,就是抓根本,衍生的按照根本處理就好

抄寫原文

詞意:天王:即天子,這裡特指懂得天道的王。敖:通“傲”,傲慢,傲視。 無告:有苦無處申訴的人,主要指鳏寡孤獨者。廢:遺棄,抛棄。 窮民:窮苦的百姓。苦:哀憐。嘉:愛憐。 孺子:孤兒。 婦人:寡婦。天德:自然之德。經:常則。膠膠、擾擾:皆擾亂之貌。

《莊子·天道10》治理天下,就是抓根本,衍生的按照根本處理就好

太陽靜靜的恩惠大地

段意:過去舜曾向堯問道:“你作為天子用心怎麼樣?”堯說:“我從不侮慢庶民百姓,也不抛棄生活無計走投無路的窮苦人民,為死者苦苦焦慮,很好地對待留下的幼子并悲憫那些婦人。這些就是我用心的方式。”舜說:“這樣做好當然是很好了,不過還說不上偉大。”堯說:“如此那麼将怎麼辦呢?”舜說:“自然而成形迹安甯,象日月照耀,四季運作,象晝夜交替,形成正常,象雲彩随風飄動,雨點布施萬物。”堯說:“整日裡紛紛擾擾啊!你,跟自然相合;我,跟人事相合。”天和地,自古以來是最為偉大的,黃帝、堯、舜都共同贊美它。是以,古時候統治天下的人,做些什麼呢?仿效天地罷了。

《莊子·天道10》治理天下,就是抓根本,衍生的按照根本處理就好

太陽不會刻意做什麼

解說:這裡是舜帝采訪堯帝,問他當天子都是如何考慮的。堯帝說:“我從來不打官腔,在我的治理下老百姓甚至都沒有狀可告。”這一點很厲害了,有些朝代老百姓想告狀還愁沒有門路。“給貧窮的老百姓發低保,對死去的人表示悲憫,對婦女兒童表示足夠的善意。這些就是我主要考慮的事情吧。”公平公正,沒有申訴,對貧困和弱勢群體表現足夠的善意。這樣的社會在古代應該是治理比較好的時代。

《莊子·天道10》治理天下,就是抓根本,衍生的按照根本處理就好

佛祖的水準相當于堯帝

舜帝認為堯帝做得确實不錯,但還是境界低了,沒有達到偉大的治理。堯帝很是不解,問舜帝怎樣的治理才算是偉大的治理。舜帝說:“你看到天德沒,天德都是不咋咋呼呼,很甯靜的。日月的照耀,四季的轉換,晝夜的交替,雲氣的飄動,雨水的降落,都是自然而然的進行的。你沒有看到老天費勁巴拉的幹這些吧!”堯帝似乎被點透了,說:“看樣子有些事我還是瞎操心了。你這家夥,做事都是符合天道的;我,頂多也就是追求人事上的協調。确實Low了。”

《莊子·天道10》治理天下,就是抓根本,衍生的按照根本處理就好

雲行雨施,無非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這些道理古人都認為是最根本的東西,黃帝堯舜這些古代帝王都認為是必須遵守的。其實古代帝王最好的治理,無非就是效法天地罷了。記得學哲學時,定義是哲學是一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規律的總結。那麼道就是從沒有天地到有了天地,到不斷出現新生事物的所有的人間事物的總結。抓住道這個根本就可以,不必去考慮細枝末節。舉個例子,大陸到目前頒布的法律有298部,如果考慮各省市的法規,至少有幾千部之巨。即便是專門搞法律的律師,也不可能全都知道,隻好偏向于哪個領域的法律。你想啊,專業的律師都讀不過來,老百姓能知道這麼多的法律麼?老百姓連有些法律都不知道,又怎麼去模範的遵守呢?不如抓根本,隻要不違背根本的東西,就不會錯。#濟甯頭條#​#70後的頭條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