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年人的朋友圈:大膽篩選,别怕走散

作者:夜讀
成年人的朋友圈:大膽篩選,别怕走散

李叔同說:“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離别多。”

年輕時,總以為在時光中相遇的人,會彼此交心,互伴一生。

成年後才明白,原來人生的交際是有階段的,有些人必定會從我們的生命中離開。

若我們終将會在人群中走散,那麼請别怕,試着大膽篩選。

01

圈子不同的人,注定漸行漸遠

古人雲:“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潇湘我向秦。”

成年人的生活圈子中,茫茫人海,終有各自要去的地方。

時間會離間我們,環境會墨染我們。

從小穿一條褲子長大的朋友,在歲月的長河中,也漸漸沒了聯系,再見時,已是熟悉的陌生人。

蘇轼20歲那年進京趕考,遇見了章惇。

兩人相見恨晚,抱着炙熱之心成為了好朋友,一同踏入科舉殿堂。

蘇轼進士及第先入了朝堂,而章惇則是氣憤自己成績竟屈居自己的侄子,決定重考。

三年後,兩人重逢。

章惇豪情直爽,愛鑽營權貴,在朝堂上混得如魚得水,圈子越來越大。

而蘇轼性子溫和,為人灑脫不羁,注定成不了一個合格的政客。

是以,一人官最做越小,另一人卻越爬越高。

彼此之間有了距離,漸漸冷淡而疏離。

後在王安石變法中,章惇進入了新黨的圈子中,而蘇轼則多次對新黨産生不滿。

最終,兩人走上了各自的道路。

老話說:“圈子不同,無需硬融;人心不同,不必強求。”

低品質的合群,往往比不上高品質的獨處。

費盡心思擠進不适合的圈子,放下身段去取悅他人,結果備受煎熬。

不如趁早放手,回歸自己的生活和圈子,與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

不必留戀,也不必遺憾,人生總是來來去去,釋懷舊情,生活的後半場還有更重要的人在等待着我們。

成年人的朋友圈:大膽篩選,别怕走散

02

三觀不合的人,必定分道揚镳

古人雲:“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

如果我們志趣相投,即便是高山和遠海,都不能分隔我們;如果我們理念不一,就算是站在眼前,也難以交心。

這世上沒有兩片能夠完全重合的葉子,就像每個人的思想、三觀會有所不同。

與三觀不合的人談論,即使說千遍萬遍,也說不到一個點上。

與三觀相合的人交往,隻需一個眼神,便能勝過千言萬語。

三觀的不同,意味着我們終究走不了同一條路。

40年代,潘柳黛和張愛玲同是上海文壇才女。

起初相識,張愛玲以為是志同道合,便對潘柳黛惺惺相惜,十分熱情。

有一回,潘柳黛與張愛玲相約去赫德路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打開門,見張愛玲穿着優雅的晚禮服,渾身散發着迷人的香氣。

潘柳黛便詢問是否要上街,隻聽張愛玲說:“我在等朋友來。”

在張愛玲看來,這是重要的待客之道,是一種對朋友的尊重。

而在潘柳黛的心中,張愛玲如此隆重,是在說自己不懂禮節和為人粗鄙。

後來,張愛玲創新了一種新穎的穿着方式,潘柳黛卻不認同,說這是奇裝異服。

她甚至批評了張愛玲的舉止和生活方式,又不斷寫文章進行内涵。

最後倆人鬧得老死不相往來,張愛玲直接冷漠地說:“誰是潘柳黛,我不認識。”

楊绛先生說:“思想不在一個高度,尊重就好,三觀不在一個層次,微笑就好。”

人的交往,不在于付出的多與少,而是在于是否能夠同頻共振。

遇到不合的人,講不通道理,就沒必要費盡心力、苦口婆心地争辯。

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必強求,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活法。

人生有得也有失,在我們與不合的人分道揚镳時,就會收獲與我們同一頻率的人,共享心意,迎接生活。

成年人的朋友圈:大膽篩選,别怕走散

03

消耗你情緒的人,趁早遠離

《勸學》:“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人的情緒,是會在人與人之間無休止地流轉和沉澱。

我們會輕易被身邊的情緒所感染,悲因他人而悲,喜受他人而喜。

而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時不時給你添堵,滿身低氣壓,總是滿口抱怨、張口就反駁,帶給我們的生活一地雞毛。

作家斑馬曾講述過他朋友的故事。

他的朋友老趙有一位同僚,因為距離近,老趙會順路搭送同僚。

初相識時,兩人還比較拘謹。

可時間一長,同僚就将所有壞情緒都丢給了老趙。

不是抱怨其他的同僚,就是抱怨工作和上司。

有一次下班,兩人剛走,老趙就收到公司要求修改緊急文案的通知,就讓同僚自己打車回去。

沒想到同僚卻責怪起老趙為什麼不把自己先送回家,還抱怨說這個時間怎麼打車。

而老趙急着回去,并沒有管他的無理要求。

這之後,老趙總是能夠在公司裡聽見同僚對他的诋毀和誣陷。

那一段時間,老趙被折磨得消瘦了許多,十分後悔了認識這個人。

莫言曾說:“誰影響你情緒,讓你内耗,你就放棄誰。”

經常情緒化的人,總是會消耗别人,在你快樂時,讓你難過,并不斷索取你的精力和感情。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請遠離他。

心念我者将心比心,以真情交換真心。

而将我們當作情緒垃圾桶的人,我們不妨丢棄了。

人生短短,風雨仍在,遠離消耗我們情緒的人,讓心情更加舒暢,生活充滿動力。

蘇岑說:“不必把所有人,請進生命裡。”

人生的常态便是走散,我們從來不是例外。

成年人的朋友圈,如同急匆匆的列車,軌迹不同,即便相遇,也會離散。

走了不适合的人,才能迎來更好的人。

别害怕,風雨兼程,自有相知的人陪伴,願你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好友圈,舒适、自由且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