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長久的關系,不是推心置腹,是恰到好處的冷淡

作者:夜讀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系是什麼樣?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大概就是,每一次見面,都有一種回到主場的感覺。

回到主場就意味着,不見面時,彼此挂念;

見面時,即便安靜坐着,也不會拘束,更不會冷場。

年少時總覺得親密無間的感情令人羨慕。

卻不知真正持久的關系,并不需要費盡心思刻意維系。

中年以後越來越懂得,人與人之間的最好的關系:

莫過于不刻意找話說,也不需要擔心冷場。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長久的關系,不是推心置腹,是恰到好處的冷淡

适當疏離,彼此舒服

蔡康永曾說過:過于熱情并不是一個人維持良好關系的方法,是以我鼓勵大家要做個冷淡的人。

過分的熱情,對别人而言是一種負擔;

适當的冷淡,才是社交關系的最佳狀态。

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劉十三是一個特别害怕冷場的人。

在外人面前,他總是喋喋不休,尋找各種話題活躍氣氛,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一次,他和幾個好朋友外出野餐。

他們圍坐在火爐旁,一言不發。

彼此的神情松弛而悠閑,并沒有感到任何的尴尬。

這時他才醒悟:原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需要一直熱熱鬧鬧,也可以冷淡一些。

可以不說話,也可以随時說話。

其實,真正的朋友不需要每日互問冷暖,也不需要頻繁地侃侃而談。

真正的朋友,是當你們面對面時,依然能親切如故,相處舒心自在。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淬火效應。

意思是指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後,經過冷卻處理,工件的性能更佳、更穩定。

就如同成年人之間的相處,需要互相取暖,更需要适當地冷卻。

紀錄片《四個春天》導演陸慶屹,以自己在南方小城的父母為主角,娓娓道來他們的日常生活。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長久的關系,不是推心置腹,是恰到好處的冷淡

他的父母時常一起散步,一同種花養草。

但大多數時候,兩個人各自做喜歡的事,互不打擾。

母親若在房間裡裁剪衣服,父親就拿起相機拍攝。

就這樣互相獨立、互不幹涉,但感情依舊恩愛如初。

适度地冷淡,是尊重對方,也是對彼此的保護。

過于濃烈的感情,不但會灼傷自己,還會讓對方想逃離。

淡而不膩,才能保持長久的熱情。

不管友情還是愛情,能讓彼此舒服的關系,都是帶着一絲冷淡的。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長久的關系,不是推心置腹,是恰到好處的冷淡

保持距離,關系穩定

作家畢淑敏說過:親近地保持距離,或許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距離産生美感,對距離的精準把握,才是保持良好人際關系的秘訣。

作家莫言和餘華曾是同住數年的室友,私下交情很深。

不久前,為支援好友,餘華特地從外地趕來參加新版《生死疲勞》的線上釋出會。

餘華在現場回憶起他們多年同窗生涯。

提到兩人曾同住狹窄的小屋,親密到同穿一件衣服,共用一支牙膏。

那時,他們同在寝室創作,兩人中間隻隔了一個櫃子。

寫作時不但能聽到筆尖摩擦稿紙的沙沙聲,而且還能清晰地聽到彼此的呼吸聲。

每當他們兩人寫累了,往後一仰。

透過櫃子的中間那條縫,彼此眼神交彙,寫作靈感突然就沒了。

長此以往,他們都受到對方的影響,無法靜下心來創作。

為了不影響彼此的寫作,莫言隻好在中間挂了一幅挂曆,把這條縫擋住。

他們才順利地完成了各自的作品。

再穩定的關系,再好的朋友,也要留有适當的距離和尺度。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長久的關系,不是推心置腹,是恰到好處的冷淡

一旦逾矩,感情也會消磨殆盡。

邦達列夫曾說過:人類一切痛苦的起源,都源于缺乏邊界感。

說到底,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問題,大多都是對距離的把控出現了偏差。

生活中,或許你也遇到過這樣的情形:父母總是以愛你的名義,催你結婚生子,對你生活、工作橫加幹涉。

朋友憑着多年交情,反複找你幫忙,如果幫不上忙還對你冷言冷語。

夫妻之間仗着感情深厚,毫無顧忌地做出過分的事,最終鬧到分手。

越是親密的關系,越應該保持距離。

越過了該有的界限,相處起來就會十分費勁。

親而有間,疏而有度的距離,才是穩定關系的前提。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長久的關系,不是推心置腹,是恰到好處的冷淡

恰好相處,更有默契

顧城在《門前》一詩裡這樣寫道: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着,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與人相處,話不用多說,不用過度熱情 ,相交随心就好。

紅學家周汝昌和張伯駒的友情一直被世人稱贊。

兩人相識于燕京大學,當年周汝昌隻是一名大二學生,而張伯駒則是燕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因《紅樓夢》結緣,從此成為忘年摯友。

周汝昌在《張伯駒詞集》一書中談及二人的友情:我少于伯駒先生二十歲,彼此身世、經曆又絕無共同之點,而他不見棄,許為忘年交。

張伯駒家裡藏書豐富,是以周汝昌常去看書。

每次周汝昌進門後,張伯駒明知好友到訪,卻不起身相迎,也沒有客套地寒暄。

隻是繼續埋頭做自己的事。

周汝昌也從不在意,自行翻找自己想看的書,對于張伯駒也并不刻意讨好。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長久的關系,不是推心置腹,是恰到好處的冷淡

後來周汝昌解釋:“我到了張伯駒那裡,他忙他的,我看我的書。我即便要走,也不必告辭,我們之間的關系隻有彼此能懂。”

正是這樣的關系,讓兩人在日常讨論學術時,不會因見解不同而争辯。

那份彼此都懂得的默契,讓他們的友誼更加穩固。

人與人的相處,不需要讨好,隻需要做好自己。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不過分熱情,不頻繁聯系。給對方最舒适的空間,是成年人最喜歡的社交尺度。”

隻有一時的交情,才需要寒暄。

靠譜的關系,無需多言,也可以讀懂彼此。

網上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成年人之間的社交,始于禮貌,止于距離;始于友好,止于分寸。”

我想,人與人之間舒服而穩定的關系,應該是如此。

與人相處,冷淡一點,不必費盡心思去維持關系,才能灑脫自在。

與人相處,保持距離,進退有度,不高估彼此的關系,親疏随緣。

不強求,不執着,順其自然,寵辱不驚,才是一個人最好的處事方式。

試着遠離那些本就不夠穩固的關系。

讓真正走心的關系,随歲月的沉澱散發醇厚迷人的香氣。

願每個人都能看淡一切,不再囿于世俗的人際關系,忠于内心,忠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