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明生活水準提高了,為什麼老百姓還是會與國家出現對立局面?

作者:沐槿言

明明國家在盡全力保障老百姓的生活,中國人民的生活品質在不斷提高,幸福指數也逐年上升,可是為什麼?老百姓還對國家有無數的怨言呢?

站在國家層面,中國人口基數衆多,如何實行普遍惠民的政策是需要結合經濟、民生等相關問題考慮的,大國的任何一項政策執行起來都是需要時間鋪墊的,古人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說的就是治國需要用溫火過度,火勢太大容易燒糊,火勢太小又會煎得半生不熟!

明明生活水準提高了,為什麼老百姓還是會與國家出現對立局面?

首先我們應該想到: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是展現國家文明發展的有力信号,它主要囊括了國家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健康發展和進步程度。

如果一個國家在多方面的情況下都達到了穩态的發展資料,那就表明這個國家的生活品質很不錯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在日漸提升了,可在中國如今的大環境背景下,我們發現:很多老百姓,特别是城市有文化的老百姓普遍還存在着對國家有怨言的情況!

明明生活水準提高了,為什麼老百姓還是會與國家出現對立局面?

從整體上來看,國力在壯大,國家在富強,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日見提高,但這隻是從整體上概述,并不能代表整體,實際上,中國各地區的不同存在着較為突出的兩極差異。

由于曆史、地理和資源等因素的原因,偏遠的山區無力發展或者發展速度遠遠趕不上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區或者沿海城市,國家的政策遲遲落實不到這些偏遠地區的老百姓身上,老百姓享受不到國家發展的勝利成果,因地域不平衡而使老百姓對國家有不滿情緒的不在少數。

明明生活水準提高了,為什麼老百姓還是會與國家出現對立局面?

對幸福感的定義,每個人的認知都是不一樣的,普通老百姓僅僅隻是追求物質層面的充實感,沒有房貸車貸,能夠撫養小孩贍養老人,一家人幸福健康就是滿滿的幸福感!而有錢人在滿足了物質層面的基礎滿足感後,開始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去遊山去玩水,實作靈魂上的解放!

當大部分人的生活品質提高了,幸福指數上升了,也并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是同樣的感受,畢竟每個人的内心追求不一樣,而那些内心得不到滿足或者短期内沒能享受到國家實惠的人群,便會對國家表達出不滿的情緒。

明明生活水準提高了,為什麼老百姓還是會與國家出現對立局面?

資訊時代有利也有弊,不管正面還是負面的消息傳播得很快,不同的聲音從人群中浮現出來,有贊同也有反對的,有噴有怼也有支援的,群眾的負面情緒得到了擴散和傳播。而遇到某些容易引起國民沖突的事件就會被無限放大,點燃了群眾對國家的個别看法。

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不再僅是滿足日常的生活需求,而是對國家有了更多社會期望,比如教育、醫療、養老、薪資等社會問題,老百姓希望國家能夠更為提供便捷的服務和重新配置設定公共資源。

明明生活水準提高了,為什麼老百姓還是會與國家出現對立局面?

國家從來沒有忘記老百姓,從來沒有另眼看待城市和農村,隻是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的資源相對集中,易于配置設定和政策的執行,是以才會讓人們覺得國家重視城市忽視農村。為了減輕老百姓對國家的不滿情緒,我們可以從很多措施來實行!

1、國家在支援城市建設發展的同時,不僅不能放松,反而還要加大對落後地區的政策扶持力度,借着國家發展的勢頭縮小農村各地域間的發展差距,確定不同階級的老百姓群體都能享受國家發展國力強大的成果。

明明生活水準提高了,為什麼老百姓還是會與國家出現對立局面?

2、國家應該定期派幹部下到基層,開展對基層老百姓進行社會調查和征集民意的活動,切實了解老百姓的基礎需求和對國家的期望,對老百姓的合理要求給予滿足,幫助群眾形成對國家看法的正确價值觀認知。

3、網絡化年代應該建立一套健全的體制制度,確定國家的重大決策和突發事件能夠通過網絡及時、準确地傳達給普通老百姓。對容易挑起國民之間的不利言論,相關黨委也應正确引導,防止負面情緒的蔓延成風,滋生老百姓對國家的情緒。

4、這點對于國家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為百姓群體提供基層服務,讓繁忙的老百姓能夠盡快辦好事、辦成事,如此國家的政策不愁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援。

明明生活水準提高了,為什麼老百姓還是會與國家出現對立局面?

國家群體那麼大,人口基數那麼多,群眾存在不滿是正常的,但是國家也不用過于擔心,老百姓對國家有着充足的信任,國家一心為民的宗旨老百姓都能看得到,惠民政策能否實施老百姓内心自有一杆秤,不僅不會拒絕,反而還會持支援态度,國家與老百姓之間的良性互動共求發展,美好的未來在國民的齊心努力下得以展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