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發現,年老後,最好不要參加同學聚會了。

作者:風來亭

近些年以來,舉辦同學聚會的現象越來越少了。而且舉不舉辦是一回事,就算是舉辦了,但是前去參加的人其實也越來越少了。為何會如此呢?原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我發現,年老後,最好就是不要參加同學聚會了!

我發現,年老後,最好不要參加同學聚會了。

說是同學聚會,但更像是一場攀比。年輕的同學聚會攀比自己,年老的同學聚會攀比自己的後代。

舉辦同學聚會的初衷,本來就是因為大家曾經在一起念書,也算是産生了比較深厚的同學情誼,是以舉辦聚會,讓大家一起聚在一起見一見面,也懷念一下曾經一起念書的美好回憶。

不過時至今日,現在的同學聚會感覺慢慢的就變味了,因為畢業之後各奔東西,再加上不同的同學之間,家庭背景也不一樣,每個人的能力與人生也不一樣。是以畢業之後有的人混的特别好,而有的人混的卻不咋地。

正是因為有了差異,是以再一次聚在一起時,混的好的可能就會在那裡炫耀,喜歡在那裡攀比。并不是說到了老年階段就不會攀比炫耀,實際上老年階段的同學聚會,或許不攀比炫耀自己了,但有的人也會攀比炫耀自己的後代。

我發現,年老後,最好不要參加同學聚會了。

老年階段的同學聚會,沒有多大的利益交換價值,也就是說沒有多大的意義。

不管是同學聚會,還是生活中交朋友,兩個人之間之是以走的比較近,有些時候都是因為利益的問題,也就是說雙方之間有利益交集,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有利可圖。如果對方對我們自己沒有任何利益可言,甚至對方隻是想占我們的便宜,那麼這兩個人基本上都不會成為朋友,壓根就不會走得太近。

關鍵是當我們到了老年階段之後,曾經的同學情誼經過了這麼多年,早就已經變淡了,甚至幾乎都不存在了。是以說老同學之間,如果有什麼忙,對方也未必會幫忙。

這也意味着老同學之間的聚會并沒有多大的意義,頂多隻是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吃一頓飯而已,對于生活上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幫助作用。

我發現,年老後,最好不要參加同學聚會了。

老年人攢點錢不容易,有些錢真的沒必要花。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特别有錢,如今很多人感歎錢不好賺,也有的老人面臨養老壓力。也有一些退休老人覺得自己的終身俸實在太少,不太夠花。是以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自己口袋裡稍微攢點錢,可沒那麼容易,那麼自己的存款就得花在刀刃上,一些沒必要花的錢就不想花。

就比如花錢去參加同學聚會,對于有點經濟壓力的老人來說,确實沒有太大的必要去參加。

特别是這種多年之後的聚會,很多人更加講究所謂的排場,于是菜可能就要點很貴的,酒可能就要喝很好的。是以到最後如果要aa買單的話,可能自己就要掏不少錢。那麼對于沒啥錢的老人來說,與其花這麼多錢去參加這種聚會,還不如拿點錢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我發現,年老後,最好不要參加同學聚會了。

容易給子女添麻煩。

如果我們到了老年階段,那麼我們的子女基本上也算是進入中年的階段了,中年階段的年輕人,有的人事業有成,有的人經曆中年失業危機,有的人為了找工作而發愁。

那麼我們去參加所謂的老年同學聚會,像有一些不太懂事比較自私的人,他就不會考慮你那麼多,他就會覺得反正大家都是老同學,就應該互相幫忙,于是可能就會想着想讓你的兒子給他介紹個好工作,或者讓你的兒子給他幫些什麼忙。

這個時候拒絕吧,感覺有點不太好意思。可是不拒絕吧,又不合适。畢竟讓兒子幫他兒子的忙,也相當于我們在給孩子添麻煩。是以說為了避免這些沒必要的煩惱問題,老年階段的同學聚會不去也罷。

我發現,年老後,最好不要參加同學聚會了。

如果自己混的不好,容易導緻自己心裡不痛快。

特别是退休之後的人,隻要聚在一起了,很多人都特别喜歡打探對方的終身俸、養老待遇等等情況。

如果我們自己混的不好,或者說我們的退休待遇比較低,甚至壓根就沒有終身俸的話。然後在那些混的比較好的同學面前,自己心裡多多少少都是會有些不平衡的。

因為有時候就會覺得,憑啥你退休了還能領這麼高的終身俸?而我們自己辛辛苦苦奮鬥了一輩子,卻隻能拿這麼一點?是以心裡有可能就會不平衡,是以就沒必要去自找不痛快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