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成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國科學院| 國科院研·科技成果轉化

作者:自在松鼠5V

科成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國科學院| 國科院研·科技成果轉化

新聞中國采編網 中國新聞采編網 謀定研究·中國智庫網 國研智庫·中國國政研究 國情講壇·中國國情研究 商協社團·全國工商聯 經信研究·中國經濟和資訊化 謀定論道·中國企業家論壇 哲商對話·中國儒商大會 赢在商道·中國營銷企劃 健康中國·大健康醫藥産業網 國食藥監·大健康醫藥産業論壇 國研政情·謀定論道-經濟資訊智庫 國科院研·科技成果轉化 國稻種芯·藥食同源-健康産業論壇 萬赢信采編:

科成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國科學院| 國科院研·科技成果轉化
科成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國科學院| 國科院研·科技成果轉化

為進一步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國科學院決定在“率先行動”計劃架構下,在建設“科技服務網絡”和“技術創新與産業化聯盟”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啟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遵循“三個面向、四個率先”的辦院方針,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緊密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響應“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号召,以我院知識、技術、人才和科技資源為核心,努力支撐和引領産業轉型更新,把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擺在我院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為2020年大陸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基本原則

—— 導向引領。關注重大需求,建立問題導向的科研立項機制;關注重大産出,建立貢獻導向的成果評價機制;引領我院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主動地投身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

—— 開放融合。進一步加強院企、院地合作,推進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融合、知識創新與區域創新融合,促使我院科技創新資源與社會生産要素更緊密結合,加快形成創新鍊、産業鍊和資金鍊有效關聯的融合發展體系。

—— 保障改革。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制度和政策環境保障;建立健全“院上司—院機關—分院—研究所”統籌協調的工作體系,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組織保障;整合資源、加大投入,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經費保障。

(三)主要目标

通過實施“專項行動”,努力探索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體制機制,使我院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增強、轉化效率顯著提升,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化人才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

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和新一輪“東北振興”等國家戰略布局,結合在北京、上海等優勢地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重大舉措,準确把握相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需求,重點推動一批基礎好、見效快、帶動性強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産業結構優化更新和轉型發展做出有顯示度的貢獻。

通過實施“專項行動”,使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産生的經濟社會效益在“十三五”期間有明顯增長。到2020年,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新增銷售收入超過6000億元/年,利稅600億元/年;院所投資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超過15萬個,營業收入超過6000億元/年,利稅600億元/年;院屬機構孵化“雙創”企業5000家,為不低于2萬家企業提供“四技”服務;“十三五”期間專利實施超過1萬件次,比“十二五”翻兩番。

二、重點任務

為調動全院科技力量全面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針對制約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加強項目布局從立項到驗收的系統設計;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依托并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形成以服務經濟轉型更新和産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支撐和引領新興産業發展壯大為目标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網絡;

多層次培養有志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專業人才隊伍,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和文化氛圍,真正使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成為我院上下共識的光榮使命。

(一)推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産出并落地轉化

1.按照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已有部署,結合創新研究院建設,狠抓“重大産出”。重點在煤炭間接液化制備超清潔油品和高附加值化學品、甲苯甲醇制對二甲苯聯産低碳烯烴技術、甲醇經二甲醚制乙醇技術、海雲網絡新媒體技術、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動力電池智能制造、綠色循環經濟和先進工業生物制造等方面,

在“十三五”期間完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投入工業生産或更新改造,帶動若幹重大産業實作千億元産值。同時,新部署一批有明确應用出口的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研發項目,在總體資源配置中增大用于支援該類工作的經費比重。(重大任務局)

2.在已部署B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推動一批有重大應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在“十三五”期間分階段實作轉移轉化。進一步加強量子通信、腦功能聯結圖譜、大氣污染綜合監測預報與節能減排技術、頁岩氣開發中的關鍵科學技術、“超導電子學”、“海鬥深淵”等面向産業應用的前瞻布局。

重點加快量子通信技術推廣應用;确立幼年期發育性腦疾病、中青年期精神類疾病和老年期神經退行性疾病早期診斷名額;突破大氣灰霾綜合立體監測裝置在實際應用中的工程化技術瓶頸;形成頁岩氣開發自主技術體系;開發系列超導傳感器、探測器及系統內建産品;實作深海材料與裝備國産化。在新部署研發項目中,加強機關各業務部門之間互相銜接,共同對預期成果的轉化應用予以支援。(前沿局)

3.持續推進“科技服務(STS)網絡計劃”,強化STS項目支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推廣應用的目标定位,建立研究所及其科研人員勞動、知識、技術轉變為社會财富的順暢通道。“十三五”期間,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能源結構優化、制造業轉型更新、城鎮化發展、生态文明建設等領域,系統組織部署一批“解決問題”的項目;

重點開展先進制造技術、工藝及裝備定制研發,資訊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應用示範,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研發與應用,工業節能、交通節能、建築節能等相關技術與可再生能源以及低碳環保生物技術在工業生産中的內建應用等,通過“産-學-研-用”協同創新,加速實用化技術推廣,提升相關行業和産業部門技術研發與應用的能力。(科發局)

4.設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促進重大成果産出。在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研究所“一三五”等已取得關鍵技術突破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進一步深化改革,聚焦目标、突出亮點,梳理凝練出有望在3-5年内産生重大影響的成果,試點組織實施10個左右重點專項。

以此為紐帶,建立各業務局在項目部署上的關聯機制,整合全院力量協同攻關。主要通過“後補助”支援方式,引導相關研究所與國科控股企業、社會企業組成研發聯合體,圍繞行業或區域特色需求,利用企業資金、社會資本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投入。

加強“聯合體”内部跨所、跨學科合作,“量身”提供符合轉型更新發展方向、示範效應強和帶動作用大的系統解決方案,最大限度釋放我院科技成果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潛力。(科發局、重大任務局、前沿局、條财局)

5.通過與院所投資企業及相關産業部門的緊密結合,有效促進創新鍊、産業鍊、資本鍊“三鍊關聯”。“十三五”期間重點布局量子通信上下遊産業鍊,打造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産權的包括光電子內建晶片、光通訊、雷射制造、生物光子等光子産業叢集,促進大陸離子醫學産業發展,推動建立綠色制版公共平台和網際網路印刷平台。

開發包括低蛋白大米在内的高附加值醫用食品,建構跨太平洋中美氣頭甲醇新氣體産業鍊,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固體廢棄物處理、可再生能源等為主的循環經濟産業園,完成小衛星研發、制造、應用産業鍊布局,建設“健康院”式的現代生物醫學新型業态。積極布局新興産業發展制高點。(國科控股)

(二)建立以知識産權為核心的科技成果管理體系

設立“中國科學院知識産權營運管理中心”,加強對院屬機關知識産權的營運管理。通過與研究所現有的知識産權管理和營運機構有效銜接,以市場化方式與社會機構或院辦服務機構合作,建構“營運管理中心”加若幹“營運服務平台”的知識産權服務體系。

對科技成果專利性及其潛在商業價值進行評估,對需要申請的專利進行全過程品質管理和增值培育;對科技成果的應用市場和目标客戶進行分析和定向推介,幫助研究所在進行技術轉讓、技術許可、技術作價投資時作出合理的價值判斷;跨所整合專利和非專利科技成果,形成優勢組合,實作知識産權的增值和市場收益。(科發局、國科控股)

設立“中國科學院成果轉化與知識産權營運基金”,與院知識産權營運管理中心密切配合,對重點專利進行再開發。支援有條件的院屬機關争取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源多元化投入,設立所級成果轉化與知識産權營運基金,單獨或聯合建立專業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以市場機制與全球知名知識産權營運公司合作,共同支援我院科技成果工程化、産品化,促進科技成果應用并實作價值最大化。(國科控股、科發局、條财局)

發揮分院的統籌協調作用,不斷完善全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體系。分院對其所聯系區域範圍内全院的科技合作活動負有管理職責,要積極組織力量采取多種形式主動與當地政府和企業進行科技對接,了解地方發展戰略和相關工作規劃,掌握真實需求,形成切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方案,有針對性地指導全院的科技成果在當地轉移轉化。(各分院、科發局)

建立分級管理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情況報告制度。院屬科研機關按年度向所屬分院報告科技成果數量、轉化實施情況、相關收入及配置設定情況等,各分院彙總送出年度進展報告,納入院年度統計體系并向社會公開,作為全院科研機構績效考核的重要評價名額。(科發局、各分院、研究所)

在現有“産業化資訊網”和“知識産權網”等基礎上建設統一的科技成果資訊服務平台,與科技論壇、成果對接會等傳統形式相結合,對可轉化科技成果進行線上線下同步釋出。聯合專業機構對科技成果資訊作進一步篩選和分析,提供更加專業的咨詢與評價,促進知識産權投資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探索建立網上招标競價機制,提供線上線下關聯服務,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時的資源配置效率。(國科控股、科發局)

(三)培養教育訓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業人才隊伍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設立知識産權學院,系統培養知識産權專業化人才;結合中科大教育資源,完善現有教育訓練體系,編制規範教材、推出專修課程、提升教育訓練内涵;繼續推行知識産權專員認證考試制度,同時擴大基礎教育訓練覆寫面,提高全院青年科技人員創造、運用、保護知識産權的意識和能力。(科發局、前沿局)

在特定區域和領域建設若幹科教融合“專業學院”,探索産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多元化培養新模式。立足相關區域、領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從全球吸引有實踐經驗的高水準講席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并提供體驗式訓練,激發研究所學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創業潛質,培養企業家精神,向社會輸送具有全球視野的複合型人才。(前沿局、相關研究所)

依托“聯想學院”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堅持實踐性、市場化和國際視野,打造我院創業教育訓練品牌。完善科技與經濟結合研修班、科技與經濟結合實訓班、企業管理教育訓練班以及面向地方的定制教育訓練等系列化教育訓練體系,全力服務“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着力催生并孵化更多有強大生命力和使命感的科技企業,建構教育訓練、孵化和天使投資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國科控股)

繼續派遣科技副職、企業科技特派員等,組織我院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鼓勵科技人員到企業生産一線開展技術研發攻關,真正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與企業人員共同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通過建立雙向多層次的科技人員服務基層長效機制,打造一支面向基層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隊伍。(科發局)

設立“産研人才扶持項目”,對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帶動産業更新的科技人才給予重點支援。加強專業化技術轉移轉化團隊建設,加大對高層次技術轉移轉化人才的引進和支援力度;在公派出國留學計劃中,加強對技術轉移轉化人才的支援;在院屬機關中探索建立技術轉移轉化崗位資質教育訓練制度,在實踐中培育并選拔一批技術轉移轉化骨幹人才。(人事局、科發局)

(四)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創新載體

加強科技服務網絡節點建設,整合與地方、企業共建的各類轉化平台,加強管理,形成合力,面向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需求布局STS區域中心,充分發揮STS中心聚焦重大科技問題和統籌協調的能力,提升已建平台的科技服務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組織開展技術內建創新、工程化應用示範,促進科技成果産品化與産業化,服務區域産業發展。(科發局、相關分院)

以“技術創新與産業化聯盟”為載體,發揮我院投資企業在重點産業選擇、産業技術把握、技術創新規劃以及研發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主導作用,選擇若幹重點細分行業,集中整合我院相關企業和研究所的研發、中試、生産及目标市場等優勢,進行關鍵新技術/新産品協同開發,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的同時培育一批行業“隐形冠軍企業”,形成我院科技産業創新叢集。(國科控股)

建設新型孵化器和投資人超市,融彙産、學、研、用和資本、政策支援,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務、市場資源和金融服務。整合院内相關力量,形成全國連鎖營運和全球合作的科技孵化網絡體系,為初創科技企業提供相對全面的支撐服務,幫助創業團隊順利邁出“最先一公裡”。(國科控股、科發局)

加強國家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建設,通過研發共性技術、開展工程化驗證、制定技術标準等方式,成為與企業強強聯合的橋梁和紐帶。按照國家對此類機構的總體改革要求,發揮其整合科技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産業化的支撐作用,建設專業化“衆創空間”,提升其對行業和産業科技進步的服務能力,打通應用技術走向市場的“最後一公裡”。(科發局)

加強大型儀器開放共享服務平台建設,建構以大科學中心為核心的産業技術創新平台。繼續完善“大型儀器區域中心”和“所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兩級支撐體系,同時關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産業技術研發的服務功能及其自身創新技術的産業化溢出,加大向産業部門的開放力度。

打破所與所之間“圍牆”,不斷提升儀器、設施性能,推動跨所共享的儀器和設施聯用,幫助使用者共同解決重大産業技術問題。依托上海光源、合肥光源、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合肥穩态強磁場實驗裝置、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等設施,建構與運作管理相結合的資源配置新模式,組織專門隊伍支援實作科技設施條件平台向社會開放共享。(條财局)

加強全國科學院聯盟、野外台站聯盟、中國植物園聯盟等跨部門平台建設。與地方科學院共建聯合實驗室、工程中心,共同承擔研發項目,組織技術攻關;做好頂層設計下野外台站聯網觀測研究,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提升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系統開展戰略生物資源功能評價與發掘利用研究,打通生物資源轉化為生物技術産品的順暢途徑,為生物産業發展提供源頭和系統解決方案。(科發局)

(五)營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環境和氛圍

制定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出台《中國科學院關于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指導意見》及人事、考評等配套政策和制度,引導院屬機關把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與自身管理運作緊密結合、與自身改革發展緊密結合。

細化院屬機關科技人員離崗創業或到企業兼職的相關規定,明确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權利和義務,在全院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并從科技價值觀方面引導科技人員正确了解和認識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意義,理性地投身“雙創”。(條财局、人事局、規劃局、科發局)

按照“供給側”改革要求,不斷産出高品質科技成果。對我院自主布局的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STS項目、重點部署項目,堅持“目标清、可考核、用得上、有影響”的立項标準。

嚴把項目“入口”;對成套技術示範與轉移、專項研發與聯合攻關、委托研究與專項咨詢、公共檢測與平台試驗等不同性質的項目完成情況,實行分類考核驗收,嚴把項目“出口”。(規劃局、前沿局、重大任務局、科發局)

根據研究所分類定位、分類管理的要求,對“四類機構”實施分類評價與考核,進一步完善重大産出導向的評價體系,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績效作為相關院屬機關創新績效考核的重要名額,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作為年度資料監測的一項重要内容。鼓勵并指導院屬機關在個人崗位晉升、績效考核中,針對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工作情況制定差異化的評價标準。(規劃局、前沿局、重大任務局、科發局、條财局、人事局)

依托我院在海外已建立的科教合作機構,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結合當地需求,在互聯互通、互惠互利的基礎上,轉移轉化适用科技成果。依托“開發中國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支援院屬機關聯合國内相關企業與境外創新型企業、大學或科研機構組建國際協同創新中心,在我院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國際比較優勢的領域促進我院成熟技術向開發中國家轉移。

利用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結合我院優勢資源管道,推進“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作。依托院國際人才計劃(PIFI),通過引進外國創新創業人才,着手建構國際化的人力資源網絡。(合作局、國科控股)

三、組織與實施

(一)統籌加強組織上司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是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院黨組的統一上司下,由科技促進發展局牽頭負責推動實施。本實施方案根據職能分工确定了各項重點工作的責任部門,由分管院上司牽頭在院機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相應的内部協調機制,分類、分層次、分步驟地推動重大政策事項落實和各項具體任務執行。

(二)多管道加大資源投入

院設立專項資金5億元,用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的實施,探索通過“後補助”等方式促進重大成果推廣應用。同時,在我院自主布局的戰略性科技先導專項和重點部署項目中,對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工作給予适度傾斜。

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并争取國家相關引導資金設立成果轉化和知識産權營運基金,對由我院科技成果(知識産權)轉化形成的科技企業或項目公司給予投資、融資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支援。

(三)全方位加緊對外聯絡

密切與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聯系合作,使“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的實施與國家和地方的“十三五”規劃相銜接,主動融入産業更新、區域轉型的大環境。

科成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國科學院| 國科院研·科技成果轉化-國科院研·科技成果轉化-國科院-國科院研究中心-國際科學院組織研究中心 http://www.sino-managerw.cn/v.php?info_id=1355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