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軍被俘最高将領回國後當農民,70歲恢複名譽,哭成淚人

作者:飯團說事

在那場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争中,無數志願軍戰士浴血奮戰,書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其中,有這樣一個傳奇人物,他曾是被俘的最高軍階将領,在美軍殘酷折磨下頑強堅持,終于熬到了勝利歸來。然而,這位英雄卻遭受了"重傷不平反受冷遇"的命運,直到他垂垂老矣,祖國才給予他應有的尊重。他含淚欣慰,一生矢志不渝的信念終于實作。這位曾被埋沒的英雄,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傳奇人生。

志願軍被俘最高将領回國後當農民,70歲恢複名譽,哭成淚人

1950年,抗美援朝戰争打響。作為一支新生力量,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武器裝備、作戰經驗等都遠遜于對手。可是,他們憑借着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終于使這場戰争取得了勝利。

志願軍被俘最高将領回國後當農民,70歲恢複名譽,哭成淚人

其間,志願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近兩萬官兵不幸被俘,其中職位最高的就是第180師代政委吳成德。當時,他所在的部隊負責掩護主力撤退,卻不料遭到了敵人的狙擊包圍。最終,僅剩4000多人突圍成功,吳成德和7000多名官兵則與敵人遭遇了殊死搏鬥。

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吳成德直面死亡,臨危不懼。他先是想辦法疏散了能走動的傷員,卻發現還有300多人無法移動。盡管前面就是自由之路,吳成德卻毅然決然留下來陪伴這些傷病員,他堅持"絕不抛下任何一個戰友"的信念。

志願軍被俘最高将領回國後當農民,70歲恢複名譽,哭成淚人

就這樣,吳成德和這幫可憐人踏上了漫漫自救之路。他們步行在崎岖的山路,餓了就吃野草根,渴了就喝溪水,夜間更是隻能摸着樹皮前行。一路艱辛,同伴不斷陣亡,最終隻剩吳成德和兩名戰士。他們患上了夜盲症,卻仍拼盡最後一絲力氣在山野裡求生。

當敵人的偵查隊伍終于找到這幫筋疲力盡的人時,那是1952年10月。吳成德從最高指揮官淪為階下囚,被關進了釜山的戰犯監獄。美軍無理威脅,試圖從他口中撬出機密,吳成德鐵骨铮铮,始終無動于衷。于是,他遭受了各種酷刑虐待 - 電擊、水牢、戴口罩窒息......然而,無論敵人如何殘酷,他始終沒有屈服。

志願軍被俘最高将領回國後當農民,70歲恢複名譽,哭成淚人

釜山的獄中生活猶如一個無底深淵。吳成德曾被丢進水牢15天,瀕臨瘋癫;他企圖自殺反抗,卻無奈沒有任何工具;他曾逃脫營獄,卻又很快被抓回… …每一天,他都在向死而生,向祖國發出無聲的呼救。

1953年,北韓戰争終于結束。吳成德作為最進階别俘虜,成了最後一個獲釋的人。當他走出牢獄,面前站着幾位熟人,誰都認不出他來。這個曾經130斤的大漢如今隻剩下皮包骨,滿臉傷疤,腳穿一雙已經磨破的膠鞋。

志願軍被俘最高将領回國後當農民,70歲恢複名譽,哭成淚人

回到祖國的那一刻,吳成德仿佛重獲新生,壓抑多年的淚水終于噴湧而出。然而,等待他的卻是更殘酷的現實。由于當時一些政策失誤,吳成德遭到doubanyinglun,未能還原他的英勇事迹。1954年,被迫離開軍隊,前去當了一名普通農民。

從将星到平民,從英雄到默默無聞,吳成德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最低谷。但他沒有一絲怨言,依舊默默耕耘,靠着雙手在地裡勞作。在這片曾經戰火紛飛的土地上,他過起了安詳閑适的生活。直到1980年,中央才重新複查了他的案件,并最終恢複了他的名譽。

志願軍被俘最高将領回國後當農民,70歲恢複名譽,哭成淚人

獲知這個消息時,已年過古稀的吳成德老淚縱橫。這一刻,他等了足足26年!所有的痛苦、屈辱、失望都在這一刻化解,他的一生終于得到了最高的禮贊。此後幾年,吳成德在一個偏僻小城裡養老,直至1996年與世長辭。

一代英雄就這樣謝幕,但他的事迹将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沒有他們,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尊嚴;沒有他們,就沒有祖國的富強。我們永遠懷念英雄們的豐功偉績,更要牢記他們的那種不屈不撓的信念。

志願軍被俘最高将領回國後當農民,70歲恢複名譽,哭成淚人

吳成德這一生,堪稱一部殘酷卻震撼人心的史詩力作。作為一名普通的戰士,他前半生曆經戰火硝煙,用鮮血和生命托起了祖國的尊嚴;後半生遭受冷遇、甚至被誤解,卻仍舊淡然安之。直到臨終前,他的一生才終于獲得最高的禮贊。

志願軍被俘最高将領回國後當農民,70歲恢複名譽,哭成淚人

就像解放軍詞裡所唱的那樣:"從來不曾放棄過堅持,哪怕遍體鱗傷、孤立無助,哪怕最後一口氣。"正是這種不倒的意志和堅韌的信念,才讓吳成德和無數先烈們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而他們英勇犧牲的回報,就是今日中華民族的欣欣向榮。

志願軍被俘最高将領回國後當農民,70歲恢複名譽,哭成淚人

每一個英雄的身影,都是一束溫暖照進我們心靈的光芒。我們因為有了他們,才懂得知恥而後勇,才明白自強不息的道理。盛世,讓我們永遠銘記先烈的豐功偉績,用自己的努力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