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的日記早已預示:宋氏三姐妹絕不可能在宋子文葬禮上重聚首

作者:飯團說事

家族的裂痕時常因為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加深。蔣介石與宋慶齡之間的沖突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宋氏三姐妹原本可以借着宋子文的離世重聚,卻因政治原因而錯失這個難得的機會。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想利用這個契機改善中美關系,邀請三姐妹赴美奔喪。誰知,宋美齡、宋慶齡和宋霭齡卻最終集體缺席了宋子文的葬禮。看似平常的一件家事,為何會演變成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結果?

蔣介石的日記早已預示:宋氏三姐妹絕不可能在宋子文葬禮上重聚首

說起這件家族内讧的始末,要從蔣介石和宋慶齡的沖突說起。兩人在政治立場上有着根本的分歧,宋慶齡堅持丈夫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主張,而蔣介石則親美反共。蔣介石甚至在1941年發動了皖南事變,将反共運動推向高潮。

蔣介石的日記中對此有着生動的記載。他對妻子宋美齡有着出乎常人的依戀,每逢出門總是"戀戀不舍"。1934年生病時,他還感謝宋美齡"保身無微不至"。可對于宋慶齡,蔣介石卻隻字未提親情,隻滿懷怨恨地稱呼她為"孫夫人"。

蔣介石的日記早已預示:宋氏三姐妹絕不可能在宋子文葬禮上重聚首

1945年,他在日記中憤憤寫道,宋慶齡"15年來第一次"與他談及讓共産黨參加舊金山會議一事,這讓他十分惱火。明明是美蘇的要求,他卻将怒火全部歸咎于宋慶齡身上。可見,蔣介石對宋慶齡的恨意已經根深蒂固。

時間來到1971年,宋子文在舊金山去世。尼克松想乘此機會改善中美關系,于是同時邀請宋美齡和宋慶齡赴美參加葬禮。不料,宋美齡收到蔣介石的電報後便放棄了赴美計劃。

蔣介石的日記早已預示:宋氏三姐妹絕不可能在宋子文葬禮上重聚首

原來蔣介石擔心宋美齡會"誤入中共統戰圈套",于是千方百計阻撓她前往。就連一向與宋美齡關系親密的宋霭齡,也是以缺席了葬禮。至于宋慶齡,則被以"無飛機包租"為由挽留在國内。

"宋氏三姐妹原本可以借着宋子文的離世重聚,卻因政治原因而錯失這個難得的機會。"這不禁令人感歎。親情在政治的重壓下,竟然如此脆弱無力。

宋美齡和宋霭齡聽從蔣介石的阻撓,最終沒有赴美。而尼克松則對"中國人不重人情"這一結果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不過,如果他看過蔣介石那些對宋慶齡充滿怨恨的日記,或許就能了解當時的決定了。

蔣介石的日記早已預示:宋氏三姐妹絕不可能在宋子文葬禮上重聚首

1981年,時年92歲的宋慶齡臨終前曾想與宋美齡團聚,但後者以"不願背叛亡夫"為由婉拒了。五年後,106歲高齡的宋美齡去世,臨終遺言希望能與父母和宋慶齡合葬,可惜最終也無法如願以償。

這一切的根源,還是源于蔣介石和宋慶齡之間的政治分歧。如此一來,"水火難容"的結局也就不難了解了。可歎親情竟然被政治力量撕裂到如此地步,令人痛惜。

蔣介石的日記早已預示:宋氏三姐妹絕不可能在宋子文葬禮上重聚首

曆史偶爾會為我們打開一個小小的視窗,讓我們窺見當年的紛争與龃龉。宋氏三姐妹本可借宋子文之喪相聚,卻因蔣介石和宋慶齡的政治分歧而功虧一篑。

這不啻是一個"親情vs政治"的鐵證,見證了親情在巨大的政治力量面前是如何脆弱無力。就連臨終前的團聚願望,也因蔣宋兩人的政見不合而無法實作。

蔣介石的日記早已預示:宋氏三姐妹絕不可能在宋子文葬禮上重聚首

人生短短數十載,親情是最珍貴的饋贈。可惜,在曆史的長河中,有太多親情被政治的力量淹沒、撕裂。我們有幸目睹這一遺憾,就當是沉重的一課,喚醒我們對親情的珍惜。

畢竟,親情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寄托。與其被政治力量裂痕,不如聚首共享天倫之樂,才是人生的最高意境。希望往後再無親情被政治力量蹂躏的慘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