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稱千古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怎麼看起來字不那麼好看?

作者:利哥看天下New

首先向大家宣布,本人才疏學淺不太懂書法,隻是靠直覺的感覺,尤其是将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别的書法比較起來,總覺得字不那麼好看。總覺得人稱“書聖”的王羲之寫得《蘭亭序》似乎是徒有虛名?

人稱千古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怎麼看起來字不那麼好看?
人稱千古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怎麼看起來字不那麼好看?

王羲之是晉朝時期的大書法家,他的運氣很好。據稱在13歲時随父親到某位大臣的家裡做客,竟然受到特殊的禮遇,從此聞名天下。20歲在朝廷選拔官員時,他袒腹露胸在東床,沒有一點文人雅士的風範,卻招聘為官員。他認真研習碑刻,自成一家開創了行書的先河。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四十二人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蘭亭修褉(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衆人飲酒賦詩。最終二十六人留下《蘭亭》詩,王羲之作四言及五言詩各一首。衆人之《蘭亭》詩彙成詩集,王羲之即興揮毫為此詩集作序,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這便是有名的《蘭亭集序》。看蘭亭序集的真迹,上面的字形大小不一,尤其是開頭的幾個字“永和九年”的“年”字,既不像行書,也不是楷書,讓人覺得醜陋異常。

人稱千古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怎麼看起來字不那麼好看?

與其他書法比起來,沒有别的書法好看。

人稱千古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怎麼看起來字不那麼好看?

後來有作者認為,王羲之寫的字不一定好看,但是他卻是千古行書第一人,楷書向行書的過渡,其根本原因是随着書寫量的增加,行書能很快完成字數,而楷書卻四平八穩,很難在短時間完成作品。王羲之的作品,尤其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當時皇上是金口玉言,被皇上認可的書法家,當然也會受到全民的認可。也有作者認為,如果沒有王羲之的《蘭亭序》,那麼大陸的行書将會滞後幾百年,可見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大陸行書的根基。這也許是他被稱為“書聖”和行書第一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