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至将至,介紹一種自制面醬的方法。

作者:真誠悟道者

夏至前後,新麥子收獲入倉,天氣炎熱,氣溫高,日照強,又到了一年一度做小麥面醬的最佳時間。

主要原料小麥5斤,大豆半斤,将小麥與大豆洗淨之後,在清水之中漫泡六小時(一晚上的時間)。

夏至将至,介紹一種自制面醬的方法。

将小麥與大豆混合之後,進行蒸煮,将小麥與大豆煮熟備用,待小麥與大豆自然冷卻之後,将水淋出,小麥與大豆呈濕狀。

夏至将至,介紹一種自制面醬的方法。

将新鮮的黃蒿在清水中洗淨脫水涼幹備用。再準備一個盤子鋪上麻布。

夏至将至,介紹一種自制面醬的方法。

黃蒿的作用是防蟲與提味,黃蒿是一種香料,有一種特殊的芳香氣息。

把備好待用的小麥平鋪到盤子之上,厚度約為三至四公分厚,攤平。

夏至将至,介紹一種自制面醬的方法。

在攤平的麥粒之上,劃出幾道淺溝,再鋪上一層香艾草。再把洗淨的黃蒿嚴實的蓋在上面,将盤子放置陰涼通風之處,注意防蚊蠅,可在周邊點上蚊香。

夏至将至,介紹一種自制面醬的方法。

夏至時節,室内氣溫在三十度,小麥在五天五夜120小時的環境下會發酵,大醬加一過程是發酵過程,發酵的黴菌要判新顔色:一般會有白毛,綠手和黑毛。白毛品理想的發酵狀态,大醬發酵時有很多微生物生長。曲黴菌,毛黴菌,根黴菌,枯草杆菌等。曲黴菌分泌蛋白酶多,長白色菌絲和黃色孢子多好。醬塊子裡面長枯草杆菌多,枯草杆菌分泌納豆激酶。醬塊子表層白而黃裡面紅色為好。

發酵的過程要注意最大限度地減少黑曲黴的産生。完全避免也不可能,但要盡量減少。

當黃蒿蓋上20小時之後,由于發熱黴菌開始産生并繁殖,若産生白色毛絲就是最好的現象。

當白色毛絲不斷長長,說明麥粒和豆粒己經不斷地發酵了,這時,用手摸一下,溫度大約在45度左右。

再經過100小時,白色逐漸消失,溫度逐漸下降,整體由濕狀變成幹狀,此時第一階段的發酵就結束了。

之是以在夏至前後做小麥面醬,第一,新麥子剛入倉。第二,黃蒿和香艾草已經長成,第三,此時氣溫一直在30度左右,這個溫度正是小麥和大豆煮熟之後發熱産生黴菌的最好溫度。要注意:第一麥粒和大豆發酵前要保持濕度,第二,防蟲防蚊蠅。

在烈日下曬幹,将發酵好的塊狀剝成小塊在烈日下暴曬兩日,用手一抖,出現揚灰現象即可。

用家庭幹碎機,将發酵好的麥豆粒粉碎成面狀。按十比一的比例,放鹽六兩。把純淨水,放小許花椒(10幾粒,不要太多,)生姜片一兩。煮沸涼成低溫後和面,裝盆,再用白紗布封好,在太陽下曬,曬的過程中,每天攪拌一次,發現水蒸發,再加水,這樣,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成功了。因為我們做的小麥面醬未放入添加劑和防腐劑,其緩慢的發酵過程一直在進行,是以自制新醬會“膨脹”,越曬越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