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翟元斌‖走進莊仕華小時讀書的學校 感覺母校對時代楷模影響的芬芳

作者:雷鋒部落格

再過幾天,“跟着莊仕華學雷鋒主題活動暨莊仕華中隊授旗儀式”,将在四川簡陽三星中學舉行。屆時,該地區将有7所學校加入莊仕華中隊、跟着莊仕華學雷鋒志願服務中隊的行列。四川簡陽市宏緣學校、簡陽三星中學,是當代雷鋒莊仕華國小和中學讀書的母校。在這裡成立少先隊莊仕華中隊具有特别的意義。

當代雷鋒莊仕華的人生,與無私奉獻、勇于探索創新相連。自1973年投身軍旅,他始終堅守醫療一線,以精湛的醫學技術和深厚的愛心,為超過十萬患者減輕了病痛。他的貢獻不僅在于醫學技術領域的卓越,以及對待患者如親人般的關愛,更在于在更廣泛的社會領域,以共産黨員的忠誠和擔當,将黨的關懷深入人心,增進各民族的大團結,推動全社會道德素質的提升。莊仕華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愛心與責任的傳奇,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他的中國小讀書的歲月。

人們提起母校,都會産生一種特殊的情感。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中國小時期都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母校帶有溫度的意蘊,展現在情感的連接配接、成長的搖籃以及價值觀的塑造等多重次元。無疑對莊仕華後來的人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當代雷鋒”,莊仕華所展現的無私奉獻、刻苦鑽研、使命擔當等精神,正是他在中國小時期所受教育的延伸和升華。他在軍隊中的表現,以及後來在醫學領域的成就,都是這種精神的具體展現。

翟元斌‖走進莊仕華小時讀書的學校 感覺母校對時代楷模影響的芬芳

小時候的莊仕華,眺望江面,有多少遐想

莊仕華的故事,是一幅幅溫暖人心的畫面,每一次手術、每一面錦旗,都是他忠誠于黨,對醫療事業無私奉獻的見證。他的行為,是對“當代雷鋒”這一榮譽稱号最好的诠釋。而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他在搖籃中國小所受到的教育,那是他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籌劃“跟着莊仕華學雷鋒主題活動暨莊仕華中隊授旗儀式”的過程中,正值學校各類考試的繁忙時期。在與三星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張樹興的通話中,他那嘶啞的聲音讓我深感學校上司者所承受的壓力與焦慮。然而,各學校仍以極高的熱情,克服種種困難,順利推進準備工作。我終于讀懂了,莊仕華母校的深厚底蘊和文化力量。

先說說莊仕華國小讀書時的學校——簡陽市宏緣學校。

電話那端,傳來很年輕的聲音,标準的國語,嗓音富有磁性,他是校長施兵。

他很熱情,清晰地勾勒了這所百年老校的曆史沿革。

簡陽市宏緣學校的曆史淵源可追溯至清朝嘉慶年間的學堂灣,曆經兩個世紀的風雨洗禮,關于這段曆程的記載顯得尤為珍貴。随着曆史的腳步邁入新中國,2007年,原宏緣鄉中心國小與宏緣鄉初級中學整合為簡陽市宏緣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經過12年的發展,至2019年9月,在各級部門的支援下,新校動土建設,學校占地面積已達六十餘畝,教學設施完備,各班均配備多功能教學裝置,實作了電子化教學。2021年9月,學校與原簡陽市宏緣紅沙九義校合并,更名為簡陽市宏緣學校,現有教職工79人,教學班23個,學生逾千人。

為了更直覺地展示學校的變遷,施兵校長特意安排人員驅車數十公裡拍攝舊校址的照片,并向我推薦了莊仕華當年的同窗好友餘老師。

翟元斌‖走進莊仕華小時讀書的學校 感覺母校對時代楷模影響的芬芳

莊仕華曾經就讀的老校舍已蕩然無存。70年代在原址上重建的校舍現已閑置不用。

遺憾的是,莊仕華曾經就讀的老校舍已蕩然無存。70年代在原址上重建的校舍現已閑置不用。如今,母校已搬遷至新址,成為一所設施完備的現代農村學校。

翟元斌‖走進莊仕華小時讀書的學校 感覺母校對時代楷模影響的芬芳

作為典型的農村學校,他們始終以“為農村建設奠基,為孩子發展鋪路”為宗旨,圍繞“以德育人,以情育人,以美育人,以樂育人”的教育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着力打造以籃球、英語、國學經典誦讀等為特色,各方面均衡發展的優質學校,努力建構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家園。

學校榮獲了簡陽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簡陽最佳文明機關、簡陽市先進職工之家、簡陽市黨員示範機關、簡陽市平安學校、簡陽市巾帼文明示範崗、簡陽市社會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簡陽市教科系統老齡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号。

借助網絡的魅力,施兵校長帶領我遨遊了莊仕華的母校的百年滄桑巨變。感慨之餘,我在想,母校是什麼?

母校是人們對自己曾經畢業或肄業的學校的一種稱謂,它承載着深厚的情感和回憶。母校這一概念不僅僅是一個學校的名字,更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部分。

在20世紀初,“母校”這個詞由國外傳入中國,由于其飽含親切感且易于接受,這一稱呼很快在全國流行開來。母校不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人情感歸屬和精神寄托的家園。它代表着人們對教育的信仰和感激之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莊仕華,由一個農村娃,普通的戰士,成長為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成為當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天際線,母校給與他的浸潤該做怎樣的解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