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19 16:17釋出于四川每日經濟新聞官方賬号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蘭素英

美東時間6月18日(周二),英偉達收漲3.6%,市值達到3.34萬億美元,超越微軟首次登上“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寶座。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圖檔來源:谷歌财經

随着OpenAI、微軟和Alphabet等科技公司競相搶購GPU,英偉達的業績也迅速膨脹。目前,在用于資料中心的AI晶片市場上,英偉達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近80%。

然而,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大公司”并不意味着英偉達沒有遠慮。前期的快速增長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憂,這樣的增長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如果全球AI開支出現放緩迹象,對該領域的樂觀情緒可能會随之消亡。

而且,英偉達市值登頂的當天,又有美國主流财經媒體将其與本世紀初網際網路泡沫時期的龍頭公司思科(Cisco)進行類比,稱兩者有一些相似之處,警示投資者當心熱潮背後的泡沫。

如何找到下一個增長點對于英偉達來說至關重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早些時候,黃仁勳已經将目标瞄準了AI“國家隊”,力推“主權AI”(Sovereign AI)戰略。在今年一季報财報電話會議上,英偉達高管提及,2024年“主權AI”業務有望帶來接近100億美元營收。 

3.34萬億美元!英偉達市值登頂全球第一

美東時間6月18日,英偉達市值達到3.34萬億美元,超越微軟(市值為3.32萬億美元)首次登上“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寶座。這是自2019年2月亞馬遜短暫登頂以來,首次有微軟和蘋果之外的公司獲得這一頭銜。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 圖檔來源:companiesmarketcap

在ChatGPT掀起的AI浪潮下,英偉達旗下的超高算力GPU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英偉達高管近期表示,最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的市場需求可能同樣強勁,并“持續到明年”。

随着晶片需求的不斷攀升,英偉達的業績也呈現出爆炸性增長。資料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英偉達的淨利潤已經連續六個季度超出分析師預期,營收更是連續七個季度超出預期。

分析師也對英偉達的前景抱以期待。與英偉達CEO黃仁勳一樣,他們也認為,AI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基礎,而英偉達将在這場革命中發揮核心作用。

Wedbush Securities董事總經理、資深股票分析師Daniel Ives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郵件中稱,他相信在未來一年,英偉達、蘋果和微軟将成為科技行業4萬億美元市值的争奪焦點。随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進,企業和消費者對高性能晶片的需求日益增長,從本質上看,英偉達的GPU晶片就是科技領域的新黃金或石油。

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ondon Stock Exchange Group)的資料,英偉達已成為華爾街交易量最大的公司,日均交易額達到500億美元,而蘋果、微軟和特斯拉的日均交易額約為100億美元。目前,英偉達占标普500指數公司所有交易的16%左右。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英偉達成華爾街交易量最大的公司 圖檔來源:路透社

二級市場的樂觀情緒,也讓英偉達的估值在短時間内大幅增長。今年2月,英偉達市值在9個月内從1萬億美元漲到2萬億美元,而從2萬億美元到3萬億美元,英偉達僅僅用了3個多月時間。

是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面臨兩大現實挑戰

不過,英偉達短時間内如此大的漲幅,也讓越來越多的市場觀察人士開始質疑其估值的合理性和持續性。

英偉達市值登頂當日,《華爾街日報》釋出文章稱,英偉達正在引領一場科技繁榮,令人回想起本世紀初的那場網際網路繁榮。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圖檔來源:《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要知道,上一次有一家大型計算基礎設施提供商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還是在2000年3月。在網際網路繁榮的高峰期,網絡裝置公司思科(Cisco)也同樣是超越微軟成功登頂。 

報道稱,曾在網際網路繁榮期擔任思科CEO的John Chambers認為,英偉達和當時的思科确實有一些相似之處,但AI的發展不同于網際網路和雲計算等引領的革命。“就市場機遇的規模而言,其影響相當于網際網路和雲計算的總和。變化的速度不同,市場規模不同,達到最高市值時公司所處的階段也不同。”Chambers說道。

其實,這并不是首次有主流媒體将英偉達與本世紀初網際網路泡沫時期的思科相提并論。今年2月,英國《金融時報》就将英偉達與思科做了類比,警告投資者和機構要銘記曆史。

當時,全球億萬投資者期望網際網路能改變世界,對伺服器以及相關的路由器等網絡硬體的需求也急劇增長,電信公司和硬體供應商成為資本市場的最大赢家,思科等電信裝置類個股股價在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之前達到峰值。其中,思科的股價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暴漲了超過30倍。

然而,網際網路投機熱潮導緻的電信業崩盤比預期來得更早——整個行業從繁榮到蕭條僅隻用了四年時間,而且比網際網路改變人類生活的速度要快得多。到2002年,即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後的兩年,過剩的供應導緻20多家電信集團破産,其他沒有破産的公司股票也遭遇劇烈抛售。

對于英偉達,其現實挑戰是,如果科技大廠無法在未來1年~2年通過大模型獲得切實的業績增長,那麼英偉達的業績增長也将缺乏堅實基礎。

《華爾街日報》援引紅杉資本今年3月份的預估稱,自ChatGPT釋出引爆AI繁榮以來,英偉達的晶片已獲得了約500億美元的投資,但生成式AI初創公司的銷售額僅有30億美元。

據《金融時報》,英偉達的另一大挑戰是摩爾定律,高端的算力晶片很快就會商品化。

以家用電器中使用的老款40納米晶片為例,這類晶片早已不是短缺産品,但在2008年剛推出時,這都是稀缺的尖端産品。随着資本裝置的貶值,這類晶片的價格在短時間内出現大幅下跌。

晶片的研發和制造速度每年都在加快,軟體效率每年也在提高。晶片從7納米制程更新到英偉達最新晶片使用的5納米制程隻用了短短兩年時間。這種快速的技術進步意味着,未來業内公司在晶片上的支出可能會比他們今天預期的要少得多。

“主權AI”成新增長動能?預計今年營收将接近100億美元

那英偉達應該如何維持高增長,下一個增長點又在哪兒?

目前,英偉達在GPU銷售之外,正在力推“主權AI”戰略。在今年2月的2024年世界政府峰會上,英偉達CEO黃仁勳直言,每個國家/地區都應該建立自己的“主權AI”。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圖檔來源:英偉達官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一概念并非英偉達首創——2020年歐洲議會通過了有關如何更好監管AI的提案,強調在開發、部署和使用AI時應遵循的道德原則和法律義務。此外,歐盟也關注資料主權問題,并在2018年實施了《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條例》,對所有在歐盟境内經營的企業做出規範。這大約就是“主權AI”概念的雛形。

而在官網上,英偉達對“主權AI”有一個明确解釋:“主權AI”涵蓋實體和資料基礎設施。後者包括自主基礎模型,例如大型語言模型,由本地團隊開發并在本地資料集上進行訓練,以促進特定方言、文化和實踐的包容性。

目前,亞洲、中東、歐洲和美洲國家投入到本國AI新計算設施的資金達到了數十億美元,這為英偉達和其他技術公司開辟了促進銷售快速增長的管道。各國政府都在增加預算,并采取其他激勵措施,鼓勵本國企業和跨國公司建設新資料中心,并用專門的計算機晶片改造舊資料中心,而這些晶片大多來自英偉達。

英偉達官網釋出的新聞稿也顯示,英偉達“主權AI”客戶包括新加坡、日本、法國、意大利、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政府。

據媒體報道,新加坡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正在用英偉達最新的AI晶片進行更新,而國有的新加坡電信公司正在與英偉達合作,推動擴大其在東南亞的資料中心的版圖。加拿大上月也承諾出資15億美元,作為其主權計算戰略的一部分,助力本國的初創企業和研究人員。在黃仁勳造訪日本後,日本表示,今年将投入約7.4億美元發展國内的AI計算能力。

英偉達高管在2024年第一季度财報電話會中披露,2024年“主權AI”業務有望帶來接近100億美元營收,盡管2023年該業務還未實作創收。 

檢視原圖 43K

  •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 24年前的思科?英偉達登頂後泡沫論再起,但黃仁勳已将目标瞄準各國政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