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神”粟裕之死:死前最大心願落空,死時曾就後事留下3個遺囑

作者:曆史的天空

“戰神”粟裕之死:死前最大心願落空,死時曾就後事留下3個遺囑。有一種人,注定要淌着血水在戰火硝煙中浪迹,揮灑着青春年華,書寫屬于自己那份沉甸甸的傳奇。他們用生命捍衛和平,用勇氣捍衛正義,是真正的英雄。粟裕,這位1930年就已身經百戰的老将軍,在晚年時依然滿懷熱忱,直至生命最後一刻,都在為祖國的和平與發展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您可曾想過,一個閱曆滄桑的老人,是怎樣用他那份寶貴的經驗和智慧,為後人樹立了前進的方向?

“戰神”粟裕之死:死前最大心願落空,死時曾就後事留下3個遺囑

一說起粟裕,大夥兒腦海裡首先浮現的就是他那張溝壑縱橫的老人臉龐,還有那副飽經沙場陣陣瘋狂的熱血身軀。1981年的那一年,粟裕已經74歲高齡,可就在這一年,他的身體狀況突然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春季時他不幸突發腦溢血,随後又接連發作了腦血栓,病症一個接着一個,讓這位老将軍的思維和語言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戰神”粟裕之死:死前最大心願落空,死時曾就後事留下3個遺囑

身為一名軍人,對于自己的身體狀況向來是極為敏感的。粟裕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階段。其實,自從1930年的那場反圍剿戰争中負傷之後,他就一直被頭痛的症狀所困擾。直到離世後被火化,人們才發現他腦袋裡竟然殘留有三塊彈片,從未被取出!看着丈夫滿頭大汗,捂着頭痛苦的樣子,妻子楚青是多麼心疼,卻又無能為力啊。

不過,這并沒有擊垮粟裕對生活的熱情。即便是在垂垂老矣的時候,他依舊滿懷熱忱,想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一年,他全力以赴地撰寫了一部名為《粟裕戰争回憶錄》的力作,字字珠玑,句句血淚,詳細記錄了他親身經曆的那些戰火硝煙。

“戰神”粟裕之死:死前最大心願落空,死時曾就後事留下3個遺囑

"我這樣寫,可能會受到有些人的非議,但我沒有别的辦法。"粟裕對妻子說,"因為離開戰争指揮者的種種思考去寫戰役、戰鬥,就是死的,最多也隻能算是戰鬥詳報。要寫就要堅持實事求是,按曆史的真實來寫。"

正是憑借着這股執著的毅力,他完成了這部備受肯定的佳作。不僅如此,他還耐心解答了無數前來求教的學員,系統地為他們講解了"經典九條"作戰指導原則。有人感歎說:"重病且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粟裕将軍居然能席談出如此全面、系統、深刻的見解,将軍真是軍事天才啊!"

“戰神”粟裕之死:死前最大心願落空,死時曾就後事留下3個遺囑

不過,粟裕可沒把自己當成什麼天才,他隻是一直在思考軍事問題而已。除了軍事,晚年的粟裕,還孜孜不倦地思考着另一件事情——回鄉探親。

自從19歲離家後,他便再也沒有回過老家湖南懷化會同縣了。作為一名把國家和人民放在自己之上的徹徹底底的共産黨人,粟裕認為如果因為自己而興師動衆,就是給國家和人民添麻煩。正是這份初心,讓他錯過了與母親最後一面的機會。

“戰神”粟裕之死:死前最大心願落空,死時曾就後事留下3個遺囑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晚年時卻懷着重重的鄉戀之情。他時常在半夜驚醒時,會恍惚間覺得自己就在老家。他和妻子絮絮叨叨說着家鄉的點點滴滴,一切就像就在眼前一般。

最終,在病重時,粟裕向組織提出了"回故鄉看看"的請求。上司們專門開會讨論此事,最後決定等粟裕病情好轉後,便讓他圓夢。可是,等張震代他先行回去探親,給他帶回老家的照片和土特産時,粟裕的眼淚一下子就奪眶而出了。看着這些代表着家鄉的東西,他是多麼想就這樣立馬返鄉啊!

“戰神”粟裕之死:死前最大心願落空,死時曾就後事留下3個遺囑

可惜,粟裕的病情并未好轉,相反他的頭痛愈演愈烈。1984年1月25日,已不能出席重要會議的他,費盡心機寫下了一篇"金玉良言",寄語老同志們在有生之年為黨為民發出最後的光和熱。沒過多久,就在當年2月5日,粟裕這個曾經被譽為"戰神"的軍人,終于步入了那個他朝思暮想的鄉土之境。

“戰神”粟裕之死:死前最大心願落空,死時曾就後事留下3個遺囑

一個人的一生,可以用來書寫許多傳奇故事。而粟裕将軍,就是這樣一個将自己的生命化作了贊歌的英雄人物。從小年紀就有反抗意識,後來一路抗争、一路戰鬥,在槍林彈雨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晚年雖然身體每況日下,他仍然不忘以實幹精神繼續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為我們樹立了可歌可泣的楷模。

“戰神”粟裕之死:死前最大心願落空,死時曾就後事留下3個遺囑

"要寫就要堅持實事求是,按曆史的真實來寫。"這句話或許就是粟裕一生的寫照。他用自己寶貴的經曆诠釋了什麼是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最大的忠誠,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忘記這個初心。如今想來,粟裕将軍之是以被稱為"戰神",莫不就是因為他用鮮血和汗水鑄就了一個永恒的精神高度?讓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也要像粟裕将軍那樣,勇于擔當、勇于奉獻,為祖國的和平與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