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烈士景寶玲:為國犧牲,初戀為其守墓64年,弟弟尋親64年

作者:曆來現實

每日清晨,或是伴着朝霞,亦或是伴着風雨,來漯河烈士陵園擦拭墓碑這件事,這位老人從未間斷。

據說烈士陵園的從業人員說:“聽說,他已經堅持了六十四年,每天都會在墓碑前擦了又擦,坐在馬紮上,自言自語,仿佛在和逝者說話,每天都這樣,風雨無阻”。

對于老人堅持了六十四年這件事,難以置信。

女烈士景寶玲:為國犧牲,初戀為其守墓64年,弟弟尋親64年

墓碑上“景寶玲”三個字,在這六十四載裡,不止有老人在墓碑前的堅守,還有遠方親人的尋找。

這景寶玲因何去世?為她守墓六十四年的老人又是誰?親人為何尋找她六十四年?

1、一眼萬年的相遇

守墓老人名叫張輝,年輕時,曾是一名解放軍戰士。

女烈士景寶玲:為國犧牲,初戀為其守墓64年,弟弟尋親64年

張輝

回憶起與景寶玲的相遇,老人家臉上盡是笑意,因為想起景寶玲,他最先想起來的,就是那一抹溫暖燦爛的笑容。

新中國成立後,張輝被安排參加剿匪任務,在出任務的時候,意外受傷。

多年後談及他們的相遇,張輝依然感激那次負傷,因為負傷,才讓他遇見了景寶玲。

女烈士景寶玲:為國犧牲,初戀為其守墓64年,弟弟尋親64年

景寶玲

當時張輝的傷勢過重,必須緊急送往漯河的戰地醫院。

兩眼一抹黑的他,以為自己可能就此結束了二十幾歲的人生,僅存的意識本來還在慌張,想到為國犧牲,倒也沒那麼害怕了。

想着想着就昏迷了過去。

迷迷糊糊中,聽到溫柔的聲音,一直在耳邊喊着自己的名字:“張輝同志,張輝同志醒醒了”。

如沐春風般的聲音,讓張輝身上的疼痛都緩解了不少。

原來在他昏迷期間,傷口已經處理好了。

“你叫什麼名字”張輝忍不住的詢問。

景寶玲愣了一下,張輝見狀忙解釋到:“您别誤會,就是友善我需要叫護士的時候喊名字,喊名字比較尊重”。

看着眼神慌忙的張輝,景寶玲“噗嗤”笑了起來:“我誤會什麼,每天問名字的多着呢,不多你一個,你叫寶玲就好”。

說完便轉身去忙其他傷員了,留下張輝一個人在病床趕上傻呵呵的笑着。

對于自己在笑這件事,他并不自知,他隻知道剛才寶玲那一笑,笑的他不自覺的自己都跟着咧嘴笑。

女烈士景寶玲:為國犧牲,初戀為其守墓64年,弟弟尋親64年

從那一笑之後,張輝每天最期盼的時間,就是每天換藥的時間,因為會見到他朝思暮想的人。

寶玲的一舉一動,一颦一笑,讓他這個百煉成鋼的男兒漢,柔軟了下來。

趁着換藥的時間,張輝總是喜歡講一些笑話,或者故意出一下醜,這樣寶玲就會明媚的笑起來,他實在是太喜歡看她的笑容了。

他醉心于寶玲的溫柔,會輕輕的揭開紗布,會輕輕的擦拭,輕輕的抹上藥膏,再輕輕的纏繞,最後還會柔聲細語的再三叮咛。

這樣一切溫柔,都讓張輝無法自拔。

熟悉了之後,二人相處的時間裡,開始漸漸聊到自己的家人,聊到自己的經曆,聊到自己的夢想。

這讓張輝對寶玲的喜愛,更進一步,因為他們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那就是“保家衛國”。

與其說是共同的理想,張輝倒是覺得,寶玲的理想更偉大一些,因為她說過:“你們戰士們保家衛國,我們醫務工作者,在後面保護你們”。

正是這一句話,寶玲的光芒,對張輝來說,已經不隻是燦爛的笑容,還有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随着二人交流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深,愛情的萌芽在二人之間漸漸長大。

愛是能被感覺到的,從張輝給她留的蘋果裡,從擔心她走夜路不安全,送她會宿舍的時候,從每日的噓寒問暖中,景寶玲當然都會感受到。

這層窗戶紙,最終還是在張輝出院的時候,終于捅破了。

隻是在那個還不安穩的年代,兩個人又都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人,終究也是為了國家奔向了不同的戰場。

他們約定,等一起安穩下來,張輝就會景寶玲加重提親,盡快把婚事辦了。

那時候的他們,都以為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女烈士景寶玲:為國犧牲,初戀為其守墓64年,弟弟尋親64年

2、美夢終成空

那次分開之後,景寶玲去了哪裡,就再也沒人知道了,隻知道當時景寶玲所在的部隊到哪裡,醫務人員就要跟着去哪裡。

張輝自然明白景寶玲的工作性質,他更了解她心中的理想,他也期盼着,國家一切都穩定下來,就是他們兩個成親之時。

半年過去了,忽然沒有消息,張輝想着或許是弄丢了自己的位址,找不到自己的,于是便找去了景寶玲的南京老家,因為之前聽她說過所在地區的名字,找過去之後,果然找到了景家。

說明了來意之後,才知道,家人一直都不知道景寶玲的行蹤。

張輝失落,失望,但他依然相信,一定會等到到未婚妻回家。

作為景寶玲的未婚夫,張輝承擔起了照顧她一家老小的責任,景寶玲的父親,以及隻有12歲的弟弟,景寶龍。

即便家人都是失去了希望,張輝依然鼓勵家人:“寶玲一定會回來,隻不過現在國家更需要她,我們都照顧好自己,一起等她回來”。

隻是他并不知道,這些美好的願望,終究成了泡沫。

女烈士景寶玲:為國犧牲,初戀為其守墓64年,弟弟尋親64年

1995年,張輝記得,那日南京傾盆的大雨,他一如既往的買了下酒菜,準備與景父一醉方休。

可剛推開門,隻見到了坐在椅子上,握着一張紅色的證書,仰面痛哭。

張輝似乎已經意識了什麼,軍人出身的他,怎麼會不知道那個紅色的本本,是什麼呢?

但還是緩緩走到景父跟前,擡起景父的手,還是看到了“烈士證明”四個大字。

手上的酒瓶摔碎在地上,張輝也跪在了景父身邊,抱着景父痛哭了起來。

十二歲的景寶龍還不知道死亡的意義,也跟着在旁邊哭了起來,但卻知道喊喊着:“我要姐姐,姐姐怎麼還不回來”。

他不知道的是,姐姐其實,再也回不來了。

女烈士景寶玲:為國犧牲,初戀為其守墓64年,弟弟尋親64年

白發人送黑發人,景父雖然悲痛,但他也明白,當初統一女兒走上這條路,就是上交給了國家,女兒是為國家為人民犧牲的。

雖然懂得這些道理,終究思念成疾,景父的身體日漸虛弱下去,小寶龍仿佛也瞬間長大。

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責任,父親病情惡化,臨終前,唯一的遺願,就是希望小兒子,找到女兒景寶玲,即便是犧牲了,也要找到埋在了何處。

景父帶着遺憾離開了,隻是在今後的日子裡,景寶龍的大半生,都在尋找着自己的姐姐。

任何關于河南地區有人尋親的消息,景寶龍隻要看到,都會仔細核對。

隻是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與失望之間,景寶龍已經年過古稀了。

3、64年的堅守與尋覓

景寶玲犧牲後,張輝也并沒有放棄,也并沒有終止這段還未結果的愛情。

他在到處尋找景寶玲的安葬之處,起碼要讓他再見一面,才能讓自己真的相信,那個笑起來想小太陽的姑娘,是真的離開了。

通過各種關系,張輝終于打聽到了景寶玲犧牲的地方,就在河南的漯河,還為在那裡犧牲的戰士們,建造了烈士陵園,景寶玲就葬在那裡。

得知消息後,張輝沒有過多猶豫,他恨不得飛到河南,到她的墓前,和她訴說這些年對她的思念。

當他真的站在景寶玲的墓碑前,他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隻剩低聲的嗚咽,或許已經代表了思念。

女烈士景寶玲:為國犧牲,初戀為其守墓64年,弟弟尋親64年

找到了景寶玲的墓地,張輝便趕忙聯系景寶玲的家人,卻已經不在了,據說已經搬家了。

為了守在景寶玲的身邊,他特意申請專業到河南漯河,他隻想離着他的摯愛,更近一些,能時常與她說說話,隻是沒想到,這一陪伴,就是六十四年。

他不知道的是,遠在南京的景寶玲弟弟,景寶龍,也苦苦尋找了六十四年。

2019年,沒想到無意中在頭條公益上看到的一則尋親啟事上,不管是名字,還是年齡,還是出生地,已經從事的職業,都對上了号,聯系官方之後,确定了,尋親啟事上的景寶玲,正是所尋之人。

景寶龍沒有片刻耽擱,一家人前往河南漯河,來到了烈士陵園,看到了景寶玲三個字,也看到了當年姐姐你帶着燦爛笑容的照片。

這一天景寶龍等了太久,六十四年,從一個少年,到一個老者,到自己已經兒孫滿堂,甚至他都交代了兒子,若是自己不在了,也要繼續尋找他們的姑姑。

如今,一家人,跪在了景寶玲 墓碑前,整整齊齊的磕了三個頭,擦拭着姐姐的照片,撒下了在故鄉帶來的泥土。

女烈士景寶玲:為國犧牲,初戀為其守墓64年,弟弟尋親64年

這位年過古稀的老者,依然淚流滿面,遠在一旁的,還有一位年過九旬的老者,遠遠的看着這一幕,落着淚,又悄悄離開了。

六十四年的時間,國家不止穩定,而且富強,隻是景寶玲與張輝當年的美好願望,成了浮光幻影。

但又仿佛實作了,六十四年,張輝未曾間斷的陪伴,未嘗不是一種承諾的兌現。

隻是作為後世的我們,該銘記,如今的家國安康,如今的國富民強,是千千萬萬景寶玲烈士一樣,犧牲自己的愛情,自己的親情,才換來的,之于當下,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