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甘嶺戰場的生死判官,一人擊斃美軍280多人,美軍直呼不敢相信

作者:曆來現實

在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的回憶錄中,他依然不敢相信一件事。

一位中國志願軍,可以一個人殺了他們280多位士兵,更讓他匪夷所思的,竟然還是個新兵,隻有19歲。

在範弗裡特口中,這位志願軍,“簡直不是人”。

美軍方面不敢相信,志願軍中也不敢相信,經過核實,所言屬實,戰友們都叫他“審死判官”。

他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孤膽英雄,他是單兵之王,他是戰神。

這位抗美援朝英雄究竟是阿誰?在他的身上又發生過哪些傳奇經曆?

上甘嶺戰場的生死判官,一人擊斃美軍280多人,美軍直呼不敢相信

1、立志報國

他叫胡修道,所謂“半緣修道半緣君”大概父母是希望他能清心寡欲,人生也便少些坎坷。

可出生于1931年的他,生于戰争的年代,日子想要太平,怕是不太容易。

1949年10月1日,十八歲的胡修道,撲在母親懷裡,母子二人激動的直哭。

日子終于看見了希望,毛主席帶領着中國人民,走向了獨立,農民們當了家,做了主。

以後再也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饑餓,可以和母親一起過安安穩穩的日子了。

即便沒有大富大貴,可這樣的日子跟以前比起來,已經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了。

上甘嶺戰場的生死判官,一人擊斃美軍280多人,美軍直呼不敢相信

小時候的胡修道,受盡了欺辱。

本就是為了賺錢貼補家用,小小年紀才去地主家打工,可吃也吃不飽,到頭來賺也沒賺多少,總是被找各種理由克扣掉。

為了這微薄的一點收入,為了能餓不死,胡修道咬牙堅持着。

本以為長大一點或許就好了,可一直都到了十五歲,命運的苦難再一次降臨。

胡修道被抓走,前往附近機場搞建設,十五歲的年紀,上百斤的水泥,扛了上百袋,稍微停下休息,被看見就會遭到一頓打罵。

他不止一次的看到那些被毆打至死的勞工,以至于胡修道後來根本不敢休息。

不停的勞作,肩膀上磨破了,出汗發炎,血肉模糊,即便這樣,監工根本不管,他們隻關心,你有沒有在幹活兒。

在那些監勞工的眼裡,似乎都沒當人看。

好在共産黨勝利了,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了。

是以這樣比起來,新中國之後的日子,不但沒有人欺負了,還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各種農具,家家都可以自己種自己家的地,收自己家的糧食,想吃多少吃多少。

對胡修道母子來說,已經極為知足了。

而母親的一句話,驚醒了身在幸福中的胡修道:“孩子,吃水不忘挖井人,咱們現在生活好了,多虧了人民解放軍,中國共産黨,更是多虧了有毛主席,如果沒有他們,咱哪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

母親的這段話,正擊中了胡修道的内心。

在他心裡,對于共産黨的崇敬,早就已經存在了,而參軍保家衛國,也成了他最想做的事情。

有了母親的鼓勵,參軍報國的願望更加迫切。

上甘嶺戰場的生死判官,一人擊斃美軍280多人,美軍直呼不敢相信

1950年,傳來中國要參加抗美援朝戰争的消息。

于大局上來說,我們并不希望有戰争,有戰争就會有傷亡,其中的受害者,總是老百姓。

可有道是“唇亡齒寒”,這個簡單的道理,老祖宗幾千年前就告訴我們了。

況且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曆過多年的抗戰,那時的中國,在其他國家眼裡,還沒有足夠的威信,若不擺出點姿态,依然覺得我們好欺負。

奔赴抗美援朝戰場,也是毛主席思慮很久後決定的,縱然知道會有傷亡,但為了國家長遠利益,這場戰要打,而且還要打赢。

而作為胡修道來說,他的激動,是因為可以參軍了,有機會報效國家了。

臨報名前,胡修道是糾結的,自己走了,母親一個人生活,想想心理就覺得對不起母親。

母親看出了他的憂慮,安慰他,讓他盡管放心去殺敵,是時候報國家的恩情了。

自己堅定的信念,加上母親的支援,1951年6月,胡修道成為了一名中國人民志願軍。

上甘嶺戰場的生死判官,一人擊斃美軍280多人,美軍直呼不敢相信

2、守衛上甘嶺

來到北韓戰場,胡修道也沒有想到,條件如此艱苦,面對裝備,遠遠超過志願軍的敵人,他心理十厘清楚,這必定是一場惡仗。

胡修道所在的隊伍中,有一個習慣,每天在吃飯的時候,文教員都會給大家讀一些時事新聞,或者是英雄人物的故事。

也就是在這時候,劉興文三個字在他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他心中的崇拜對象。

之是以崇拜劉興文,是驚訝于一個瘦瘦小小的戰士,看起來人畜無害,略有些柔弱,卻能一個人擊退了的敵人的是一次沖鋒,簡直成而來他心目中的英雄。

那時候候的胡修道還不知道,不久之後,他自己也會成為英雄中的一員。

上甘嶺戰場的生死判官,一人擊斃美軍280多人,美軍直呼不敢相信

1952年10月,美軍史無前例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攻擊,便是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美軍負責指揮上甘嶺一戰的,正是第八軍團司令,範弗裡特。

上甘嶺的12處陣地中,隻有九号,十号,以及三号陣地尤為重要,也比較靠前,胡修道和其他兩位戰友,一位和他一樣是新兵,另一位是負責帶教他們兩個的老兵,仨個人所負責堅守的,正是三号陣地。

要說這美軍的這次攻擊,史無前例的猛烈,确實屬實,直接一排坦克,無差别掃射。

三号陣地的防禦工事瞬間土崩瓦解,三個人唯一的藏身之處,就是一塊大石頭。

眼看三号陣地已經夷為平地,三個人依然沒有想過放棄逃走。

上甘嶺戰場的生死判官,一人擊斃美軍280多人,美軍直呼不敢相信

一番狂轟濫炸之後,敵人開始朝着他們三人所在的地方圍攻過來,範圍越來越小了,老兵一聲令下,三人一齊扔出手榴彈,緊接着就是拿起機槍,猛烈的掃射。

一時間,手榴彈,爆破筒,機槍齊上陣,這次的狂轟濫炸,是屬于這三個人的。

就是這樣勇猛的攻擊,果然擊退了圍攻上來的敵人。

當敵人退去,山坡上,盡是敵人的屍體。

沒有拿下高地,敵人又怎肯罷休,戰場上安靜了,沒過多久,敵軍的身影,又黑壓壓的蔓延了過來。

敵人這樣的圍攻,重逢,不止一次兩次,而是沒完沒了的一次又一次。

上甘嶺戰場的生死判官,一人擊斃美軍280多人,美軍直呼不敢相信

一塊大石頭,三個人,一個老兵,兩個新兵,在這裡守了是個多小時。

更嚴峻的形勢是,此時的十号陣地需要支援,老兵走了,剩下胡修道以及另一位戰士。

胡修道心理很清楚,兩個人,守住三号陣地,希望是渺茫的,但他敢肯定的是,隻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在,三号陣地就不會落入敵人手中。

兩人藏在大石頭後面,此時敵人的攻擊更加猛烈,他們無法接受這麼多人竟然連一個隻有兩三個人守着的陣地拿不下,他們氣急敗壞的時候,就會加大攻擊力度。

胡修道和戰友守了下來,透過大石頭,看山坡上一層一層的屍體,即便如此,還有一波敵人正在朝着大石頭方向圍攻而來。

靜靜的等待着,等待着敵軍更靠近一些,聽着腳步聲判斷着距離越來越近,胡修道一顆手雷甩了出,前進的敵軍有被炸飛。

胡修道趁機端起機關槍,不管三七二十一瘋狂的掃射起來,來不及反應的敵軍,又倒了下去一片。

三号陣地就這麼守住了。

可十号陣地告急,胡修道轉頭奔向十号陣地,依然是一頓手榴彈之後,機槍掃射,等到十号陣地有了援軍,三号陣地又開始新一波的圍攻。

守住三号陣地這件事,胡修道以及戰友二人,硬是憑借兩個人的力量,用了一天的時間,當大部隊援軍到來,猖狂的敵軍,便被一舉殲滅。

據胡修道後來回憶,那一場守衛戰,敵人的41次沖鋒,都守了下來,殲滅敵人二百八十多個。

上甘嶺戰場的生死判官,一人擊斃美軍280多人,美軍直呼不敢相信

3、“我隻是普通的戰士”

1953年,胡修道被授予了“一級戰鬥英雄”稱号,“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号,獲得了“一級國旗勳章”和“金星獎章”。

光輝的榮譽背後,是如何浴血奮戰的,隻有他自己清楚。

有人記者采訪時,說他是功臣,他卻回答到:“我隻是個普通的志願軍戰士,很多戰友都在這場戰争中獻出寶貴的生命,功臣這詞,應該送給他們”。

上甘嶺戰場的生死判官,一人擊斃美軍280多人,美軍直呼不敢相信

胡修道在面對自己的榮譽,以及那些人們給予他關于英雄的稱号,總是十分謙卑。

“這都是作為應共産黨員,作為一名志願軍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