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養料

2024-06-20 11:34釋出于北京育兒領域創作者

“聯考限定”網紅唐尚珺又上熱搜了,今年是他參加聯考的第16年。考試結束後,他說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想今年去讀大學。

不過,很多網友并不買賬,因為他并非第一次說出這種話。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他的聯考成績不斷提升,從專科到大學,再到211、985,甚至有一年已經達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的錄取分數線。

然而,他一次又一次地放棄入學,回到高三複讀,被媒體稱為“中國聯考第一人”。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圖檔來源:“剝洋蔥”采訪視訊

正因如此,許多人覺得,他可能并不想讀大學,隻是困在高三的“舒适圈”裡走不出來,不願意去更大、更遠的地方看看。

對于很多人來說,聯考是人生的出路,但對于唐尚珺來說,聯考卻是一個莫比烏斯環,循環往複,沒有終點。

不過,勸他上大學的人,倒是一年比一年少了。因為大家發現,不上大學的唐尚珺,過得好像并不差,反而是那些苦口婆心勸他的人,驚呼“小醜竟是我自己”。

一方面,唐尚珺每次考進名校錄取分數線,都會收到複讀學校的高額獎學金,從幾千元到十萬元不等,比很多普通人上班一年掙得都多。

更何況,這些錢可能還隻是小頭。每到聯考季,他都會在直播間分享自己的故事,網友打賞、送禮物,以及平台的流量收益都不低。

當網友們在直播間鼓勵他,替他想辦法、出主意的時候,殊不知,人家早就已經在聯考這條小衆賽道上混得如魚得水、賺得盆豐缽滿,無需學曆來證明自己。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圖檔來源:電視劇《二十不惑》

除了唐尚珺,還有一位不需要依靠學曆,就足以驚豔衆人的“天才少女”姜萍。

在剛剛公布的2024阿裡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決賽晉級名單上,她以93分的成績,獲得了全球第12名,憑借一己之力,讓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擁有姓名。

很多人好奇,這樣一位數學天才,為什麼僅僅是個中專生?到底是因為家庭貧困,還是偏科嚴重?

沒想到的是,姜萍上中專并不是因為成績不好。相反,她的中考成績達到了612分,完全可以進入一所不錯的高中,卻因為喜愛服裝設計,選擇了現在所學的專業。

這樣的選擇若是放在競争激烈的大城市,或者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眼裡,一定會被看作選錯了賽道、賭錯了人生,是孩子職業規劃的負面典型。

然而,姜萍卻獨辟蹊徑,一邊學着自己熱愛的服裝設計,一邊在基礎學科上鑽研精進,讓大家看到了中專女生的無限可能。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圖檔來源:微網誌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學曆貶值的時代,一邊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獲得更高的學位,另一邊是用人機關對畢業生學曆的要求水漲船高。

根據《2022—2023學年度北京教育事業發展統計概況》,2023年北京的研究所學生畢業人數首次超過大學生,出現本研倒挂的現象。

反映到就業領域,五年前大學生随便進的公司,現在清一色隻招研究所學生;清北博士想去985任教叫“眼高手低”,到雙非職高求職才是認清現實。

很多人付出了100分的絕對努力,卻隻能收獲50分的相對競争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為了更高的學曆而壓榨當下的快樂,唐尚珺和姜萍卻呈現出一種劍走偏鋒的松弛感。

一位從20歲考到30歲,看似沒工作,卻也不愁吃穿;另一位考上重點高中也不去,因為中專有自己的好姐妹,有熱愛的專業。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圖檔來源:電視劇《一起同過窗》

他們的選擇一定比不上那些按部就班、勤勤懇懇學習和工作的人嗎?其實不然。

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并沒有什麼是一定好的出路。考上名牌大學的孩子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上了中專技校的孩子也不至于人生完蛋。

對于孩子來說,人生選擇是一個掌握多大話語權的問題;對于成年人就更簡單了,無非是各取所需、各司其職。

正如唐尚珺所說的:“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無論複讀或者上大學,決定權都在他自己,不在直播間的網友。

同樣的,如果孩子擅長學習,父母可以走雞娃路線;如果孩子文體特長突出,父母可以“曲線救國”,走特招國際化。

像姜萍這種在某個方面特别有天賦、感興趣的孩子,則需要機會來發揮專長。就算沒有進入主流的教育體系,也可以在一些非官方、非正式的場合,找到自己出彩的舞台。

有了網際網路、新媒體的加持,孩子也有了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機會。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圖檔來源: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

“學曆通脹”源于社會内卷,終于年輕人躺平。越來越多人發現,再卷下去根本沒有意義,才會在上班和上學之間選擇上香。

内卷到現在進入瓶頸期,我們看慣了别人家的孩子、穩定的人生,開始期待不一樣的叙事,探索不一樣的出路。

比如一口氣參加了16次聯考的唐尚珺,又比如不需要用聯考來證明自己的姜萍。

他們心中其實都沒有多少對于學曆的執念,所思所想無非是自己的興趣愛好、需求和目标。

這其實是一個有益的征兆,說明在“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舒服”的時候,人們終于開始接受多元化的人生價值了。

消極的一面是,這種接受是被迫的,是人們在追求世俗成功卻屢屢碰壁,不得不對生活做出的一種妥協。

積極的意義在于,這種妥協是健康的,它讓人們意識到學曆不是越高越好,工作不是越穩定越好,每個人都有權為自己的人生注解。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圖檔來源:電影《走走停停》

是以說,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最理想的出路呢?

是不糾結于天資和分數,對學曆沒有執念的心态。

是擁有自己的愛好,願意付出和沉浸其中的熱忱。

是充滿韌性和活力,不受環境影響和束縛的胸懷。

條條大路向未來,沒有最好的出路,隻有最可愛的自己。

檢視原圖 54K

  •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 學曆貶值的年代,什麼才是孩子的理想出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