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天都在省錢,為啥還是攢不下錢?不是亂花錢,是對金錢沒概念了

作者:生活社會雜談論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表示過完年後就想攢錢,但現在半年的時間過去了,自己隻攢下了3000塊錢。

要知道,他每個月的工資都在6000左右,拿2000塊錢還房貸,拿2000塊錢作為生活支出,剩餘的2000塊錢存起來。

但現在馬上就要7月份了,他手中的餘額隻有3000多塊錢,這相當于每個月隻攢了500塊錢。面對這種結局,朋友表示不願意相信,自己明明一直在省錢,為啥還是攢不下錢呢?

小可覺得,不是攢不下錢,也不是亂花錢,而是大家對金錢沒有“概念”了。

每天都在省錢,為啥還是攢不下錢?不是亂花錢,是對金錢沒概念了

一、對金錢失去概念

大家對金錢的概念是啥呢?每個月工資到賬後,大家首先看到的是數字,卻不知道這些數字在生活中能發揮哪些實際作用。

以朋友6000塊錢工資為例,他每個月要還2000塊錢房貸,剩下的實際工資隻有4000塊錢。因為現在沒有結婚,是以朋友不需要考慮養家這件事。

按照朋友的預想,拿其中2000塊錢作為生活支出,但這2000塊錢花在哪裡了呢?大家有沒有仔細算過這筆賬呢?

朋友是不太喜歡做飯的人,再加上本身就是“單身狗”,是以早餐幾乎都是湊合,有時候甚至不吃。

公司雖然有食堂,但朋友覺得食堂的飯不太好吃,是以一個月有一半的時間是點外賣的,每餐花費在20元左右。

每天都在省錢,為啥還是攢不下錢?不是亂花錢,是對金錢沒概念了

晚上下班後,朋友經常組織幾位好友喝個小酒,雖然幾個人aa制,但每頓飯的花銷也在100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朋友每個月吃飯就要花不少錢,更不要算人情往來随份子了,這更是一筆大的支出。

不僅如此,朋友還喜歡在網上買東西,因為他覺得網上的東西便宜。但9塊9、19塊9的東西加起來,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了。

是以,不是他攢不下錢,而是他對金錢沒有概念了,是以花起來肆無忌憚。月底一算賬才知道,自己這個月到底花了多少錢。

每天都在省錢,為啥還是攢不下錢?不是亂花錢,是對金錢沒概念了

二、一杯咖啡等于三天菜錢

看到小可這個換算,一部分人或許不苟同,一杯咖啡不過二三十塊錢,怎麼就頂三天的菜錢了?

小可這裡指的是青菜,如果隻買青菜,30塊錢絕對不止吃三天。以小可所在的城市為例,現在瓜果蔬菜在大量上市,是以價格很低。

前幾天到超市買辣椒,結果發現辣椒三毛錢一斤,買了4個辣椒花了一毛錢,小可也被這個價格震驚了。

每天都在省錢,為啥還是攢不下錢?不是亂花錢,是對金錢沒概念了

(買辣椒時拍的圖檔)

雖然小可是在五線城市,但按照這個菜錢計算,買30塊錢的菜,足夠全家人吃五六天。當然了,每個城市的消費不同,如果是在一線城市,蔬菜的價格或許就要昂貴一些。

但一杯價值30塊錢的咖啡,也能讓你買到全家人一天吃的蔬菜。是以,把一些開銷換算成柴米油鹽後,你對金錢就有了新的認知。

每天都在省錢,為啥還是攢不下錢?不是亂花錢,是對金錢沒概念了

三、别讓“假節省”毀掉你

現在的經濟壓力确實越來越大,年輕人肩上的責任卻是越來越重,但越是這樣,我們越要攢錢。

因為三年疫情給了我們一個教訓——手裡有錢才是硬道理。如果沒有錢,我們就沒有辦法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就沒有辦法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更沒有辦法實作自己的理想。

是以,想要攢錢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計劃好手中的每一筆金錢。每個月發工資後,一定要存一筆固定資金,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千萬不要動這筆錢。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不要“假節省”,也就是用不到的東西千萬不要買。比如單車包月,一些人覺得包月後,自己以後騎車就能少花錢了。

但很多人根本騎不到,一個月騎不了兩次三次,這樣按次收費也比包月花的少。是以,大家不能隻節流,而是要學會開源,這樣日子才能越過越好。

每天都在省錢,為啥還是攢不下錢?不是亂花錢,是對金錢沒概念了

小可寄語:

攢錢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長久的事,是以大家一定要學會慢慢攢錢。哪怕每個月攢三五百,一年到頭也能攢幾千塊錢,這總比月光族好吧?

你有什麼好的攢錢方法嗎?歡迎分享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