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把父母接到城裡住,過了半年他們說的一句話,讓我感慨萬千

作者:小達人看世界

口述:小芳

聲明:「本文章内容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部分情節虛構處理,為便于閱讀采取第一人稱叙述,旨在傳播正能量,請理性閱讀」

01

我叫王小芳,是北方人,老家在山西一個小縣城裡。父母是純粹的農民,一輩子都在家鄉的農村務農度日。

我從獨幕喜劇學兼優,後來考上了重點大學,畢業留在了省城工作。幹了幾年,攢了一些錢,我就在市區買了一套兩房間,準備将雙親老兩口接到城裡和我一起住。

說實話,我把父母接到城裡來,主要還是為了讓他們晚年生活得體面一些。農村條件畢竟太艱苦,我現在有這個經濟能力,理應該好好孝敬父母。

父親63歲,母親59歲,兩個人隻有國小文化,說話還帶着濃重的農村口音。不過他們為人質樸善良,老老實實的,也很勤快。尤其是母親,我記得小時候她每天都要從大清早幹到夜裡十點多,才算是将家務農活全都幹完。

接父母來城裡後,我發現他們真是老老實實,什麼都很好滿足。市裡的菜比農村新鮮好吃多了,他們吃一次就直誇好吃。他們睡在我給他們買的新床上,也老說覺睡地香。這些小事我都看在眼裡,倒覺得内疚,我們孩子們考上大學,出去工作後,似乎都有些忘記了他們的艱辛付出。

住進城裡後,他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天早上去菜場買菜,順便逛逛超市。晚飯過後,我父親就會在小區裡散步,而母親則在廚房整理番茄等蔬菜腌菜。

我朋友們知道父母來了城裡,都羨慕我能孝順父母。确實,包括我在内,很多年輕人事業有成後,都會把父母接到身邊來,這樣他們的晚年生活才能得到照顧,過上好日子。

我把父母接到城裡住,過了半年他們說的一句話,讓我感慨萬千

02

我父母住了大半年後,有一天下午,我一如既往地忙完工作回到家裡。一進門父親就迎上來,神情有些欣喜又有些忐忑地對我說:"小芳啊,你能不能幫幫我們?"

"幫什麼事啊爸?"我有些疑惑,問什麼幫手的事他們不直接開口說?

"你看啊,我和你媽在這裡也住了小半年了,你雖然沒說什麼,但我們也知道城裡房子貴,你一個人在外地打拼,租房子就已經不容易了,再要養活我們兩老頭兒,也太操心你了。"

"是以啊,我跟你媽商量了一下,不如你把我們接回老家吧。在家鄉那邊,我們老兩口子也能自己動手種點菜,至少能自己養活自己,不會太拖累你。"

我聽了父親的話,突然感覺心裡一股說不出的滋味。

是啊,過去我為了事業奮鬥,把他們這對老人輕易地抛在腦後,而現在卻自以為将他們接來城裡就是盡孝道了。其實在他們的内心深處,并不想給我這個獨生女增添負擔,他們甯願自己滿足,也不願成為子女的包袱。

這一刻,父母那股逆來順受、樸素無華的品德深深打動了我。我身在鋼築水泥之城,上上下下奔波,不過是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而他們隻盼能自食其力,對生活的要求是那樣地簡單。

是啊,不是我孝順了他們,而是他們用平凡的人生态度教會了我怎麼孝順自己的父母。

我紅着眼眶,緊緊握住父親的手,嗓子有些哽咽:"爸,您和媽在這裡是我們一家人的福氣,我不會再讓您舍舍不得離開城裡的。您就安心住在這裡吧,等您老了,我來照顧您。"

母親見我們如此動情,也走過來拉着我的另一隻手說:"傻孩子,我們父母的願望就是看你成家立業,将來能養活自己,不給你添麻煩。爸說的是實話,你就聽話把我們送回家鄉吧。"

我把父母接到城裡住,過了半年他們說的一句話,讓我感慨萬千

03

原來,在父母那教養樸實的心智裡,能親自養活自己已是他們最大的福分,他們并未把供我上學、安家立業視為是理所當然。

我不禁感慨,農村人的思想觀念是那樣純樸,他們在乎的不是物質财富,而是不給子女拖累,能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勉強自立罷了。

這大約就是他們那一代人對人生最質樸的向往吧。

于是,那天晚上,我鼓起勇氣對父母說:"爸媽,你們放心住在城裡吧。我會努力工作,再過幾年貸款就付清了,房子就真正屬于我們一家了。"

"以後你們就不要再去家鄉了,就住在這裡,等到年紀真的太大的時候,我會請保姆或送你們到福利院。但在你們還有力氣勞動的時候,家務就不勞你們操心啦,我們雇阿姨來做就行了。"

聽了我的話,母親又看了父親一眼,眼神裡滿是欣慰和驕傲。而我,當晚也是久久無法入睡,仔細想來,我們城裡人把父母接來城裡,當是理所應當,但忽略了他們那質樸的内心期望。

我仿佛在這一刻才真正了解,要想孝敬父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并尊重他們的想法和生活方式。這點被我這樣輕易地忽略了,倒真是愧對他們一片虔誠善良的心了。

我把父母接到城裡住,過了半年他們說的一句話,讓我感慨萬千

04

從此父母就真正落戶在了我們家,也徹底擺脫了他們在鄉間那日漸蒼老、寂寞和貧困的生活。

他們常常會給我做一些農村風味的家常菜,讓我品嘗到家鄉的味道,回味兒時那份質樸的幸福。

我給父母在附近的商場買了張老年人健身卡,每天早上他們都會去那邊鍛煉一會兒身體,晚上則和我一起在家門口散步運動。

每逢周末,父母就興緻勃勃準備與我外出旅遊,要麼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看看電視,打打牌。我工作也算是上了正軌,再辛苦也隻是短期的,反正每天都能與他們在一起相聚。

漸漸地,他們也熟悉了城裡生活,逐漸融入了這座城市的節奏。我曾多次提出要聘請保姆為他們服務,但他們總是謙遜地拒絕,并說自己年紀不大還能自理。

大約三年後,我終于将房貸付清,這套兩房間徹底成了我和父母的家。那天晚上,我請父母吃了一頓大餐,席間他們依然很樸實,隻是笑盈盈着用那種南方人常挂在口的方言說:"辛苦你啦!現在房子是我們家啦,你就安心在這裡工作,等将來結了婚,房子就都是你們的啦!"

我哪裡還去計較這些,滿心歡喜地摟着他們就是一陣親吻。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親情,難道不正是我這顆疲憊的心靈所渴望的避風港灣嗎?

我把父母接到城裡住,過了半年他們說的一句話,讓我感慨萬千

05

就這樣,我們相親相愛,其樂融融度過了五年有餘。是啊,就是這五年讓我終于明白,親情比金錢地位還要珍貴百倍。隻要有父母的愛,就永遠也不會迷失在鈔票帶來的鋪張浪費中。

直到前不久,父親突然查出患上了胃癌晚期。等病情徹底确診下來,我幾乎是目瞪口呆地接受了這個事實,内心備受煎熬。

那段日子裡,我隻覺得生命的脆弱和短暫是如此刺痛人心。但遺憾的是,當我終于領悟到珍惜與眷戀的時候,命運又如此無情地把曾經身邊最親密的人生生奪走。

母親是每天陪伴在父親身邊的人,看着丈夫一點點衰頹下去,她也備受煎熬。但無論如何,我都沒有在母親臉上見到過一絲一毫的脆弱,她依然用平生所學的勤勞與堅韌,悉心照顧着父親的一切起居。

這或許就是她們這一代的堅毅品格吧,無怨無悔地活到生命的最後。

後來,父親還是離世了。父親在人世的最後一個月,一直輾轉反側,口渴難忍。有一天,我正在為他擦汗時,他突然用沙啞無力的聲音對我說:"對不起啊,女兒。我和你媽這一輩子也沒能供你什麼好日子,就讓你這樣操勞了..."

我淚如雨下,傾身吻上父親那張臃腫憔悴的臉龐,哽咽地說:"爸,是我應該謝謝您和媽媽,讓我學會了太多做人的道理..."

是啊,活到臨終,父親還是在為女兒感到愧疚。而我這個受過高等教育,混迹于鋼鐵水泥之中的現代人,首先領悟到的竟然還是生命的短暫和親情的珍貴。

我把父母接到城裡住,過了半年他們說的一句話,讓我感慨萬千

06

父親在的最後一個月,我向機關請了長假,與母親一同守在他的病榻前。

那個月的某一天,我曾見母親在天快亮的時候溜出病房,獨自一人在小區裡孤獨地走着。待我追上去時,她早已淚流滿面。她說:"女兒啊,讀過書的你終究要比我們這些文盲強,而我也隻希望你能幸福。"

"為了你的幸福,我們就是一直在農村裡老老實實地過日子,别人怎麼看我們都無所謂。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我們給不了你更好的生活條件,無法成為你們青年人追求進步的榜樣..."

我隻是緊緊擁抱着母親單薄的身軀,泣不成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多麼希望當初就能了解父母的付出和想法,而不是等到父親離世的時候才痛下定論。

父親後來就在那個月與世長辭了。就在他離世的前一天,我突然想起了什麼,對母親說:"媽,您記不記得半年前您和爸曾說過一句話,那時我深受觸動,再也無法忘懷..."

母親似乎已多年老邁,神情有些恍惚了。我連忙将當時的情形重新說了一遍,母親這才想起來了。她笑了笑,用手擦了擦眼角的淚花,輕聲說:"是啊,你爸說的不錯,我們隻盼你們能不為我們操心,好好自己生活就行了。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最大的心願,其實也無非如此而已..."

是啊,最遠是福,最高是望。父母一向的盼望本就如此平凡質樸。與他們相比,我們這些看似進步的年輕人,是否已同樣忽略了生活的本真。

曾幾何時,物質的誘惑和過度的競争,讓我們迷失了親情這最後的避風港灣。等到殘陽無限好時,我們才猛然間驚覺理想和希望原本也就在身邊。是我們錯過了,而不是它與我們漸行漸遠。

是啊,忽然間我仿佛就從父親去世後豁然開朗了,明白了簡單即是幸福的真谛。而這就是我這一生最後的收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