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隔24年訪朝,普京确定結盟對象?美國當即變臉,南韓對華提要求

作者:思維導航站

時隔24年之後,普京再度通路北韓,這一舉動是否意味着新的結盟關系的形成?

美國和南韓的反應又為何如此強烈?普京此次北韓之行,究竟暗含哪些深層次的意圖?

6月17日,俄羅斯方面突然宣布,總統普京将于次日抵達北韓進行國事通路。此次通路距離普京上一次踏足北韓已有整整24年。

時隔24年訪朝,普京确定結盟對象?美國當即變臉,南韓對華提要求

南韓情報機構對此高度關注,他們推測普京此行可能與北韓建立更為緊密的軍事合作關系,甚至可能締結類似于1961年《蘇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的新協定。

而在通路前夕,普京簽署了一項決議,同意與北韓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條約》,這似乎印證了南韓方面的預測。

結束對北韓的通路後,普京于6月19日轉赴越南。越南作為俄羅斯的傳統友好國家,對普京的來訪給予了高度重視。

越南黨政上司人均将與普京會面,雙方計劃在經濟和貿易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然而,這一舉動卻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

美國駐河内領事館公開發表聲明,指責越南為普京提供“宣傳戰争”的平台,聲稱此舉“違反國際法”。

美國的激烈反應反映出他們對越南拉攏計劃的失敗感到失望。去年底,美國總統拜登曾親自通路越南,将美越關系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級别,并計劃将越南扶持為新的“全球制造業中心”,以取代中國。

如今,看到越南熱情接待俄羅斯的普京,美國自然感到不悅。

時隔24年訪朝,普京确定結盟對象?美國當即變臉,南韓對華提要求

那麼,普京此次通路北韓和越南,是否真的在尋求新的結盟對象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别分析普京對北韓和越南的通路。

北韓本就是俄羅斯的盟友,但在蘇聯時期,兩國關系并不穩定。

蘇聯解體後,由于俄羅斯全面倒向西方且國内狀況不佳,北韓的農業機械化因失去石油和化肥的價格優惠而崩潰,糧食問題嚴峻。

在普京執政的20多年裡,他頻繁通路中國,平均每年多次前往北京。

然而,在這期間,他僅通路過北韓兩次,這表明普京過去對北韓的重視程度并不高。

然而,随着俄烏沖突的爆發和俄羅斯面臨美西方的極限制裁,俄羅斯急需擴大其國際影響力,尋找新的突破口。

與此同時,北韓也希望從俄羅斯獲得軍事和航天技術的支援,以應對美國和南韓的持續壓力。

特别是在南韓尹錫悅政府上台後,将北韓視為“敵人”,并積極配合美國在東北亞地區的戰略部署。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和北韓的合作關系自然水到渠成。

時隔24年訪朝,普京确定結盟對象?美國當即變臉,南韓對華提要求

此外,俄羅斯加強與北韓的關系還有另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避免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

如果北韓出現問題,俄羅斯遠東地區将直接暴露在美西方的威脅之下。是以,普京必須未雨綢缪,做好一切可能的應對準備。

從莫斯科的一些表态來看,他們似乎有意建構一個“中俄朝三角”架構,以更好地應對美國在東北亞地區建立的美日韓同盟。

這也是普京此次與北韓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條約》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普京在訪華期間已經與中國就圖們江口問題達成了共識。是以,在他通路北韓期間,勢必會與朝方就此問題進行深入讨論。

圖們江口對于中國東北來說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不僅将為中國東北提供第二個出海口,而且其附近的海灣還具備建設深水不凍港的優越條件。

這對于中俄朝三國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有望推動三國的經濟發展。

時隔24年訪朝,普京确定結盟對象?美國當即變臉,南韓對華提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京通路北韓之後,南韓方面主動與中國進行了接觸并舉行了中韓首輪外交與安全對話。

有南韓媒體猜測南韓會利用這次對話的機會在半島問題上對中國進行遊說。

然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确表示中韓對話是基于雙邊關系發展的需要而與其他國家無特别關聯。

這意味着俄朝之間的合作并不受中國的幹預或影響。

與北韓不同越南雖然與俄羅斯保持着傳統友好關系但其決策層堅持“竹子外交”原則即不在任何大國博弈中選邊站隊。

目前越南與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都保持着密切的經貿聯系。

在2023年前10個月中越之間的貿易總額就超過了1851億美元而美越之間的貿易總額為1287.1億美元。此外越南目前93%的軍備都來自俄羅斯。

是以普京此次通路越南預計主要将在經貿等議題上進行讨論。

然而美國為了遏制中國一直在積極拉攏中國周邊的國家其中越南和菲律賓都是華盛頓的重點目标。

但顯然美國無法撼動中越之間的關系現在看到越南主動與俄羅斯進行互動美國的拉攏計劃顯然已經落空。

時隔24年訪朝,普京确定結盟對象?美國當即變臉,南韓對華提要求

美國阻攔無效的事實進一步凸顯了西方霸權的衰落趨勢。與此同時亞歐大陸一體化已成為時代潮流互利共赢、合作共赢的理念已成為大多數國家的共識。

随着各國之間合作關系的不斷深化奉行霸權主義的美國陣營将面臨更大的挑戰。華盛頓當局最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