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作者:靖遠融媒

有人因為脖子上長了一些不痛不癢的小肉粒去就診。自述要做雷射治療,并想做 HPV 檢查,因為身邊有幾個朋友都告訴過她“這個是疣,會傳染!”但她覺得自己平時很注意清潔衛生,怎麼會傳染上疣呢?

确實,脖子上不痛不癢的小疙瘩是有疣的可能,也可能傳染到其他部位的皮膚上去,但也沒有那麼可怕。因為除了疣之外,脖子上不痛不癢的小肉粒還有其他可能,比如傳染性軟疣、皮贅(軟纖維瘤)、脂溢性角化等。即便是确診為疣,我們也是有辦法治愈的。

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皮膚疣以及其他比較常見的皮膚“小肉粒”,并了解一下正确的處理方法吧。

疣有哪些種類?各自有什麼不同?

疣是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良性皮膚增生,可以發生于身體的任何部位,根據疣的臨床表現及生長部位分為尋常疣、絲狀疣、扁平疣、跖疣、尖銳濕疣等。

HPV有 200 多種亞型,不同亞型的 HPV 與疣的臨床表現有一定關聯性。

1

尋常疣

尋常疣多發于手指、手背,開始為針尖大的丘疹,逐漸增大到黃豆甚至蠶豆大小,圓形或者多角形,表面粗糙。通常是 HPV 的 1 、2 、4 、7、27 、28、 29 等 型引起的。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2

絲狀疣

脖子上的疣一般是絲狀疣,為尋常疣的一種特殊類型,表現為細長的膚色絲狀凸起,也常出現在眼睑上,通常是 HPV 的 1 、2 、4 、27 和 29 型引起的。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3

扁平疣

扁平疣好發于面部、頸部、手背、手臂,表現為 1~3mm 大小的圓形或者橢圓形輕微隆起,膚色、粉色或者棕色。通常是 HPV 的 2、3、4、10、28 亞型引起。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4

跖疣

足底的尋常疣又叫跖疣,反複摩擦為其發病的誘因,通常是 HPV 的 1、2、4 亞型引起。詳細介紹,可以看下面的科普。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腳底上長這種小疙瘩别大意,是跖疣,會傳染!

5

尖銳濕疣

生殖器感染 HPV 引起的尖銳濕疣則多與 6、11 型有關,這裡不作過多讨論。

HPV 的亞型這麼多,大家沒有必要去記,大家隻要知道某些 HPV 亞型傾向于感染某些部位。也就是不用擔心脖子上的絲狀疣會不小心傳到生殖器部位引起尖銳濕疣,也不用擔心增加宮頸癌的風險等。

皮膚是如何被 HPV 病毒傳染的?

雖然打消了一些顧慮,但很多人還是會好奇自己怎麼會傳染上這些疾病的。

HPV 一般是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接觸傳染,病毒感染上皮的基底層細胞,基底細胞逐漸向皮膚表面移動并分化成熟。當我們的皮膚接觸到 HPV 病毒時,如果我們的皮膚屏障完整,即便是 HPV 病毒入侵到了表皮角質層,也不一定會造成皮膚的感染。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病毒的複制需要在完全分化的角質形成細胞中完成,也就是說病毒需要感染皮膚深層的細胞,才會導緻皮膚長疣。

由此可見,隻有皮膚存在小的破口時,病毒才容易到達皮膚深層細胞,皮膚才容易被HPV病毒傳染。

是以,我們生活中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避免反複搔抓皮膚破壞屏障,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進而降低被傳染的風險。

長了疣要怎麼辦?

雖然不同的疣表現不一,但都是 HPV 感染引起的,是以治療方法都類似,有以下幾種治療方案:

1. 使用實體方式破壞疣體,比如液氮冷凍、雷射、電離子等。

2. 外用藥物治療,比如 0.1%維 A 酸軟膏、5%氟尿嘧啶軟膏、0.5%鬼臼毒素、5%咪喹莫特乳膏、0.7%斑蟊素等。

3. 局部注射藥物治療,比如疣體根部注射幹擾素、氟尿嘧啶、博來黴素等。

此外,還有光動力療法或手術切除等。

皮膚疣對各種治療反應不一,有些治療可能會造成局部的瘢痕,沒有哪個是最佳方案,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方案,請不要擅自用藥處理,建議咨詢醫生後慎重選擇。

除了疣,皮膚上的小肉粒

還可能是啥?

除了 HPV 引起的各種疣,有一些比較常見的皮膚小疙瘩也容易被人誤認為是疣,比如前面提到的傳染性軟疣、皮贅、脂溢性角化等。

1

傳染性軟疣

傳染性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所緻。兒童比較常見,但也可發生于成人。一般是 2-5mm 大小的半球形丘疹,表面有光澤,中央稍凹陷,質地稍硬。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傳染性軟疣有傳染性,但通常會自然消退。如果皮疹數量不多,可以觀察。如果數量較多或者還在繼續增加,還是建議治療。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是刮除,其他的有用鑷子夾除、雷射、冷凍等。

2

皮贅

另一個比較常見的皮膚小疙瘩是皮贅,也叫軟纖維瘤,常見于30歲以上的人群,肥胖、懷孕、糖尿病等是皮贅的高風險因素。

頸部、腋窩、腹股溝處比較常見。表現為針頭至紅豆大小的膚色或者淺褐色的小疙瘩,有些會皮贅會有細長的蒂與皮膚相連,摸起來比較軟。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皮贅沒有傳染性,對健康沒有影響,但會影響美觀。如果不介意對外觀的影響,可以不治療。如果自覺影響個人形象,建議進行治療。治療常用的方法有二氧化碳雷射、電離子、微波、冷凍等。

3

脂溢性角化

脂溢性角化病,俗稱老年疣,但年輕人同樣可以出現,一般老年人群發病率更高。

脂溢性角化病是角質形成細胞成熟遲緩所緻的一種良性表皮内惡性良性腫瘤,多出現于曝光部位,最常見于頭面部、頸部、軀幹、 上肢,但也可發生于體表任何部位。

脖子上長這種小肉粒,可能感染了HPV!不要掉以輕心!

脂溢性角化有多種臨床群組織學分型,有的類型(丘疹性脂溢性角化)與皮膚的某種疣有點像。皮疹通常是褐色,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角化,質地沒有皮贅那麼柔軟。

脂溢性角化無自愈傾向,一般也不會惡變,覺得影響外觀可以選擇治療,治療方法包括冷凍、雷射、電離子等。

皮膚上不痛不癢的小疙瘩除了文章中提到的這些常見的疾病,還有很多其他相對來說少見一點的皮膚問題。當發現自己皮膚上有一些小的疙瘩,不要盲目懷疑自己是疣,即使是疣,也不用太緊張。

可以對照文章看看自己是哪種情況的可能性大,如果還是搞不明白,或者都不像,或者想治療,都建議咨詢醫生或正規途徑就診。

來源:卓正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