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

作者:曆史之卷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手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軍官的标配武器。在狹窄的戰壕和塹壕戰中,體積小巧、射程短卻威力巨大的手槍比其他火力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不僅見證了槍械的大規模使用,同時也孕育出了一批傳世佳作。它們在槍林彈雨中顯赫一時,其中不乏國寶級的收藏珍品。究竟當年有哪些手槍成為了戰地傳奇?它們又經曆了怎樣的故事?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疑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殘酷的一場硝煙戰役。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槍炮聲此起彼伏,塹壕戰使得雙方陣地僵持不下。在這種情況下,手槍這種體型纖小卻擁有強勁火力的武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

第一枚亮相的就是英國老牌軍火商韋伯利公司生産的韋伯利MKVI型轉輪手槍。這把經曆六次改良而成的槍支,自一戰爆發後就被英軍指定為新的标準配槍。盡管供貨一度追不上需求,但它那粗狂的 0.455 英寸口徑彈頭和堅固可靠的結構設計還是讓它廣受好評,甚至一直使用到二戰時期。從塹壕戰到飛機航母,它無處不在,可謂是英軍軍官的得力武器。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

與此同時,德國魯格P08手槍也成了戰場上的主角。它前身就是世界第一款正式服役的半自動手槍,在鋼鐵雨下屢獲殊榮。有趣的是,這把手槍的發明者喬治·魯格竟然為自己專門打造了一支定制版P08。如今這枚無價之寶在拍賣會上狂砸天價,超過百萬人民币,可見它在收藏界的超然地位。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

當然,德國人的槍械實力遠不止于此。那已經家喻戶曉的毛瑟C96手槍,曾引發一場關于版權的大争議。一方認為是毛瑟兄弟三人一同創作,另一方則認為發明人是毛瑟本人。不過即便擁有多重别名,這款通體加長、金屬拱廓分明的手槍依舊獨樹一幟。它的20發彈夾容量讓人咋舌,而那半自動化設計亦令當時的軍人拍案叫絕。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

美國的柯爾特M1911半自動手槍同樣令人難忘。它的締造者約翰·勃朗甯為了保證性能,親自督導生産線上的一磚一瓦,甚至将手槍在極寒極熱的惡劣環境中狠命摧殘。最終這把硬朗的0.45英寸鋼鐵利刃通過了層層考驗,成為美軍制式手槍。太平洋戰場上,不少飛行員憑借它拼死一搏,創造出令人動容的英勇傳奇。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

法軍的MAS1892轉輪手槍則别有一番韻味。它的設計師借鑒了柯爾特的側擺彈巢,大大加快了裝彈速度,使得這把左輪槍即使步入半自動時代也不落伍。而那聲名狼藉的"紅寶石手槍"雖然被批評做工拙劣,但它自成體系,訂單一度高達每月5萬支,足見當時的法軍對之青睐有加。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

俄軍雖然加入戰争較晚,但其象征性的M1895左輪手槍同樣出盡了風頭。這支出自圖拉兵工廠的傳世之作,飽經戰火洗禮後造型優雅别緻。它的槍身上甚至刻有令人贊歎的手工雕花,讓人不禁豔羨當年的工匠手藝。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

翻開手槍的戰史,一支支永垂不朽的作品躍然眼前,它們曾在戰火硝煙中熠熠生輝,每一聲槍響都震撼人心。如今這些老槍也成為了藏家們血拼的香馔,那缭繞着火藥味的曆史就此被世代相傳。戰馬沉默的年代裡,它們用芭裡諾之吻訴說着英勇故事,頑強地守護着那枚枚不朽的回響。

百年前的屠戮利器曆史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各國裝備的手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疑是手槍發展史上的一個濃重注腳。從英倫傳統到歐羅巴軍火,再到美利堅的鋼鐵巨制,各國的槍械大師們在這個特殊年代都拼盡了全力。他們的智慧結晶經受住了戰火的洗禮,榮耀至今仍餘燼未盡。當年這些手槍化作烽火手中鐵,與昂貴的民用珍品比起來更顯得珍貴無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