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完《把自己活明白》終于明白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作者:青瑤說

書名:《把自己活明白》

作者:洞見君

生活中,總有些人生活痛苦不堪,究其根本是沒有把自己活明白。

有個朋友她兒女雙全,丈夫能幹體貼,婆婆也善解人意,而她自己美貌且工作很好。

但是她總是抱怨老闆給她難做的工作,老公不夠溫柔,婆婆不夠好。

與很多人相比,她已經是在蜜罐裡生活了,可是她還總是怨天尤人。

人處理和萬物的關系,參與生活的建設都是主觀能動性在發揮作用,如果自我認知不清晰,那麼生活的道路也如叢林沼澤,苦不堪言。

《道德經》裡寫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思是了解他人是有智慧的,了解自己是高明的。

讀完《把自己活明白》終于明白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擁有5000萬粉絲的大号“洞見”創始人,洞見君的這本《把自己活明白》寫清楚了一個人該如何把自己活明白。

翻開後停不下來,一口氣就讀完了,強烈大家當做枕邊書。

書中裡有六個部分,寫了很多讓我們一生受益的處世智慧。

今天分享前面三個部分的觀點給大家,希望對你有用。

01

你的認知決定了你有多幸運

決定一個人起點的或許是你的父母以及他們的财力,你的教育背景,但決定一個人人生最終高度的一定是你的認知。

因為你認知不但會是你的乘雲梯,而且往往會帶給你新的機遇。

如人們常說:好運氣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比爾蓋茨上學時候就創立了微軟公司,并大獲成功。

很多人都覺得他很幸運,但幸運從來都是實力的一部分。

比爾蓋茨當時就讀的中學是當時世界上極少擁有計算機的學校之一。

而計算機課程并不是正常課程,他每天放學後和好友保羅一起學習到深夜,周末也不間斷。

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他聰明且極其努力。

被認為好運的背後,是他具有當時那些經驗豐富的計算機專家都沒有的計算機領域的真知灼見。

董宇輝之是以能多年火爆網絡,是因為他多年不間斷的閱讀,成就了滿腹詩書,能夠出口成章。

運氣看起來确實具有偶然性,但你的認知,眼界和格局無疑會讓你變得更幸運。

想要提高認知,就去讀沒讀過的書,去看沒見過的地方,去遇見不認識的人,擴寬視野,提升認知。

在曠野裡,遇見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讀完《把自己活明白》終于明白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02

一個人最好的活法就是修煉自己

世界如此繁華,人心如此複雜,生活如此磨難,人們該如何以一己之力對抗呢。

答案是,不斷修煉自己。

富蘭克林八歲上學,10歲因貧窮辍學,跟着父親做學徒。

12歲簽了一份9年的契約,成為了哥哥印刷廠裡的學徒。

前面8年都是沒有工資的,相當于免費勞動力。

在這裡他不但要工作,還要忍受脾氣暴躁的哥哥時不時的拳打腳踢。

但他并沒有就此消沉,怨天尤人,而是很快掌握了印刷術,盡一切可能搜羅書來讀。

當他對教會的牧師的言論産生厭惡情緒以後,他開始進行自我道德完善。

根據先賢們的經驗和自己的想法創立了13條戒律,并嚴格執行。

雖然人生開局并不美好,可在一生都在追求提高美德和擷取知識的過程中,他收獲了快樂,财富以及諸多名譽。

一個人最進階的活法,就是不斷修煉自我。

當你的思維不斷疊代更新,當你的品德越發高潔,你會發現存在的都很美好,自己早已和世界握手言和。

讀完《把自己活明白》終于明白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03

管控好你的情緒,才能管控好你的人生

網上有句話說:

“管理好情緒,才能擺脫情緒的陰霾。”

壞情緒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讓你的世界天翻地覆。

《三國演義》裡劉備因為關羽被東吳所殺,憤怒之下,率領75萬大軍進攻東吳。

張飛指令兩個手下在3天之内給全軍置辦盔甲。

時間緊,任務急,兩人實在做不到,就向張飛求情,誰知張飛憤怒之下重罰二人。

最後二人無路可走,趁他睡着殺了他,投奔東吳。

而劉備也因為輕敵冒進,被陸遜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張飛因為憤怒丢了性命;劉備因為憤怒葬送了75萬大軍,自己也是以一病不起,死于白帝城,而蜀漢也自此逐漸走向了末日。

人是感性動物,憤怒,憂慮,悲喜都是常态。

作家卡夫卡曾說:

“心髒是一座有兩間卧室的房子,一間住着痛苦,另一間住着歡樂。

人不能笑得太響,否則笑聲會吵醒隔壁房間的痛苦。”

有情緒是很正常,但不能放任情緒随意宣洩。

得意時切莫大意,失意時切莫傷懷。

高興時切莫狂妄,悲傷時也不必太過沉溺。

“一個人隻有懂得把握情緒的邊界,才能駕馭情緒,進而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掌控情緒就是掌控了人生海洋上的晴雨表,揚帆遠航中才能風平浪靜,順風順水。

寫在最後:

因為字數的關系就寫這前面三個部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讀。

閱讀真的是自我精進最有效且最廉價的方式,讀到好書的欣喜不亞于中了彩票。

生活中充滿了不确定性,而我們唯一能一直笃定的就是做好自己。

去提升自己的認知,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斷修煉自己。

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不是腳下的路,也不是途中的風雨,而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