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風雲錄14: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作者:時光史記

在1942年初春,随着莫斯科的保衛戰逐漸穩固,德國元首希特勒将目光轉向了蘇德戰争的南翼。他決定調整戰略,利用德軍在南線的相對優勢,策劃一場大規模的夏季攻勢。這次攻勢的目标是深入蘇聯南部腹地,特别是那些富含石油資源的高加索地區,以及頓河、庫班河與伏爾加河下遊的重要地帶。德軍的終極目标是奪取斯大林格勒,這座城市不僅是蘇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工業中心,還擁有約60萬人口。

斯大林格勒坐落在伏爾加河下遊的西岸,緊鄰頓河河曲東部,它的位置使其成為蘇聯内河航運的關鍵節點和南北鐵路網的交彙點。此外,城市的西南方是蘇聯豐富的糧食、石油和煤炭産區——包括肥沃的頓河流域、庫班河流域以及富饒的南高加索地區。自從1941年德軍攻陷基輔後,斯大林格勒的戰略地位愈發凸顯,它成為了蘇聯中部與南部經濟區之間的關鍵連接配接點。

是以,德軍的作戰計劃是将主力集結于南線,通過攻占斯大林格勒,進而迂回北上威脅莫斯科,甚至向烏拉爾和西伯利亞推進。在這個宏大的戰略布局中,斯大林格勒因其地理位置和經濟價值,成為了德軍攻擊的核心目标。

在德軍調整戰略,将焦點轉向蘇德戰場的南翼時,他們派遣了由B集團軍群抽調而來的第6集團軍擔任主攻斯大林格勒的任務。這支強大的部隊由保盧斯上将指揮,擁有大約27萬名士兵,配備有3000門各式火炮、500輛坦克和大約1200架作戰飛機。

面對德軍的南線動向,蘇聯最高統帥部迅速作出反應,在1942年7月12日成立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以應對即将到來的攻擊。該方面軍由鐵木辛哥元帥上司,後來由戈爾多夫中将接替,下轄約16萬名士兵,裝備有2200門火炮、400輛坦克和700架飛機。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主要任務是在長達520公裡的頓河防線上抵禦德軍的進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由崔可夫中将指揮的第62集團軍和由舒米洛夫少将指揮的第64集團軍,它們部署在頓河的大彎處,旨在阻止德軍渡過頓河并快速向斯大林格勒推進。

與此同時,斯大林格勒的居民也積極參與到防禦工作中,他們在城市近郊緊急修建了四道防禦工事。這些工事在随後的戰鬥中證明了它們的戰略價值,為城市的防守提供了堅實的支撐。蘇軍的這些準備和部署,都是為了在這場關鍵的戰役中保護這座至關重要的城市不受德軍侵占。

在1942年7月17日,德軍第6集團軍按照計劃對頓河的大彎曲部發起了進攻。然而,蘇軍第62和第64集團軍的堅決抵抗使得德軍的推進遭遇了重重困難。面對這一情況,德軍最高統帥部決定調動由霍特上将指揮的第4裝甲集團軍(之前稱為第4裝甲叢集),從原本指向高加索的方向轉移至斯大林格勒戰場。到了8月2日,第4裝甲集團軍的先鋒部隊已經接近科傑利尼夫斯基,從西南方向對斯大林格勒形成了潛在威脅。

随後,在8月5日至10日期間,崔可夫中将指揮的蘇軍突擊叢集與第4裝甲集團軍進行了連續的激烈交戰。經過一系列艱苦的戰鬥,蘇軍成功地将德軍逐出了關鍵區域,迫使他們退回到外圍防線,并被迫采取守勢。這場戰鬥不僅展示了蘇軍的堅韌和戰鬥力,也為斯大林格勒的防禦争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在1942年8月10日,蘇聯軍隊為了重新組織防線,主動撤退到頓河東岸,并在那裡建立了新的防禦陣地。不久之後,即8月19日,德軍再次對斯大林格勒發起了全面進攻,試圖從西面和西南面對城市實施雙重打擊。為了應對這一威脅,蘇聯軍隊迅速調動了後備力量,并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合作,從北面對德軍的側翼發動了反擊。這一行動迫使德軍第6集團軍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北上支援,進而減輕了斯大林格勒在西面和西南面的壓力。

随着戰事的持續,德軍不斷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增派援軍,到8月底,參與圍攻的德軍總兵力已經超過了80個師。9月12日,德軍終于推進到了斯大林格勒的城市邊緣,第62和第64集團軍的蘇軍士兵被迫退入城區,與德軍展開了一場殘酷的街巷戰鬥。在這場戰鬥中,蘇德雙方的士兵為了每一寸土地而拼死搏鬥,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成為了戰場。例如,斯大林格勒火車站在一周之内就經曆了13次控制權的更疊。

二戰風雲錄14: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蘇聯狙擊手

在這場血腥的巷戰中,湧現出了許多英勇的個人事迹。9月26日夜晚,蘇軍中士雅科夫·費多托維奇·巴甫洛夫帶領一支偵察小隊,在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一座四層樓房内堅守了整整三天三夜,多次擊退德軍的猛烈攻擊。這座樓房後來成為了蘇軍防線中的一個關鍵支點,戰後被命名為“巴甫洛夫樓”。

此外,斯大林格勒的勞工們也在戰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紅十月冶金廠的勞工在巷戰爆發後依然堅持生産,即便在德軍坦克逼近到隻有幾百米的距離時,一些勞工拿起武器參與戰鬥,而其他人則在炮火下繼續工作。在戰鬥最為激烈的9月份,這個工廠生産了200輛坦克和150輛牽引車,這些新生産的坦克常常是一出廠就立即被投入到對抗德軍的戰鬥中去。這些勞工的努力和犧牲,是斯大林格勒能夠堅持下來的重要因素之一。

到了9月底,德軍為了加強攻勢,又向斯大林格勒戰場增派了20萬兵力。面對德軍的增援,蘇軍也不甘示弱,調來了6個步兵師和一個坦克旅加入戰鬥,雙方的對抗變得更加激烈和殘酷。10月15日,德軍集結了大量兵力,對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機廠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蘇軍士兵們奮起抵抗,給予了德軍堅決的反擊,確定了這個關鍵工業設施不落入敵手。這場戰鬥再次展現了斯大林格勒守軍的頑強和不屈,也反映了蘇德雙方在這座城市中的殊死較量。

二戰風雲錄14: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在廢墟中堅持戰鬥

為了緩解德軍對斯大林格勒市區的持續壓力,蘇聯頓河方面軍在1942年10月19日于北部發起了一次進攻,緊接着,蘇聯第64集團軍在10月25日從南部對德軍的側翼實施了反攻。到了11月11日,德軍對斯大林格勒發起了他們的最後一次攻擊。自此之後,德軍再也無法向前推進,無法踏足這座英雄城市的領土。

11月19日的清晨,蘇軍啟動了代号為“天王星”的大規模反攻行動,該行動在謝拉菲莫維奇、克列茨卡亞兩地的頓河登陸場,以及斯大林格勒以南的薩爾帕群湖地區展開。這次反攻動員了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龐大兵力,共計110.6萬人,配備了1.55萬門各種火炮、1463輛坦克和裝甲車輛,以及1350架作戰飛機。蘇軍的這次強力反攻讓德軍難以抵擋,迅速向西撤退。11月23日,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卡拉奇、蘇維埃茨基、馬裡諾夫卡地區成功會師,進而完成了對德軍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一部的合圍,包圍圈内的德軍總數達到了22個師,約33萬人。

當希特勒得知第6集團軍被圍困的消息後,他非常焦慮,一方面指令保盧斯不惜一切代價死守,另一方面緊急調集兵力組成了頓河集團軍,意圖解救被困的德軍。1942年12月12日,德軍的救援部隊開始了名為“冬季風暴”的救援行動,不顧一切地向第6集團軍靠近,試圖到達科傑尼科夫斯基一線,以此來打破蘇軍的包圍圈。到了12月19日,救援德軍突破了蘇軍的層層防線,抵達了梅什科瓦河,距離第6集團軍僅有40公裡。然而,就在此時,蘇軍巧妙地穿插到了救援德軍的後方,對他們形成了合圍态勢。為了自保,救援德軍不得不向南撤退,并通知保盧斯自行組織突圍。12月29日,蘇軍收複了科傑尼科夫斯基,徹底挫敗了德軍的解圍計劃,第6集團軍等德軍部隊已經無路可逃。與此同時,蘇聯空軍掌握了戰區上空的制空權,切斷了被圍德軍唯一的空中補給線。在嚴寒的冬天,無數德軍士兵因饑餓和寒冷而死亡,包圍圈也在不斷縮小。

1943年1月8日,蘇軍向被圍德軍發出了最後的勸降通告,要求他們立即投降。然而,保盧斯遵循希特勒的指令拒絕了投降。1月10日淩晨,蘇軍發動了新一輪的大規模攻勢,僅用了六天時間就将包圍圈縮小了一半。到了1月24日,面對無法挽回的局勢,保盧斯絕望地向希特勒送出請求,希望能夠允許他向蘇軍投降,以挽救剩餘官兵的生命。希特勒對此憤怒不已,他立即回複道:“不允許投降!堅守陣地,戰鬥到最後一人、最後一彈!”同時,希特勒将保盧斯提升為德國元帥,其他117名軍官也都晉升一級。他在給保盧斯的晉升電報中強調,德國曆史上從未有過任何一位元帥向敵人投降的先例,實際上是在暗示保盧斯選擇自殺。

二戰風雲錄14: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被俘的保盧斯元帥

然而,希特勒的這次晉升并沒有産生預期的效果,被圍德軍的防線日益縮小。到了1943年1月27日,德軍的有組織的抵抗幾乎停止,蘇軍開始了清除殘餘敵人的戰鬥。2月2日,被圍德軍被全殲,蘇軍俘虜了9.1萬人,其中包括24名将軍。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中心百貨公司的地下室内被蘇軍俘獲,他并沒有如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樣選擇自殺。2月3日,希特勒宣布全國為在斯大林格勒陣亡的幾十萬官兵緻哀四天,同時還不忘諷刺保盧斯,說他“終究還是沒能跨進不朽的門檻”。

德軍在這次會戰中損失慘重,死亡、受傷、被俘和失蹤的總人數約為150萬,占蘇德戰場總兵力的四分之一。從此以後,蘇軍開始了全面的反攻,直到最終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不僅是蘇德戰争的轉折點,也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