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暑期檔難以重制去年神迹

作者:力量的絕世

今年暑期檔難以重制去年神迹

暑期檔正酣,票房争奪戰激烈上演

"暑期檔"無疑是一年電影市場的大戲。這段時間往往能夠為電影行業帶來一年中最集中、最可觀的票房收益。近年來,暑期檔已成為各大影視公司追逐的"風口浪尖",誰能在這短短的數周内斬獲最多的觀影人次和票房收益,必将在年度總結中占盡先機。

然而對于今年 2024 年的暑期檔情況來看,與往年相比确實存在一些不太樂觀的因素。尤其是去年 2023 年暑期檔的表現,彷佛一場"票房奇迹"般震驚了整個行業。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票房高達 165 億元,堪稱暑期檔的巅峰之作。如今影視行業面臨着後疫情時代的諸多挑戰,能否在今年複制去年的神奇成績,無疑成為了行業内外衆人關注的焦點。

今年暑期檔難以重制去年神迹

不過即便今年的暑期檔無法完全複制去年的輝煌戰績,但仍有衆多亮點值得關注。在目前公開的片單中,不乏幾部潛力股和明星作品,隻要能夠在品質和營銷上下足功夫,也有望在短期内為電影市場帶來可觀的收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今年暑期檔的一些看點所在。

"王牌"雲集,但力量有所不足

對比去年暑期檔的"大片雲集",今年的情況似乎略有不同。去年我們看到了《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裡》等多部票房爆款的集中亮相,這些作品無疑成為了支撐整個暑期檔票房的重要支柱。而相比之下,今年的暑期檔陣容雖然也不乏幾部強勢作品,但整體上似乎缺乏像去年那樣的絕對"王牌"。

今年暑期檔難以重制去年神迹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來自國漫陣營的幾部力作。烏爾善導演的《異人之下》和《鄭和下西洋》三部曲都将在暑期檔期間上映,這位導演在國産動畫領域已經積累了很好的口碑。加上影片本身的IP優勢和較高的期待值,相信它們一定會在暑期檔掀起不小的關注熱潮。另一部值得期待的國漫作品就是《白蛇:浮生》系列的最新篇章,該片預計将登陸七夕檔期,沿襲前作的良好口碑,很可能會成為暑期檔的一匹黑馬。

除了國漫力作,今年暑期檔還有幾部備受期待的華語電影。王俊凱主演的《野孩子》可謂是當下最具人氣的年輕演員之一,加上溫暖人心的現實主義題材,相信必将成為觀衆關注的焦點。徐峥的新作《逆行人生》也值得期待,畢竟徐峥導演向來擅長塑造富有生活氣息的現實題材電影。另一部備受矚目的作品則是《接班人計劃》,集結了沈騰、馬麗等當下炙手可熱的喜劇明星,相信會為暑期檔增添不少看點。

不過相比去年,今年的這些"王牌"作品似乎還略顯力量不足。從單片票房實力來看,雖然有幾部有望沖擊10億元票房,但要想達到去年那種大片層出不窮的格局,恐怕還有一定差距。再加上缺乏了像《哪吒2》這種超級爆款的支撐,整個暑期檔的總體票房水準可能難以完全複制去年的"神迹"。

今年暑期檔難以重制去年神迹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低估今年暑期檔的整體實力。正如文中所說,雖然單片的票房水準可能無法完全匹敵去年,但隻要能夠湧現出更多的黑馬和爆款,相信整個市場仍有望延續過去一年的好勢頭。畢竟電影行業向來是難以預測的,隻要作品本身足夠優秀,定能赢得觀衆的青睐。

多元化布局,實作差異化競争

除了幾部備受矚目的"王牌"作品外,今年暑期檔的片單還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相比往年那種由大片主導的單一格局,今年的暑期檔呈現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趨勢。

今年暑期檔難以重制去年神迹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一些港式動作警匪片的加入。像《海關戰線》這樣的作品,延續了往年暑期檔慣例,為觀衆帶來爽快刺激的視聽體驗。這種類型電影雖然未必能夠在票房上獨領風騷,但卻能為整個暑期檔增添不少觀影亮點,豐富觀衆的觀影選擇。

再者,今年暑期檔還有不少動畫佳作亮相。諸如《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6》《二郎神之深海蛟龍》《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守護》等,這些IP作品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卻擁有穩定的觀衆基礎。尤其是《喜羊羊》系列,憑借過往出色的票房表現,今年或将再次成為暑期檔的一匹黑馬。

此外,今年暑期檔還有一些跨界嘗試值得關注。例如由小說改編的《雲邊有個小賣部》,以及由暢銷作家張嘉佳執導的同名作品。這類作品雖然難以在單純的票房實力上與大片抗衡,但卻能夠為觀衆帶來全新的體驗,滿足不同層次觀衆的需求。

今年暑期檔難以重制去年神迹

總的來說,今年暑期檔的片單呈現出一種更加多元化的格局。除了幾部備受矚目的"王牌"作品外,還有衆多不同類型、不同體量的作品加入其中。這種差異化的競争格局,不僅能讓觀衆享受到更加豐富多樣的觀影選擇,也将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無論是大制作的爆款之作,還是小衆路線的跨界嘗試,隻要能夠真正貼合觀衆需求,為他們帶來優質的觀影體驗,都有機會在激烈的暑期檔角逐中脫穎而出。這也正是我們期待今年暑期檔能夠呈現的另一個"奇迹"。

重塑品

今年暑期檔難以重制去年神迹

重塑品牌價值,增強使用者粘性

如果說暑期檔的"王牌雲集"隻是最表面的看點,那麼各大影片背後所蘊含的品牌價值,恐怕才是更值得關注的核心所在。

電影作為一種文化消費産品,其價值的展現并非僅僅局限于短期的票房成績。更重要的是能否在觀衆心中建立起持久的品牌形象,成為他們心目中的"老朋友"。隻有這樣,電影作品才能真正實作持續的商業價值。

今年暑期檔難以重制去年神迹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暑期檔中不乏一些具有深厚積澱的品牌IP。比如《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6》,這部動畫作品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卻擁有多年積累的忠實粉絲群。通過不斷的續集推出,它不僅鞏固了自身的品牌地位,也讓觀衆對這個IP産生了深厚的情感依戀。

再如《白蛇:浮生》系列,作為國漫經典IP的最新續作,這部作品顯然也在努力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雖然與《哪吒》等超級IP相比,它的知名度還有一定差距,但通過多年的沉澱和積累,這個IP已經在觀衆心中紮下了較為牢固的根基,此次登陸暑期檔無疑是在進一步強化其品牌價值。

除了一些動畫IP之外,一些現實題材電影也在積極重塑自身的品牌形象。比如王俊凱主演的《野孩子》,就試圖通過溫暖人心的現實主義故事,為觀衆營造一種熟悉而親切的觀影體驗。而徐峥導演的新作《逆行人生》,也在延續其一貫擅長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力圖讓觀衆感受到生活的溫度。

今年暑期檔難以重制去年神迹

可以說,今年暑期檔的這些作品,無不在努力增強自身的品牌價值。它們或是延續經典IP,或是開創新的品牌形象,無一例外都在試圖在觀衆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種重視品牌建設的做法,無疑也是電影行業實作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畢竟,即便一部電影在短期内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但如果無法在觀衆心中建立起穩固的地位,其商業價值也終将難以持續。隻有通過不斷加強品牌形象的塑造,電影作品才能真正實作長遠的發展。

是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今年暑期檔這個最為重要的時間視窗中,各大影片都在積極嘗試重塑自身的品牌價值。無論是延續經典IP,還是開創新的品牌形象,它們無一例外都希望能夠在觀衆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成為他們心目中揮之不去的"老朋友"。隻有這樣,電影作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脫穎而出,實作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