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北”造林記②|長城腳下,有個“綠色長城”

作者:長城網

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喬娅 王守一 白亞軍 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賈宏博 通訊員 王濤

盛夏時節,長城内外綠染千裡。從空中俯瞰,位于張家口市崇禮區的明長城宛若一條巨龍在山頂草甸之中盤踞,一條條阻沙防護帶鎖住沙海。

河北内環京津、外沿渤海,是京津重要的生态屏障。崇禮不僅是北方風沙南侵的主要通道,也是河北防沙治沙的重點區域。

“三北”造林記②|長城腳下,有個“綠色長城”

夏日的崇禮綠意盎然,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打卡拍照。王濤 攝

“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海拔2000多米高的長城嶺,我旁邊的就是崇禮境内的明長城,通過我們多年的綠化造林,如今在長城腳下又打造了一條‘綠色長城’。”望向遠方綠意盎然的山丘,原張家口市崇禮區林業和草原局造林站站長楊建忠頗為感慨。

1982年參加工作,在林業隊伍一幹就是40年。“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申奧工程、冬奧賽事廊道綠化景觀提升工程……每一項大型造林工程都能看到楊建忠的身影。他幾乎走遍了崇禮的每一座山,哪一面山坡有人工林,人工林中都栽種了什麼樹,他都“門清”。

回憶起剛參加工作時的情形,楊建忠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當時沙塵暴天氣相當嚴重,一個月有十來天都是沙塵天氣,走在路上都能明顯看到路上的黃沙。

“三北”造林記②|長城腳下,有個“綠色長城”

原張家口市崇禮區林業和草原局造林站站長楊建忠在崇禮區長城嶺檢視苗木生長情況。長城網·冀雲用戶端記者 王守一 攝

為了抵擋風沙,改善生态環境,在長城腳下種樹這件事,成為了當地林草人需要攻克的一道難關。

崇禮地處高寒區,城區苗木生長期為109天,冬奧賽事核心區苗木生長期僅90天。崇禮的山綿延起伏,山石嶙峋,人工挖樹坑,挖一個樹坑需大半天時間。從山底到山頂最短距離也得300米,從外地調來的苗往山上運輸十分困難,要通過騾子馱運,農運車、鏟車等車輛往山上運苗。

“從2015年到2022年,我們累計實施了将近98萬畝的造林綠化工程,森林覆寫率從51.83%提高到了現在的71.53%。全區的森林總面積達到了250.8萬畝。今年崇禮區計劃完成三北六期工程人工造林4萬畝,補植補造5.5萬畝,這也是在全市造林面積比較大的任務。”張家口市崇禮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牛志剛說。

古有萬裡長城,今有“綠色長城”。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三北防護林工程為這片土地上豎起了一道堅實的綠色屏障,成為了一條名副其實的“綠色萬裡長城”。

“三北”造林記②|長城腳下,有個“綠色長城”

經過四十多年的植樹造林,張家口市崇禮區的森林覆寫率顯著提升。王濤 攝

崇禮發生的變化,隻是河北大力開展“三北”防護林生态工程的縮影。

自1978年以來,河北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累計完成三北工程造林面積4087萬畝,工程區森林覆寫率由工程啟動之初的19.01%,提高到30.89%,森林蓄積由0.37億立方米增加到1.18億立方米。全省沙化、荒漠化土地連續4個監測周期實作“雙縮減”,張家口、承德由沙塵暴加強區變為阻滞區,“風沙緊逼北京城”的狀況得到根本改變。截至目前,河北三北工程區主要經濟林種植面積達1447.8萬畝,産量561.5萬噸,分别占全省的61.3%和54.1%,森林藥材、森林食品、花卉等非木質林産品産值達265億元。三北工程開創了河北生态工程建設的先河,在管理機制、技術模式等多方面積累了經驗,為之後開展的生态工程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2024年,河北将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聚焦渾善達克南緣沙地建設主陣地,大力開展造林種草、封山育林、退化林修複、中幼林撫育,加快推進2024年三北六期工程第一批重點項目,完成林草建設任務287萬畝,推動三北工程攻堅戰取得豐碩成果。”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工程項目中心副主任王澤民說。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防沙治沙,馳而不息、久久為功,昔日黃沙在燕趙大地煥發新顔,續寫着綠色傳奇。(鳴謝: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