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文柱 | 管窺"圈子"

作者:雲蔔堂

作者 李文柱

李文柱 | 管窺"圈子"

對于圈子,字典裡并無統一、明确的解釋,但它是社會上客觀存在的一個重要要事實。圈子文化,在中國淵源流長,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圈子,其人員構成、規模、功能、目的也不盡相同。我們的教員說過:"黨外有黨,黨内有派",大概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每個人從生下來就有繞不開的圈子,各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入各種圈子。我們千萬不能小觑這個圈子,它如同每個人成長發展的環境條件,深刻地影響着一個人的前途命運。根據我的經曆和觀察,當代社會主要有四大圈子。

親友圈子。它是以血緣關系和情感基礎為紐帶形成的圈子,這個圈子講奉獻、講情義、講幫扶、講共享。它下面又可分為親情和友情兩個圈子。親情圈子,是由父母和兄弟姐妹等衆多親戚形成的與生俱來的圈子,它也是個人無法選擇的賴以生存的圈子,特别是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而言,這個圈子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講,它是人生的起點,也是人生的歸宿。但這個圈子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随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人口結構、生活方式的變化,這個圈子已經開始呈現出逐漸弱化的趨勢,真說不準是好事或是壞事。現在雖然依舊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小家庭圈子,但四世同堂的現象已很少見,兩代同堂已屬不易,孩子結婚後大多選擇分居。目前雖然父母子女之間仍存在互相照顧的現象,但遠非過去"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景況。現在年輕人婚姻雖然還征求父母的意見,但父母包辦婚姻的情況早已成為曆史,甚至連父母的建議也變得微乎其微了。親情圈子在城裡遠不及農村那麼緊密,農村一些宗親有祠堂,五代之内逢年過節、喜喪大事還有來往,城裡人父母在世兄弟姐妹之間還有些來往,父母不在來往就不多了,第三代就基本沒有來往了。友情圈子,似有越來越強化的趨勢。也許是為了壯大圈子勢力,适應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現代人建了不少學友、戰友、鄉友等友情圈子,有些地方還以認幹爹(媽)和拜把兄弟(姐妹)的方式發展朋友圈子。如今各式各樣的友情圈子如影随形,紛繁複雜,活動頻頻,真使人難以尋求到正解。

工作圈子(或稱事業圈子)。它是人在中年時期最重要的圈子。是人們因工作需要而走到一起的圈子,有共同利益和依存關系,是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平台,也給每個人提供發達的機會。越是事業上成功的人士,對工作圈子的依賴性越大。工作圈子的建立,雖然個人有一定的選擇權,但初期主要是被選擇;隻有到了中後期自己強大了才有真正的選擇權。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圈子非常重要,從小的說事關事業健康發展,從大的講事關事業興旺發達。這與一個人的眼光、格局、志向密切相關。體制内的工作圈子相對顯得沒那麼重要,因為大都是組織安排或曆史形成的,而不是任由自己選擇的,且上司也是經常的變動,上司關心更多的是能夠決定他前途命運的上級,而不是被他呼來喚去、看他眼色行事的下級。體制外的私營企業工作圈子則不同,由于合夥人的能力決定他的業績,而他的業績又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效益,是以他們似乎更重視企業合夥人的能力與發揮。無論體制内或是體制外,工作圈子內的人彼此信任是大前題,團結協作是基本要求,多做貢獻是職責所系、發展所需。

興趣圈子。是根據個人興趣愛好自由組成的比較松散的休閑娛樂圈子。圈内人員追求的是随心所欲、輕松愉快、放飛自我、身心健康,沒有多少利益關系,如時下流行的詩詞歌賦、唱歌跳舞、健身活動、旅遊照相、喝茶飲酒等,大家在一起自由磋商、互相交流、分享興趣、樂在其中。正如有人所說:"大家因興趣而集合,因集合而交流,因交流而獲益,同獲益而成長,因成長而快樂,因快樂而健康。"圈子活動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積極組織者(或志願組織者)和圈内人員素質,組織得好,大家盡情揮灑,皆大歡喜,有益于身心健康。我曾有幸參加過幾次書法藝術圈子活動、旅遊觀光圈子活動和品酒茗茶圈子活動,同仁相聚,真誠以待,喜樂融融,身心受益。

私人圈子(或稱私秘圈子)。私人圈子與其它圈子不同,它是個人精心篩選或努力争取來的最信得過的圈子。圈内人員通常是利益相關、嗜好相通、情趣相投、生死相交的"鐵哥們",過去有個順口溜描述得很到位,必須是"一起扛過槍,一起下過鄉、一起嫖過猖、一起分過髒"的,此話雖然難聽,喻意靈犀自明。一個人,如果進不了朋友的私人圈子,就很難說得上是"鐵哥們";如果進不了上司的私人圈子,就很難得到你想要的。我們常看到有的人表現一般、政績平平,卻能在仕途上一路升遷或在生意上風聲水起,感到難以了解、不可思議,其實是我們不太了解人家的私人"圈子"。私人圈子雖小,但能量很大。一旦進入私人圈子、特别是上司(高管)的私人圈子,不論是從政或是經商,一切事情都比一般人好辦得多。但進私人圈子很難,不是長期共事的同僚、患難與共的同學、生死之交的戰友、利益共享的朋友、久經考驗的鐵哥們,是很難入圈的。曆史上很多皇帝、權貴也避不開類似的圈子,有抱負的皇帝、權貴自然喜歡有能耐、幹事業的工作圈子,頹廢的皇帝、權貴無不喜歡投其聽好的宦官奸臣圈子。現在大抵如此,注重事業的上司(高管)喜歡能幹事的工作圈子,貪官污吏、巧取豪奪者喜歡獻媚行賄的私人圈子。普通老百姓也離不開私人圈子,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關鍵時刻沒有圈裡人挺身而出事情更難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