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新明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作戰中,空軍的震懾力要提一下

作者:雲蔔堂

作者 王新明

王新明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作戰中,空軍的震懾力要提一下

圖—4轟炸機

印度大選剛結束,莫迪連任了,雖在意料之中,但也很勉強,說勉強是因為莫迪的那個人民黨選前豪言要拿下400席目标,結果隻赢得240個議席,不是大多數,這就是說他得和别的黨聯合執政,一聯合就做不到同心協力,政策的執行力就打折扣。

不可否認,自印度獨立後,隻有兩個人任期達到三屆,一個是開國總理尼赫魯,另一個就是莫迪。

與印度人打交道,最深刻的教訓就是你永遠不要相信他們的承諾,隻要有利,随時可以倒向,尼赫魯是這樣,莫迪也好不到哪兒去。

我把這兩人放在一塊說,是他們都有一個把印度做大的夢,他們的夢有時真像夢遊一樣,自不量力,東一下西一下,沒有章法。是以毛主席說:“我想了十天十夜,沒想明白印度為什麼要和我們打?”毛主席的話剛說完,印軍敗了,最後尼赫魯因戰敗郁悶而死。

現在莫迪在印度的名分與尼赫魯相當,做法也差不多,是以我就想,當他國内沖突積重難調時,會不會也像1962年那樣在與我邊境起戰事輸出壓力?

先說1962年中印邊境反擊戰的起因。

印度這個國家,自從掙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英國治理時期一些好的東西沒學到,英帝國狂妄的習性卻學了不少,在尼赫魯開國時期就有了一個“建立大印度聯邦”宏願,把印周邊的國家都拉進去,其中還包括中國的一部分。

這個聯邦有多大呢?就是包括中國一部分、印度、緬甸、錫金、阿富汗和其他幾個小國家。”這個“大印度聯邦”定格在印度洋地區但又不限于印度洋地區,還向東含東南亞,向西含中亞西亞,當然印度就是這些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尼赫魯受教于西方,受英美強盜文化影響多一些,他認為這個中心不能有兩個大國主導,我收編你,你得臣服于我,他也知道中國肯定不服,就想先制服中國給其它小國看。

說真的中國當時在印度獨立之初,覺得尼赫魯這個人還是挺不錯的,在我們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與其關系也處理成友好鄰邦型的,在我們建國初期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還給印支援了66萬噸大米,但印度尼赫魯政府不記這個好,趁着我們抗美援朝作戰的時候蠶食了達旺及以南地區,接着又是改地圖(版圖),居然把我大西藏大部分地方畫(劃)了進去,我們當然不幹,在當時多采取的是外交措施。

這個時候的尼赫魯已經二次連任總理了,一心想推開他的“大印度聯邦”圈,把中國的忍讓當成怕事,得寸進尺,繼續向北蠶食我領土,直接逼進到克節朗河谷一線,這下我們忍無可忍了,于1962年10月20日,開始從東西兩線對印實施全面反擊。戰役共分兩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擊方向為克節朗——達旺地區,一舉拿下了這些地區後,繼續南進。在西段地區,我軍于20日對入侵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發起反擊,全殲該敵。21日乘勝擴大戰果,至23日便全部掃除了班公湖兩岸及其以北地區的31個印軍據點。

第二階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擊方向為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和瓦弄地區。至21日,作戰部隊先後進至薩木維爾和金古底,逼近傳統習慣線。在西段地區,我軍于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殘存在我境内班公湖地區的6個印軍據點,殲滅大部守敵。整個東西兩線至11月21日戰鬥基本結束,曆時1個月餘,基本達到了懲罰印度的目的。于11月22日0時起,大陸單方宣布全面停火,印度預設。至此,我作戰部隊全部撤回原實際控制線20公裡後。

說起那場戰役作戰,自始至終都有我的原部隊參戰(誰曾想到此役25年後我們又成建制到了那裡)。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陸軍部分的戰例報道得很多,後來首長們的“回憶錄”補充也很充分,我就不多說了。

我隻想說說空軍在那場戰役作戰中的震懾作用。

這個時候我們與前蘇聯的關系已經分崩離析了,當時蘇聯的當家人是赫魯曉夫,這人對我們不友好,總是算計我們,開始從大陸撤出專家,幸虧我們的英明領袖毛主席看出了蘇聯的險惡用心,堅定走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絕不受人制約。蘇聯這時把原打算與我們交換的一些軍事保障給了印度,主要有先進的米格系列戰鬥機。美國這個時候還記着北韓戰場的仇呢,也對我們不好,當然他也樂見印度與我們鬥,為支援印度他也賣給印度很多先進戰機。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尼赫魯的“大印度聯邦”夢更迫切了,下令打響了中印邊境戰役的第一槍,那我們肯定不會給他開第二槍的機會,就摧枯拉朽式的進行了反擊。

而這個時候我們的空軍,客觀地講,除12架圖—4轟炸機外,其它戰機不如蘇美武裝起來的印度,那為什麼在作戰中印度始終沒有動用空軍支援一線戰鬥呢?

這事與1959年中國動用圖—4支援西藏部隊平息叛亂有關。當時叛亂者已經被我平叛部隊追逐得向南逃竄,就是這個圖—4轟炸機派上了用場,它在追逃中也沒有用太重型的炸彈,僅僅用幾顆輕型炸彈或者手雷和機載機關炮,就炸得他們死傷大片。在此之前這些叛亂者及其首領并沒有見過如此威猛的轟炸機,他們把它當成了“神鳥。”

大家都知道,叛亂者隻是以能夠叛亂,就是印度直接支援的結果。這些被圖—4打擊的“殘兵敗将”們跑到印度以後,可沒少給圖—4轟炸機做宣傳,把圖—4的威力在尼赫魯面前說得神乎其神,當時尼赫魯是聽進去了,反正在此後的1962年中印邊境反擊戰役中,始終沒有動用空軍支援一線戰鬥。

原因就是尼赫魯政府得知,一旦他們動用空軍參與一線作戰,中國就直接用圖—4轟炸新德裡,加之蘇聯人也透露了我們可能研制大炸(核)彈的消息,印度人也吃不準我們究竟研制到何種程度了,會不會帶着這種彈炸新德裡,最後他們是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而這個時候美蘇支援他們的戰機僅僅隻到位幾架,他們甯可不斷地祈求美國派出轟炸機和軍隊支援他們,已有的那幾架先進戰機也舍不得用。

其實以當時印度與蘇聯的關系,印度完全可以得到比我們多得多的圖—4轟炸機,可印度人做事總是不從實用考慮,而是從心裡上要壓住對方一籌,這樣當時他就沒進口蘇聯較落後的圖—4,他的思維邏輯就是要買就買更先進的戰機,形成相對空中優勢。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顧慮,他們在權衡利弊後,戰役打響時空軍也就按兵未動,唯一動的直升飛機也是為了救他那個考爾中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從應對變局上講,目前的莫迪總不令人放心,這人很實用也很投機。遠的不說,就在他本次開選前,為了造勢,就表态要與中國談邊界問題,中方對其這種态度給予了肯定。誰知此話言猶在耳,可選舉結束後,就兩面下注,立馬表示重視與台灣的關系,像這種出爾反爾的上司人多變的處事風格,我們能信嗎?

當然不能信。

是以日喀則機場,殲20去了一堆,殲10C也有一打,空警500待令而動。我們始終不會忘記西部與印度12.5萬平方公裡領土的歸屬權,東部西部戰區關聯,南部北部戰區跟進,守的就是一個變局的不确定性。

若那一天來臨,我總想看到那個電磁鎢合金穿甲彈飄過喜馬拉雅山擊穿萬國坦克的瞬間,還有高原雄鷹從内向外空中加油不落地的巡飛,實施點面攻擊場景,以及隻要那個圓盤機在空中飄着,2000公裡内的任何飛行物一旦起飛就會被捕捉到,剩下的就交給電戰和隐身機的聯合突擊列陣,應該說六十二年前那場反蠶食戰役他們的空軍無用,而今天仍然是!

東西兩線,我們準備好了。

2024.6.20于返蓉高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