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作者:藝術投資與鑒賞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浙江西南部,山青水秀,被譽為“浙江綠谷”。1965年3月,我出生在“綠谷”中的一個小山村——慶元縣黃田鎮楓樹橋村。

村頭小河潺潺,遊魚可見,村尾楓樹覆寫,蔭翳茂密,村外一片田野,四季景色各異,特别是村後竹林茂密,郁郁蔥蔥,正如蘇東坡所說:“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林增添了山村的秀雅。

父親讀過幾年書,當過十五年的幹部。我出生不久,父親已是農民。勞動之餘,看書、寫字、講故事、唱歌、拉二胡的習慣依然。也常督我背書,教我寫字,指導我寫春聯,讓我從小比同齡人更沉靜書中。國中時,因幾位教師偏愛,有幸考入重點中學。受國文老師影響,閱讀更為廣泛,高二時選擇了文科班。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蒙古國特日勒吉國家森林公園》

1982年考上麗水師專(現麗水學院)就讀中文專業,文史哲及書法理論有所長進。書法嶄露頭角,獲得一些獎項。大一有美術課,算是寫生的萌芽。後讀《篆刻學》,研習印章,為校友治印。

1985年,開始從教,自山區赴沿海抵杭州,從公辦轉民辦到獨立辦學,詩文書畫印這“五藝”,如影随形,不離不棄。入浙師大等進修中文,就讀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高研班和中書協隸書高研班等, 與時俱進,砥砺前行。

中國畫與文學的關系是極其密切的。在表現形式上,融詩、書、畫、印為一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道出了文學與繪畫的因緣。在山水畫與花鳥畫的表現上,尤其有這樣的意味。一幅“萬趣融其情思”的作品,有詩人的境界,有似樂的旋律,也有如舞的風姿。

拱宸橋是杭州著名景點,《論語》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拱宸橋(“拱”與“共”通,“宸”與“辰”通)之名由此而來,寓意百姓擁戴實行德政的統治者。因家住京杭大運河拱宸橋附近,我也幾次到運河邊寫生。清代趙翼《論詩》:“詩文随世運,無日不趨新。” 我還創作了山水畫作品《我家住在拱宸西 一灣碧水到京城》,也創作了詩《拱宸橋寫生感言》,來表達我對大運河的深情:

運河千載風雲兮,京城通江南。

北辰衆星齊共兮,國富而民強。

珠光粼波潋滟兮,四海遊人歡。

操筆弄墨以記兮,餘意不能忘。

前幾年,與志趣相投的畫友們在杭州臨安浙西大峽谷、大龍灣、清涼峰寫生。

在山核桃林寫生,了解山民采摘山核桃不易,需要爬到樹上,站在上面,手拿杆子去敲打下來——又累又危險;這也是我現在覺得畫臨安大山水,必須得畫上山核桃的原因。畫山核桃的這幅取名“浙西秋韻”。畫面綜合了幾個元素:飛泉深潭,雲蒸霧繞,淳樸民居,山核桃林,金黃稻浪,山崖茂林。如此組成詩味江南,浙西秋韻。出門不喜歡多帶東西的我,這次也帶回了山核桃。品茶與剝山核桃,算是工作之餘的惬意。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松崖飛瀑》

每畫成一幅作品,在我都有一種成就感,仿佛經曆了一場甜蜜的戀愛,把新娘娶回了。其實,娶一個真情實意又能知心的新娘,要付出真情實意與智慧;到大山裡采風,畫一幅滿意的山水畫也一樣需要動真情,一樣要不怕山高路遠,背起行囊說走就走的決心。

我每每回到故鄉,對故鄉的一山一水也都充滿了深情。在創作山水畫《百山祖》時,我寫了創作記,也作詩一首:

百山之祖夫如何?國家公園美譽高。

泉出山林喧浪漫,雲起群峰寫風騷。

幾多蹤迹華南虎,三株冷杉舉世寶。

此身幻夢歸原始,日色驚濤萬裡嬌。

是啊,山山水水各有千秋,各有所好,但山與水卻是難分難解,永遠相依。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老子又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還說“上善若水”,指出具有完美道德的人,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争名利。說實在,寬厚、包容、謙卑,就是一種智慧。不是嗎?“仁者樂山”,仁厚的人安于義理,遇人仁慈寬容而不易沖動;遇事像山一樣穩重,堅定不移;也可以說,做人有自己的準則,不易受不良外界所誘惑,有定力自有一股“任爾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的氣度。“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仁”與“智”,都應是我們的追求。

“仁者夫妻。”教育人的我曾走進杭州圖書館“文瀾大講堂”,進行“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寫漂漂亮亮規範字”的公益講座。聽講者從6歲到60歲的都有,其中不乏大中國小老師。全職媽媽也是其中一部分,她們深知“媽媽的高度決定孩子的高度”,希望提升自己的修養,進而影響孩子的藝術教育。作為中國文化的精髓,寫字無疑受到了各個年齡層的喜愛,這也增強了我在社會上普及書法藝術的信心。後來,我又為杭州圖書館開設了不少的公益課。

陸俨少先生說“十分功夫,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陸先生的話,既是他本人的寫照,更是對後輩繪畫者提升藝術造詣指明方向。所謂“功夫在畫外”!先說“四分讀書”。蘇轼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改變氣質,提升修養。讀書,也可以給作家靈感,也可以給畫家以啟發。陸先生還認為:一個人氣質的好壞,決定着繪畫的品位;它是創作的一面鏡子,直接反映在作品之中。再說“三分寫字”。陸先生在書法上是下足了功夫的。他一是博采衆長,二是自出新意。他的書法,流露出一種書卷氣極濃的形式美。就畫畫的用筆來說,寫字是最好的訓練方法;字寫好了,不僅題款可以增加畫面美感,而在繪畫時對骨法用筆用線,幫助實多。多練寫字還能增強控制毛筆的能力,令作畫時更加得心應手。曆代畫家中流傳下來的繪畫作品,沒有一件是書法不過關的。

我以為書畫作品都應深深紮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在書法方面,要守護傳統書法的精髓,對篆、隸、草、行、楷都有所學習,落筆痛快,整體和諧,自然展現正大氣象。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孟子·告子下》

在情感與意境表達上,我認為詩詞文句的意境表達與書寫方式相融合,通過不同字型不同風格的筆墨來抒發詩詞文句中的情感,這樣會讓内容與形式相統一。這一點王羲之《蘭亭序》的喜樂之情和顔真卿的《祭侄稿》悲憤之情的抒發都作出了表率。

比如我們用隸書寫《詩經》中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使得書法作品充滿了溫馨的情感,也有一種穿越時空的人文情懷。李白的《将進酒》、蘇轼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等豪邁的詩句,則用草書展現,讓豪放的感覺躍然紙上。将豪邁詩意與草書的快節奏完美融合,更能夠展示出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樣深邃富含哲理的詩句,選擇用篆書來寫,篆書的古樸與老子的思想相契合,使得書法作品在傳達詩句哲理的同時,也展現了其獨特韻味。一些端莊肅穆的場合大牌匾或友善識讀的碑文,則以楷書為佳。

我曾對如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出了四步走法:繼承、建設、創新、輸出。

繼承,就是要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普及中弘揚,貼近人民的生活。 傳統文化和年輕人之間并不存在隔閡,建設的關鍵在于,需要與文物修複一樣保持“匠心”,才能制造更多文化共鳴。而創新就是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創新中華文化的内涵形式與産業形态,打造出更多傳世精品。最後,我們還要把文化交流、文化輸出與文化知識産權、文化遺産的保護等工作結合起來。加強文化軟實力,與世界交流。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撫今追昔,我始終立教育為志,以詩文書畫印為翅,激情滿懷地遨遊在藝術的海洋裡,無倦也無悔。

(文/李偉華)

作品欣賞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富士山》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臯亭山千桃園》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烏龜石》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墨韻文脈】李偉華:藝海無垠任徜徉

文章轉自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