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德的軍事能力有多強?他到戰績墊底的戰略區不久,其戰鬥力陡增

作者:鑫車評

1947年3月18日,黨中央撤離延安,轉戰陝北。3月29日晚,在陝北清澗縣棗林則溝村,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探讨中央機關的行動方針,此次會議被後人稱為棗林則溝會議。

在會議上,毛主席明确表示,雖然東渡黃河是最安全的選擇,但為牽制敵軍、減輕全國戰場壓力,他決心堅守陝北。為防不測,他幽默地以“雞蛋不能放一籃”為喻,提議中央五大書記分兩組行動,中央機關則分三處活動。

會議根據毛主席建議,設立中央前敵委員會,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留守陝北主持工作。另設中央工作委員會,由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組成,劉少奇任書記,東渡黃河赴華北執行中央任務。同時成立後方委員會,葉劍英任書記,楊尚昆任副書記兼支隊司令,保障中央機關後方工作。

毛主席遠見卓識,非常人所及。他提出的這一政策得以實施,在危機四伏之際,保障了黨中央的指揮中樞不失守,即便某一工作委員會遭遇安全挑戰,亦不影響黨中央對全國的穩固上司。

四月初,劉少奇與朱德攜中央工作委員會東渡黃河,穿越晉綏解放區,抵達河北。期間,他們曾在多地短暫停留,最終標明河北平山縣的西柏坡作為落腳點。

朱德的軍事能力有多強?他到戰績墊底的戰略區不久,其戰鬥力陡增

7月,中央前敵委員會在陝北靖邊小河村會議中,周恩來總結了戰績:華東野戰軍表現卓越,東北野戰軍蓄勢待發。然而,昔日的模範晉察冀根據地戰績墊底,令人驚訝。各戰略區俘敵将官衆多,晉察冀僅俘團長一人。

晉察冀軍區因精兵簡政而受損顯著。抗戰終結時,該區正規軍與地方武裝合共三十餘萬衆。國共雙十協定簽訂後,雙方共商裁軍。因對國民黨軍存疑,我軍各戰區多保留作戰部隊,唯獨晉察冀軍區例外。

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的裁軍手段果斷且有效,他将原先的三十餘萬軍隊精簡至二十萬,其中野戰軍更是銳減至五萬餘人,甚至難以組建完整的三個縱隊。衆多經驗豐富的老兵亦是以歸鄉務農。

1946年3月,晉察冀軍區順利完成裁軍工作。然而,僅三個月後的六月,國共兩黨間的戰争再度爆發,局勢驟變,讓人始料未及。

1946年10月22日,河北涞源會議中,郭天民副司令員憤慨發言:“裁軍過甚,若敵來攻,必損無疑。傅作義占張家口,皆因聶司令輕敵。多年征戰,敵和平誠意何在?此盲目樂觀之舉!”

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在受到郭天民的嚴厲批評後,情緒異常激動。他猛地一拍桌子,聲音洪亮地喊道:“郭天民,我決心撤掉你的職務!”話語間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郭天民因故被撤職,随後調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參謀長。在軍事生涯中,他繼續展現卓越才能。1955年,國家對他給予高度認可,授予他上将軍銜,以表彰其傑出貢獻。

當時反對裁軍者,不僅有郭天民,還有李運昌等進階将領。聶榮臻在回憶錄中反思,過于信賴美國,以為他們可阻止南京内戰,然最終美國人卻站在了蔣介石一邊。

抵達河北後,朱德決定深入調研晉察冀軍區戰績不佳的根源。他堅信,裁軍雖是影響戰鬥力的因素之一,但背後定有更多複雜原因亟待揭示與解決。

朱德的軍事能力有多強?他到戰績墊底的戰略區不久,其戰鬥力陡增

調研後,朱德向毛主席報告:華北部隊後方過于龐大,出征力量薄弱。野戰軍雖号稱12萬,實戰僅7萬。後方生産分散,紀律失序。團級以上機關私産紛雜。不解決此問題,晉察冀軍區部隊難以根本改觀。

晉察冀軍區出現作戰部隊經商的現象,源于抗戰時期遺留問題。為求生存與發展,部隊需自行解決生計。國共合作期間,無法打土豪分浮财,故靠生産經商維生。晉察冀部隊遂開展多種經營,包括開荒種地、經營商店等,以增加收入。

解放戰争時期,面對國民黨軍的猛烈攻勢,我軍力量本已薄弱。若再分心經商謀利,必然分散戰鬥力,大大削弱我軍抵抗能力,對戰争勝利極為不利。

主席回複朱德曰:“朱老總,定能覓得良策,速提晉察冀之戰力。望汝勉力以赴,共克時艱,保衛家國安甯。”言簡意赅,寄托厚望。

朱德随即深入基層,以果斷之态,在晉察冀軍區開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動。他迅速調整組織結構,嚴明紀律,確定部隊秩序井然,戰鬥力得以顯著提升。

各大戰略區中,彭德懷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劉伯承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陳毅任華東野戰軍司令,林彪任東北野戰軍司令。朱德大膽啟用楊得志,與這些開國元帥并列,年僅36歲的他成為最年輕的野戰軍司令員。

精心挑選具備出色指揮才能的野戰軍主帥,對于提升晉察冀軍區的整體作戰效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這不僅能夠強化軍區的戰鬥力,更能確定在未來戰役中取得輝煌勝利。

此舉讓晉察冀野戰軍得以擺脫繁雜的後勤事務,專注于訓練與戰鬥,進而滿足實施運動戰與大殲滅戰的需求,實作作戰效能的最大化。

另外,朱德強調野戰軍訓練與整頓的必要性。他尤其關注實戰戰術訓練,詳細指導了平原地區如何誘敵深入、攻克城碉,以及大炮、炸藥與步兵的協同作戰政策,每項指導均精準到位。

朱德兩個月的整頓,讓晉察冀軍區煥然一新。野戰部隊卸下了後方重負,得以專心戰鬥,戰鬥力是以迅猛提升。此番變革,不僅提升了部隊效能,更展現了朱德的卓越上司才能。

曆經風雨洗禮,彩虹随即顯現。同年十月,晉察冀野戰軍于保定清風店殲滅國民黨第3軍萬餘人,俘獲軍長羅曆戎,創下晉察冀殲滅戰新篇章,對華北戰局産生深遠影響,同時助力東北民主聯軍秋季攻勢。

聶榮臻在祝捷大會上激動表示:此次戰鬥果決殲敵,全軍上下無一退縮。即便蔣介石在北平親自指揮,亦無法挽回敗局!

朱德喜悅滿懷,特賦詩慶賀清風店大捷:“曉日斜照南合村,呼救聲聲望京華。保定三軍英勇滅,滹沱錯渡九月槎。卸甲歸鄉歡聲起,離營靜谧不聞笳。邊區勝利花燦爛,深秋月色照塞沙。”

20日後,朱德親臨前線,指揮晉察冀野戰軍成功攻克石家莊,殲敵2.4萬餘人,奪取華北戰略要點,使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奠定全國解放之基。此役開創了解放軍奪取大城市之先河,為日後城市攻堅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朱德在晉察冀軍區的治理整頓中,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智慧。他的一系列舉措彰顯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完全稱得上是我黨我軍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實至名歸。

朱德的軍事能力有多強?他到戰績墊底的戰略區不久,其戰鬥力陡增

朱德元帥于1922年便加入中國共産黨,為十大元帥之首。然而,他在黨内的早期地位并不顯赫,這一點在南昌起義中可見一斑,當時他并未身居高位。

南昌起義時,前敵委員會由周恩來擔任書記,委員陣容強大,包括張國焘、李立三、葉挺、劉伯承、聶榮臻及郭沫若等傑出人士,然而令人注意的是,其中并未包含朱德的身影。

陳毅回憶南昌起義時,朱德的話語鮮少得到響應。衆人雖對他表示敬意,但更多是基于其資深同志的身份,而非真正聽從其指揮。當時的情況頗為複雜,朱德的權威并未得到廣泛認可。

南昌起義受挫後,部隊南撤途中,朱德肩負開路重任,負責瑣碎且非軍事性事務。他回憶道:“自南昌起,我身先士卒,從事政治宣傳,籌措糧草。同行有彭湃、恽代英、郭沫若等,僅率兩連兵力及若幹學生,邊宣傳邊行進,既為政治隊伍,又為先遣支隊,還兼糧草隊。”

1927年9月,南昌起義餘部在三河壩分兵兩路,第11軍25師留守,周恩來、葉挺、賀龍、劉伯承等率主力南下,直驅潮汕,意圖開創革命新局面。

朱德親率精銳兵力留守三河壩,英勇抵抗國民黨軍隊的猛烈追擊。他巧妙布置防線,指揮部隊頑強抵抗,有效延緩了敵軍的進攻步伐,為紅軍主力的戰略轉移争取了寶貴時間。

經過三天三夜的頑強阻擊,朱德率領的部隊遭受了重大傷亡。在撤離三河壩時,他們的人數銳減,僅剩下2000多名戰士,但他們的意志依舊堅定,決心繼續戰鬥。

此刻,有零散南下的官兵歸來,向朱老總報告戰況。主力南下作戰失利,僅餘千餘人退入海陸豐地區,而上司層也各自突圍,形勢堪憂。

與主力會合無望,人馬去向成謎。士氣萎靡,人心離散,衆多士兵紛紛離隊。面對困境,如何抉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衆人皆心焦如焚。

在三河壩,原本浩浩蕩蕩的兩千餘人隊伍,曆經艱險與戰鬥,最後僅餘八百餘人堅韌地前行。雖然人數銳減,但他們的意志卻愈發堅定,勇往直前。

這800餘人,因追随朱德,其堅定信念點燃革命之火。隊伍能留存,歸功于朱德卓越的軍事智慧。他早在辛亥革命時已是滇軍旅長,曆經無數戰役,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

朱德身為紅軍、八路軍、解放軍的總司令,被毛主席親切地稱為老總。毛主席對朱德贊譽有加,曾言:“朱老總度量如海之寬,意志如鋼之堅。”這樣的評價,充分展現了朱德的卓越品質。

朱德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以其謙遜低調著稱。甚至連他的老對手蔣介石也贊歎道:“朱德的高明之處,在于你難以窺探到他的真正實力。”

朱德的軍事能力有多強?他到戰績墊底的戰略區不久,其戰鬥力陡增

中國因毛主席、周恩來、朱德三位偉人的卓越合作而幸甚。他們共同引領民族走向獨立自由,實作人民解放,讓中華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東方,令華夏兒女自豪無比。此等輝煌成就,必将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