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聚焦|人形機器人從科幻走進現實

作者:網信西青
中國聚焦|人形機器人從科幻走進現實

  6月21日,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上展出的一款仿生AI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新華社天津6月24日電(記者程露、李鲲、宋瑞)光滑的齊肩短發、高跟鞋、緊身衣和精緻的妝容,“小柒”優雅地站在展廳裡,準備回答各種問題。

事實上,禮貌、溫柔且知識淵博的“小柒”不是人類,而是一款由中國大連蒂艾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造的機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機器人産業的快速發展,人形機器人正成為中國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們不再是科幻小說或電影中的幻想,而是現實世界中日益活躍的參與者。

在天津市剛剛結束的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上,機器人“小柒”吸引了衆多觀衆的目光。這一展會是天津市和重慶市聯手打造的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我們每年生産400到500個機器人。”蒂艾斯科技媒體負責人曲妍說,“我們的機器人面部表情豐富,眉毛、眼睛、嘴都可以動,比較真實,能夠與使用者建立情感聯系。”

中國聚焦|人形機器人從科幻走進現實

  6月21日,從業人員在博覽會上和一款仿生機器人互動。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目前,機器人主要用于博物館和教育領域,但曲妍表示,一旦價格變得更加實惠,它們将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人形機器人內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在中國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前,身高130厘米、體重63千克的人形機器人Walker X,正在朝參觀者打招呼、握手、打太極、比心。

“我們緻力于讓人形機器人走進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優必選科技首席品牌官譚旻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未來人形機器人的需求可能會超過100億台,每個人可能會擁有多台機器人,它們承擔工作、陪伴、家務在内的各種任務。”

中國聚焦|人形機器人從科幻走進現實

  6月22日,觀衆在博覽會上和一款智能機器人互動。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高盛研究部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可能在10到15年内達到至少60億美元。一些業内人士和機構認為,未來五年,人形機器人或将走進家庭服務等場景。

根據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到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産業鍊供應鍊體系。

随着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供給不足等挑戰逐漸顯現,人形機器人也正在吸引外國企業的目光。特斯拉工廠計劃明年部署超過1000台、甚至數千台人形機器人。這家美國公司希望将其應用拓展到醫療護理、家庭輔助等領域,比如照顧老年人。

中國聚焦|人形機器人從科幻走進現實

  6月21日,與會者在博覽會現場咨詢了解一款适用于醫療場景的導診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孫濤表示,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颠覆性産品,将深刻變革人類生産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産業發展格局。

來自厄瓜多的妮科爾·揚頓與機器人“小柒”進行了互動。“她很聰明,像真人一樣。令我驚訝的是,她能說英語。”她說,“人形機器人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加輕松。”

在回答人與機器人如何共存的問題時,“小柒”給出了她的看法:“我和我同伴的目标是幫助人類提高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而不是取代他們。”(參與采寫:陸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