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願意容忍印度,但有一件事是底線,莫迪卻還在幻想

作者:劉振起觀點

莫迪開啟新任期後,美國立刻做出了回應,派出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副國務卿坎貝爾,讓他們去印度,開始共謀對付中國的計劃。

照理說,這時候,美印兩國的媒體,應該要為兩國的深厚友誼唱頌歌,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就在兩國打得火熱的時候,美國媒體反而在持續炒作,“印度在美國執行刺殺計劃”這件半年前的舊聞。這樁刺殺案的内幕,是印度政府為了打擊錫克教宗教組織,對居于海外的組織上司人進行刺殺,可以說,是處處踩在美國民主價值觀的雷點上,更是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公然蔑視。與此同時,印度媒體也開始聲稱“美國政府秘密支援印度分離主義”作為反擊。這就讓人不禁想問,美國政府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印度?

美國願意容忍印度,但有一件事是底線,莫迪卻還在幻想

雖然說,美印兩國的關系,随着中國的崛起,變得越來越緊密,但兩國之間的合作,仍然給人一種“看着來”的感覺。在加勒萬河谷沖突發生之前,美國仍然把印度看做是一個不可靠的合作夥伴,把印度排除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之外。而在沖突發生後,美國才下定決心,對印度提供從軍事到科技的一系列支援。但印度在美國心目中,雖然變得重要,但仍然不夠可靠。

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印度的“牆頭草”屬性,它既加入了G7,又加入了金磚組織,同時想要在發達國家圈子和開發中國家圈子裡呼風喚雨,這讓美國,不得不對印度懷有戒心,一個崛起的印度,雖然沒有崛起的中國威脅那麼大,但也非常讓美國頭疼。

美國願意容忍印度,但有一件事是底線,莫迪卻還在幻想

另一方面,則是美國在美印關系中,并不占據主動權,美國對印度的需求,比印度對美國的需求要更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中印之間的沖突,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鬥争;印度胃口再大,頂多是想侵占中國的邊境地區,再怎麼樣,都不會上升到全面開戰的地步。是以我們能看到,在加勒萬河谷沖突中,印度方非常配合地沒拿出熱兵器,雙方都知道,一旦動槍,這事就不好收場了。而美國和中國的鬥争,卻是要拼命的,美國想要置中國于死地,是以,使出什麼手段都有可能。是以,美國會在美印關系中付出更多,而印度卻還能有讨價還價的餘地。

美國願意容忍印度,但有一件事是底線,莫迪卻還在幻想

但美國對印度也有一個底線,那就是印度絕對不能去和俄羅斯交好,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之下。美國不能接受,為了對付一個敵人,允許自己的盟友去幫助另一個敵人。但目前來看,莫迪仍然抱有,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走鋼絲”的幻想。印度不僅沒有停止購買俄羅斯的軍事裝置,同時還在進口俄羅斯的石油。長此以往下去,印度終将要被美國逼着,在美俄之間做出選擇;而一向自大的印度,最終必然會和美國決裂。

美國願意容忍印度,但有一件事是底線,莫迪卻還在幻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