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作者:名家與名作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朱廣志/文 湯鳳軍/攝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會孕育不同的物産,坡吳村位于杞縣縣城東北角2公裡處,種植胡蘿蔔已有近200年的曆史,家家戶戶用種植出來的紫胡蘿蔔腌制成醬菜,以此為生,是以,坡吳村又有“醬菜村”之稱。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坡吳村有一位叫黃洪銘的醬菜“手藝人”,匠心傳承傳統的腌制醬菜技藝,堅持傳統古法手工制作,生産的醬菜綠色純天然無公害、不使用任何防腐劑添加劑,留住了人們記憶中醬菜的味道,也留住了鄉愁記憶。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黃洪銘1963年11月出生于開封市杞縣城郊鄉坡吳村。自幼就跟着爺爺和父親學習醬菜腌制技藝,年輕時就熟練掌握了傳統的腌制醬菜技藝。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為了傳承好老祖宗留下來的腌制醬菜技藝,黃洪銘不斷探索醬菜腌制技藝,利用傳統的技藝,結合現代工藝腌制,腌制的醬菜既保證了黃瓜、紅蘿蔔等原材料的原汁原味,又確定醬菜中的“亞硝酸鹽”成分完全消失,不長毛、不變質,色澤鮮亮,醬味濃郁,脆嫩清香,鹹甜适度,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黃洪銘說,醬菜的靈魂是醬,醬的好壞,是決定醬菜品質的重要标準。制作好吃的醬菜,離不開優質的醬。每年六七月份開始制醬,将當地優質面粉經過拌粉、壓塊、籠蒸、切片、發酵、曬幹、粉碎等七道工序後,制成豆粒大小的面醬顆粒,既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精髓,又進行了科學有益的改進。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在腌制過程中,黃洪銘将面醬與鮮黃瓜按層裝入缸内,采取自然發酵,醬缸白天接受太陽的照射,晚上吸收露水的精華,在這樣的日曬夜露中,缸中的醬菜采盡了天地靈氣,吸盡了日月精華,面醬的香味一天天濃郁起來,然後開始倒缸,最後瓜醬并成,将瓜撈出,制成的醬備用。一缸好醬可以多次醬制醬菜,但是為了保證醬菜的産品品質,一般隻醬制三次便棄之不用了。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說起醬紅蘿蔔,黃洪銘很興奮:“我們腌制的醬紅蘿蔔之是以好吃,主要就是胡蘿蔔本身的緣故。外地胡蘿蔔木質部大,芯黃外紅,而坡吳村的胡蘿蔔木質部小,外觀呈紡錘形,紫紅色,從芯紅到皮,色澤鮮豔,透亮脆嫩,營養價值高。先是将胡蘿蔔進行挑選,粗細一緻,形狀圓整的進行削皮、切尾、去頂、整型。在原有的傳統醬菜腌制基礎上,我們加以革新釀制而成,成品清脆,醬香濃郁,味鮮醇厚,鹹中有甜,甜鹹适宜,餘味悠久。”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與現代工藝制作的醬菜相比,傳統醬菜所用的甜面醬、黃豆醬保證了傳統醬菜的醇厚醬香,這是現代工藝無法超越的。”談及為何保留這個傳統腌制技藝,黃洪銘解釋道。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随着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醬菜不再是缺吃少穿那個年代的必需品,而是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道調味菜。少鹽低糖的健康飲食習慣也倒逼醬菜行業推陳出新,滿足新時代的生活方式。黃洪銘憑借着積累的經驗和自己的潛心探索,他嘗試着對産品進行工藝改進,努力将醬腌菜從以前的鹽度高向低鹽的方向發展,累計開發了醬瓜、醬黃瓜、醬蘿蔔、醬地黃、醬粉、西瓜醬等多個低鹽新産品。

黃洪銘:匠心守護傳統技藝 傳承釀造美味醬菜

走進他的“黃洪銘醬菜廠”,一股濃烈的醬香味便撲面而來,一口口深褐色大缸裡腌制的便是醬蘿蔔。做了40年醬菜的黃洪銘每天都和醬菜打交道,2020年12月,“黃洪銘醬菜”制作技藝被評為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為了把這一産業發展壯大,2013年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醬菜廠,目前,每年腌制醬菜10多萬斤,産品銷往全國各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