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作者:伊蝶社

不知從何時起,一年一度的“香港小姐選美”比賽總會變成“驚吓選醜”的全民狂歡大賽。

人們不再好奇參選的人有多美,而是好奇參選的人到底有多群魔亂舞,素質有多參差不齊。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2024年的香港小姐初賽已經開始,一如既往,港媒的嘴還是無人能敵。

就連“靓版何太”都形容上了。

“港姐”回歸,

港媒的毒舌如期而至

論對港姐的吐槽,香港媒體從來都是走在時代前沿。

港媒的毒嘴,猶如蜇人的蜂尾。

有佳麗被辣評為銀行客服人員,感覺一張嘴就是那句“對本次服務滿意的話,請給五星好評”;還有佳麗給人感覺就像個和藹的國文老師。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而上個月,76歲的何伯和小30歲的何太這段忘年戀(點選回顧)紅極一時,成為香港新頂流。

他們認識時間雖然不長,但何伯送給何太的定情信物,手表、鑽戒這些加起來就有近30萬,後來還有一對價值近10萬的龍鳳镯。

何太這個帶龍鳳镯的手勢,妥妥名場面,别人是财不可外露,何太是:

“愛我,就買給我”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有參選佳麗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往那一站就擺出了何太同款富貴pose。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純色的裙子和綠幕演員撞了色,港媒辣評:有佳麗對後期特效制作深感興趣。

雖然但是,這衣服看着确實很像從綠幕演員衣服上裁下來的布。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當然依舊不缺因為擔心孩子安全,于是親自來接孩子放學的母親。

“今年港姐參選年齡疑放寬至45歲。”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還說人家是酒樓員工,難逃裁員命運。

于是轉換跑道,參加選美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有家庭主婦前往深圳,到山姆超市購物,一袋二袋滿載而歸,按耐不住喜悅。”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每年的香港小姐選美都會有很多翻版XXX,例如今年就有“翻版劉穎镟”、“翻版呂慧儀”、“翻版樂基兒”“翻版哨牙珍”等等。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就連《櫻桃小丸子》的野口同學都來了(不是)。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這些毒評,每一位佳麗,都勢必安排得妥妥當當。

但其實,無論每年怎麼選,都再也找不到一個像當年一眼就能迷惑衆生的袁詠儀李嘉欣。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兜兜轉轉,最終都會回到緬懷70到90年代那批“絕色香江”的港姐們,因為她們實在太耀眼太輝煌了。

而且對于現在的參賽佳麗們,參加港姐選美更多像是“美團一次性體驗套餐”。

就算拿到前三甲,體驗過後覺得不好玩,就揮一揮衣袖用完即棄。

香港選美,灰姑娘翻身記

現在看香港小姐選美确實很無聊,而70年代到90年代之是以這麼矚目,和香港的時代背景也有關系。

第一屆選美,是從1946年6月23日開始,當時沒那麼花裡胡哨,但會有一群富豪們在北角麗池夜總會,讓參賽選手穿着泳裝展示自己,然後評委打分,說白了是一場消遣,最初的人數隻有11人。

直到1973年TVB開始接手承辦。

香港小姐逐漸成為香港形象的一大代表,是最大的平民造星工廠,也曾一度影響了香港人的審美标準。

當年港娛還不發達,想要成為藝人,很難得到機會,但港姐競選的出現成為了她們翻身的希望,是以港姐也有另外兩個稱号:“上層社會的捷徑”和“明星制造機”

提起港姐,傳媒界曾有說法:最能代表香港的,是香港小姐。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比起傳媒界的說法,蟬主更喜歡,香港導演林奕華的形容:

“讓這個本來還沒有王子、公主,沒有灰姑娘的現實、文化,突然之間打開了一個皇宮。”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那時候的香港小姐,無論是才智,談吐還是風度,用美貌與智慧并重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

是以經常會看見問答環節,幽默也考驗反應。

1991年,主持人問蔡少芬:如果鄧光榮大哥想再搞一門生意,會怎麼推薦。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1994年,決賽中,李琦紅在battle環節被問最大感受什麼,結果凡爾賽了一波。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70、80年代的港姐巅峰時期,無論是否為冠軍,她們都才藝出衆,美得讓人憐愛。

一批批念不完的名字:郭藹明、趙雅芝、鐘楚紅、邱淑貞、李嘉欣、張曼玉、蔡少芬、陳法蓉等等。

“最富不過李嘉誠,最美不過李嘉欣。”

1988年,李嘉欣同時奪得冠軍和國際親善小姐。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恰逢娛樂圈新老交替的時期,港姐參選完很順其自然地就進入到娛樂圈。

盡管李嘉欣演技不好,甚至被媒體說演戲有點呆,但當其時的顔值實在太美,連哭都這麼好看,是以在她身上的惡評寥寥無幾。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美到可以讓人忽略她的瑕疵的,還有鐘楚紅:“再紅紅不過鐘楚紅, 再發發不過周潤發。”

張國榮說,香港穿皮衣的,沒人比她更漂亮。

不過,紅姑當年因為不習慣穿高跟鞋,是以最後隻獲得了第四名。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容顔隻是一方面,在選美過後,有的港姐在演藝事業上混得風生水起,所演繹的經典,至今仍然難超越。

1983年,張曼玉奪得亞軍。

在影視圈裡,她前後獲得了五次香港金像獎影後、四次台灣金馬獎影後、戛納和柏林各一次,一年拍12部電影,被稱為“張一打”。

這個創舉在港姐裡,是史無前例的。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1990年,袁詠儀一舉奪得冠軍。

随後的演藝生涯,兩次獲得香港金像獎影後,一年曾經拍過13部影片,又被稱“袁一打零一”。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90年代過後的港姐,很少再有人在影視裡有如此風光的成績。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不止是港姐的巅峰,同樣也是香港電影的巅峰,電影總産值居世界第二。

香港小姐的新穎自帶娛樂性和話題性,電視台的轉播也讓觀衆有很強的參與感,港姐在那個年代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

大機率就是跟我們看春晚差不多,市民下了班就是回家看電視看香港小姐選美。

直到有人開始說“港姐一屆不如一屆”,衰落的風向就收不住了。

香港小姐逐漸走上“審醜”?

90年代,亞洲金融風暴波及香港,選美想要繼續,就需要贊助商來支撐。

這個操作導緻選拔過程産生了各種各樣的黑幕,參選條件上放寬了非常多,甚至你有一張香港身份證就可以,港姐選拔水準大幅度下滑。

觀衆開始反感,香港小姐也成為了媒體界的笑料素材,港姐在媒體的評論下黑料不斷。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甚至逐漸走上了觀衆所認為是“審醜”的道路,“香港小姐”這四個字徹底變成了貶義。

港姐最開始的貶義,是在1993年。

莫可欣爆冷獲得冠軍,背後是因為成龍覺得她雖然長相普通,但學曆高,是以力薦她。

但這個結果引來了非常多的争議,邵逸夫也不滿意此結果,當年在大型活動上,改掉了由應屆港姐冠軍陪伴的慣例。

那時候開始,“你長得像港姐”變成了媒體界、坊間的嘲諷。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2004年,徐子珊成為了“四料港姐”冠軍,但卻被網友罵成“最醜港姐”。

2007年,張嘉兒爆冷奪冠,被說是“香港第一醜”“史上最醜”。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2008年,張舒雅冠軍,但沒多久就以身體不适為由,拒絕承接香港小姐的工作,但卻經常被拍到去各種社交場所,tvb直接罷免她的頭銜,她也被譽為是“史上最hea港姐”。

2017年,被網友嘲笑是“哨牙蘇”的雷莊兒意外爆冷奪冠,在2018年卸任香港小姐後,便回了加拿大,揚言說要去好萊塢拍戲。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當一個獎項的含金量下降,自然也不會再在乎它的頭銜。

正是因為如此,一提起港姐,我們就很習慣聯想到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輝煌。

21世紀往後的香港小姐當選,沒人留意冠軍叫什麼,更别說參選的其他人,連名字都不知道,因為實在太平淡。

市民不關心,沒人看,港媒也懶得再去關注,專屬的版面也一去不複返,冠軍的形象也不再成為什麼标準。

要知道當年香港小姐的冠軍,形象足夠大家閨秀,曾經是好媳婦的标準。

1977年香港小姐冠軍兼最上鏡小姐,朱玲玲。

沒進演藝圈,反而嫁給了霍英東的長子霍震霆,成為了“史上港姐嫁豪門第一人”。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包括李嘉欣最終也嫁給許晉亨,成為豪門太太。

從朱玲玲開始,香港小姐就成為了奢靡代碼、上流社會入場券。

過往的香港小姐或許也有許多八卦黑料,但在港姐選美水準不斷下降時,港媒的手筆就會越來越毒辣,甚至毫無顧忌地将醜聞登上周刊封面。

在這樣的社會媒體風氣下,即便有人想參加,也不願意遭受非議。

灰姑娘的神話,

不再需要香港小姐來創造

香港小姐40年代登場、70年代走向傳奇、80年代全港巅峰。

從開始到輝煌再沒落,代表的也不止是一場選美,也代表了城市的發展。

港姐的變遷,就藏在香港的浮沉背後。

在對顔值和實力要求苛刻的年代,僅靠美貌去征服市場愈顯發單薄,改變命運的方法千萬種,美貌最捷徑也是時效最短那種。

美人從來沒有消失過,不是港姐變醜,而是選擇變多了,對美的定義也更多元。

最初的選美,無論是美貌還是才智,其實都是以男性的視角來審視的,當時風氣還沒那麼開放。

人們對港姐的印象就是“富豪選妃”“港姐非良”“麗池上十一朵出水芙蓉”。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在80年代到90年代,香港女性學曆越來越高,受教育程度也在整體上升。

雖然香港小姐口号是“美貌與智慧并重”,但實際上,港姐學曆上沒什麼出彩,一直被說“女子無才”。

直到1989年,這個言論才被陳法蓉打破,她是史上第一個擁有大學學曆的港姐。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1990年,袁詠儀獲得冠軍,她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

再到91年,郭藹明是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工程系碩士生,打破港姐的高學曆紀錄。

當社會給予女性的機會逐漸變多時,香港小姐也不再成為造就“灰姑娘神話”的首選途徑。

1982年的亞軍邝美雲,在經曆歌壇天後的洗禮後,開始轉戰商界投資、房地産、珠寶、股票等,成功從最美港姐轉型到商界女強人。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社會風向的轉變導緻香港小姐也受到沖擊。

越來越多人明白,香港小姐的光環不可以當飯吃,美麗終有一天會被消耗完。

2012年,香港小姐季軍朱千雪,被稱為“民選港姐冠軍”,可謂是人間清醒。

在榮獲季軍後的第二年,她就已經是《on call 36小時II》的女三向芊兒。随後在事業上升期淡出娛樂圈,修讀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再在香港城市大學修讀法律。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面對不了解,她說,因為拍戲,學業成為了遺憾:

“今天有工作做,不代表明天有工作做,現在很多觀衆喜歡你,但如果有日觀衆轉口味,我會如何?我不希望沒得選。讀書有樣好,日後如果我真的離開,都不會脫節。”

在娛樂圈消失的時間裡,她也走向了自己心中想走的路,成為了大律師。

港姐做頂流,現在全靠“醜”?

以前港姐的标簽是“嫁豪門”“進娛樂圈”“烏鴉變鳳凰”,現在的女性指向标是“女人要做自己的豪門”

當女性的意識逐漸覺醒,不再需要通過舞台來獲得美的認同時,香港小姐走向衰落也是必然,港姐的光環隻是人生道路上的附加項,或者是多一條出路。

加上近年來内娛和網紅文化的沖擊,自然美也變得不再那麼受人推崇,小臉眼睛大高鼻梁嘴巴小的模闆式整容反而是風向标。

當港姐的美貌與智慧并重的模闆名額逐漸被社會某種潮流所取代,甚至颠覆時,正如林奕華所說:

“灰姑娘的神話,也不再需要香港小姐來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