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葛振林幾十年後重返狼牙山,當年的救命恩人見他問:你可還記得我

作者:小美跟你說

葛振林45年後重返狼牙山,當年的救命恩人見他問:你可還記得我,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英雄和可歌可頌的事迹,這些薪火相傳的故事就像一座座永不熄滅的豐碑,照亮着後人前行的道路。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一段發生在抗日戰争年代的動人故事,一群日夜戰鬥在前線的勇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不朽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的事迹至今讓無數人熱血沸騰、為之肅然起敬,但你可知道,在這段不朽的英雄史詩背後,還有一個普通人的溫暖小故事嗎?

葛振林幾十年後重返狼牙山,當年的救命恩人見他問:你可還記得我

那是1941年的秋季,日軍瘋狂地在晉察冀一帶掃蕩,對英勇抗日的八路軍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毫無人性的圍剿。八路軍楊成武指揮部就駐紮在狼牙山一帶,負責指揮附近的阻擊戰。為了掩護大部隊及時轉移,一支六人小分隊臨危不懼,要求留下來拖住敵人。

葛振林幾十年後重返狼牙山,當年的救命恩人見他問:你可還記得我

老謀深慮的楊成武哪能不知這舉動等同于拼死一搏,但情況危急,不得不舍車保帥,隻好點頭允許。這支小分隊裡的五個勇士,分别是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和宋學義。一個個都是膀大腰圓、虎虎生威的好漢子,此時個個兩眼閃着兇悍的殺氣,渾身散發着敢拼命的英勇豪情。

武器彈藥都已分給大部隊,他們就隻剩幾支步槍和一捆手榴彈了。面對鋪天蓋地的敵人,五個人死都要拼個兩軍過當,對日寇展開了瘋狂的射擊和投擲,直到徹底耗盡所有子彈和手榴彈。就在這節節敗退、步步為營的過程中,戰士們已經拖住了敵人整整半天的時間。但最終,五人被逼到了狼牙山的絕壁崖邊。

葛振林幾十年後重返狼牙山,當年的救命恩人見他問:你可還記得我

就在這絕處逢生的關頭,面對日寇的投降勸誘,五個人甯死不屈、誓死不從,揮舞雙拳嘶吼着"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号,毅然一躍,從那絕壁峭壁上跳了下去。悲壯的一幕讓山間的日寇也為之色變,目瞪口呆。

其中馬寶玉、胡德林和胡福才三人為國捐軀,成了真正的革命烈士。而葛振林和宋學義在墜落時,雙雙被山腰處突出的樹枝擋住,雖傷痕累累卻仍僥幸活了下來。受了重傷的兩人互相攙扶着,深夜摸索到了棋盤陀的一座古廟。

葛振林幾十年後重返狼牙山,當年的救命恩人見他問:你可還記得我

這時一個平民老人出現了,他叫餘藥夫,當時隻是一名19歲的抗日青年會主任。餘藥夫此前親眼目睹了八路軍為掩護群衆撤離而同日軍絞殺,他被炮火震傷昏迷過去,幸運地躲過一劫。看到行動艱難的兩人,餘藥夫毫不猶豫,用自己瘦小的身軀攙扶着兩位傷員,帶他們來到這座廢棄的古廟。

在這冷冷清清的廟宇裡,盡管隻有些許殘餘的食物,餘藥夫還是盡自己所能,生火做飯,照顧兩位瀕臨不支的傷員。三個人就這樣相依為命地熬過了幾個日夜。直到正逃亡的八路軍司令李文奎和道人李元忠都來到了這裡。見到重傷的葛振林和宋學義,大家無不肅然起敬。

葛振林幾十年後重返狼牙山,當年的救命恩人見他問:你可還記得我

原來這兩位正是剛才從山上縱身跳崖、死裡逃生的勇士啊!大家聽聞他們前前後後的經過和堅貞不屈的事迹,無不潸然淚下。李道人更是當場就地雙手合十,為他們祝福叩拜了一番。沒想到彌留之際,那個平凡的農村小夥子餘藥夫,卻成了兩位英雄臨終前的恩人和照應。

第二天一早,這股離合之衆就準備分道揚镳了。李文奎帶着餘藥夫先行離開,為的是盡快與大部隊會合。李元忠則推着一輛小車,親自把葛振林和宋學義送出十幾裡地,直至雙方分手前,這位老道人都一直在路旁為他們祈禱。

葛振林幾十年後重返狼牙山,當年的救命恩人見他問:你可還記得我

就這樣,在那個貧民區人離亂的年代,幾個毫不相幹的陌生人,卻在這場生死大劫中命運相牽、魚貫而會,締造了一個暖心的小小插曲。白發蒼蒼的餘藥夫和葛振林老人,幾十年後終于在媒體的幫助下重逢了。兩位老者相見那一刻,難掩内心的激動,久别重逢、舊情複萌,他倆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水奪眶而出。生命之債、救命之恩,一切的一切随着時光的流逝都镌刻在了心底,成為穿越時空的永恒印記。

葛振林幾十年後重返狼牙山,當年的救命恩人見他問:你可還記得我

英雄主義遠不止冷冰冰的理念和壯麗史詩,往往暖心的人性篇章才是其中最寶貴的部分。五壯士豪情萬丈、視死如歸的豪邁情懷讓我們永銘心頭,而背後那個普通人的小小善舉,予人溫暖撲面而來的慰藉,也同樣使這段曆史洗禮了人性的光輝。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隻要懷揣着一顆純樸善良的心,誰都可以成為英雄。在這人間百态的曆史長卷裡,或許我們每個人身邊都存在着一段小小的暖心篇章,隻是被淹沒在了浩浩蕩蕩的風雲巨浪中而已。讓我們永遠謹記,不管生活多麼艱難,隻要有一線光亮在前方閃耀,我們就永遠不會迷失人性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