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默默無聞的老人,他生來貧寒,但内心卻懷攬着一腔熱血

作者:兔哥講曆史

在那個革命年代裡,有一位默默無聞的老人,他生來貧寒,但内心卻懷攬着一腔熱血和理想。年少時,他千裡迢迢隻為一句"共産黨在哪裡"。幸遇恩師領路,終于加入了那支紅色力量。從此,他就像 磐石般矗立在黨的事業的最前沿,扛着文稿書籍,揮汗如雨、馬不停蹄。雖是警衛員,卻是黨的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和捍衛者。漸漸年邁,他甯可将後半生全部奉獻,也不願遠離恩師的教誨。您猜,這個人是誰?

默默無聞的老人,他生來貧寒,但内心卻懷攬着一腔熱血

說起龍開富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有些陌生。但隻要您看過那張珍貴的照片,定會拍案叫絕。1937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和一些老戰友合影,他親手将自己的軍帽戴在龍開富的頭上。這個樸實的舉動,彰顯了領袖對這位默默無聞者的厚愛有加。

默默無聞的老人,他生來貧寒,但内心卻懷攬着一腔熱血

龍開富,一個來自湖南茶陵的窮苦農家孩子,母親早逝,他被叔叔收養。年少時,身邊的壓迫與不公催生了他對革命的向往。1928年,懷攬理想的他拿着一封農民協會的介紹信,孤身前往廣州、武漢尋找共産黨的蹤迹。那時的武漢已是動蕩不安,但他屢屢打聽無果,隻能在碼頭做些雜工維生,一邊四處打探。

就在龍開富将要放棄的時候,一位叫蔡先生的熱心人竟指點他回到老家附近的深山裡,期盼那支紅色的隊伍來臨。龍開富如獲至寶,決心加入這股革命的洪流,哪怕要冒着生命危險。

默默無聞的老人,他生來貧寒,但内心卻懷攬着一腔熱血

1928年,甯岡整編時,龍開富有幸入伍,編入紅四軍一營。一開始,他隻是個端盤子的夥夫,但憑借肯幹實幹的工作态度,很快就被毛主席看中。有一天,龍開富正在辛勤挑水,毛主席遠遠看見這個生疏的小夥子,便上前詢問他是哪裡人、幾歲了。龍開富誠懇地回答說自己是茶陵人,18歲,咬定不回家,免受土豪劣紳的迫害。毛主席看着這個執着而樸實的年輕人,當即便将他留在身邊,擔任警通員一職。

從此,龍開富就如影随形地追随在毛主席左右。他的主要任務是給毛主席尋找書籍和報紙,為這位讀書如命的領袖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糧食。無論前委機關走到哪裡,龍開富都要四處覓書,将找到的文獻裝在皮籮裡背在身上。有時書太多,他就得踩着坑坑窪窪的山路,挑着兩隻重逾百斤的皮籮前行。

默默無聞的老人,他生來貧寒,但内心卻懷攬着一腔熱血

剛開始,龍開富也會有怨言。身邊的警衛都能挎着槍,而自己隻是個扛書擔子的"夥夫"。但當他訴苦時,譚政秘書告訴他,你其實是在保管整個前委機關的機要檔案,地位并不比别人低。毛主席親自印證了這一點,并許諾龍開富将來也可以上戰場殺敵。果不其然,1929年春節前夕,龍開富終于能與毛主席并肩作戰,親手保衛了領袖的安全。從那時起,他就正兒八經成了警通排班長。

默默無聞的老人,他生來貧寒,但内心卻懷攬着一腔熱血

一路走來,龍開富時刻扛着檔案與書籍,簇擁在毛主席身邊。即便在戰火紛飛的長征途中,他始終視這些文稿為生命之一部分。經過萬難,他保全了絕大部分寶貴文獻,可惜也有少部分在戰火中損毀。這成為龍開富終生的一大遺憾。

龍開富深知,自己不過是毛主席的"勤務員"。但是領袖對他卻如同對待親生兒女一般關愛有加。毛主席親自為他補習文化知識,教他識字寫字,時常叮囑他要謙虛謹慎、學習進步,将來要為人民服務。就連龍開富離開毛主席身邊時,主席都專門囑咐:"做上司幹部,要深入實際、密切聯系群衆。"看到這番話,龍開富淚眼婆娑,恩師對他的殷切期盼猶在眼前。

默默無聞的老人,他生來貧寒,但内心卻懷攬着一腔熱血

從那時起,龍開富一直恪守着這些教誨,嚴格要求子女和身邊從業人員謹記"不搞特殊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更是言傳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毛主席的諄諄教導代代相傳。即使到了暮年,這位"茶陵牛"也從未停止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奔走。直到去世,他始終牢牢地捍衛着那顆赤誠的紅心。

默默無聞的老人,他生來貧寒,但内心卻懷攬着一腔熱血

龍開富,一個來自人民的兒子,最終成為了人民的勤務員。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釋了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誠。從一個貧窮少年,到井岡山時期毛主席親自教導的學生,再到後來進階幹部的重要崗位,龍開富都保持着一顆平常心。他甯願放棄權位,也不願遠離毛主席的諄諄教誨。這種對黨和人民的執著追随,正是中國共産黨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更應銘記龍開富那種視書稿如生命的敬畏之心,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産黨優秀的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