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讓茅台低下頭的,從來不是00後

作者:南柒情感

大家好,我是堂主。

誰能想到,連國酒茅台也扛不住了。

最近茅台因為價格不斷下跌,成為了市場的焦點。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飛天茅台的批發價,連續創下今年新低。

6月12日,500毫升53度散瓶飛天茅台批發價為2420元/瓶,跟年初相比,下跌了260元。

到6月14日,這價格下跌至2230元/瓶,單日跌190元。

在二級市場上,茅台股價也是一路下探。

能讓茅台低下頭的,從來不是00後

好在到了6月16日、6月17日,價格有了小幅度的回升。

醬酒平台“不二醬”資料顯示,16日、17日散瓶飛天茅台批發參考價,回升到2320元/瓶

至于回升的原因,網傳說是茅台召開了經銷商聯誼會,号召經銷商團結一緻,不要低價跟風。

同時,市場還傳出了茅台會減少供應量的消息。

但以上這些,都未得到茅台官方的正面回應。

你看,茅台還是那個茅台,還是那麼的淡定。

這輪茅台價格持續下跌,離不開茅台黃牛的“推波助瀾”。

跟茅台經銷商不同,因為經銷商是直接從茅台股份拿配額,拿貨成本低。

茅台黃牛,要麼是從經銷商那拿,要麼是通過二手回購。

不管是哪個方式,黃牛都要比經銷商的成本高。

早在4月的時候,散瓶飛天茅台批發價跌破2600元,這跟之前動辄沖上3000元的價位相比,下跌還是挺大的。

當時中國新聞周刊做過報道,說:2500元是經銷商的“生死線”。

現在看來,顯然這話還是說早了。

再加上電商平台給商家的補貼,這又讓茅台在電商平台上顯示的價格會進一步下跌。

于是黃牛不幹了。

比如在“六一八”大促期間,平台的出貨規則是可以讓商家設定20天發貨後。

即使消費者下單早,商家也不着急找管道拿貨發貨,而是等到管道價格更低,才去拿貨。

這樣的話,會導緻黃牛手裡囤積的茅台,價格越來越低,

于是黃牛在電商平台上集體開展開票、退貨、拒收、賠償等各種形式的“反擊。

就拿開票來說,黃牛都去平台找店鋪開發票了。

結果店鋪開不出來,直接不收了,一下子崩了,最終市場出現恐慌性下跌。

甚至還傳出“黃牛”跑路的消息:不是準備跑路,就是在跑路的路上。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多年以來的穩定生态鍊:

茅台在電商平台放出一定量的平價茅台酒,由消費者抽簽搶購。

而“黃牛”加價收購部分消費者買到的茅台,再整合起來賣給商家,從中賺取差價。

現在電商平台低價銷售并延長發貨周期,商家可以借此采購更低價的産品,這就動了黃牛的“蛋糕”,是以黃牛要揭竿而起。

有一說一,這次廣泛傳播的“黃茅q義”,其實和茅台并無直接關系。

除去黃牛添加的這把火之外,這輪茅台價格的下探,個人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直接原因:庫存太高。

2023年年底,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劉振國在2023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上說:“産能過剩是白酒産業存在的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2023年末,上市白酒公司庫存合計超過362萬千升,存貨總額高達1558億元。

其中,貴州茅台存貨餘額超過464億元,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要知道2020年的時候,上市白酒企業存貨總額,為985億元,還不到一千億。

三年的時間,存貨總額增加了近600億。

第二個是深層原因,白酒是一個周期屬性很強的行業。

什麼商務宴請、應酬做生意這些,是白酒直接關聯的,尤其是高端白酒。

你看茅台,早就脫離了商品屬性了,更像是一種信用社交屬性。

如果連高端白酒業都在降價,隻能說明市場回饋的反應,并不理想。

這跟它好不好喝,沒有半毛 線 關系。

能讓茅台低下頭的,從來不是00後

白酒行業的升降,也與經濟增長是呈正相關關系的。

2008年到2012年、2015年到2018年這兩個時間段、是白酒行業的兩個上升期。

當然,還有2021年前,白酒營收迎來短暫的增長。

能讓茅台低下頭的,從來不是00後

而上面對應的時間點,恰恰是房地産投資增速較快的時間段。

查閱資料的時候,我發現了兩組很有意思的資料。

2016年,白酒産量達到1358.4萬千升的曆史高點,行業收入為6125.7億元,利潤是797.15億元。

2023年,白酒行業實作總産量629萬千升,行業收入為10802.6億元,利潤為2328億元。

是以你看白酒産量其實是下降的,而且是下滑很大的那種

但很詭異的一點是:白酒行業産量下滑但收入利潤增長。

2023年白酒行業實産量不及2016年的一半,行業收入、利潤紛紛高于2016年。

其中,利潤增加了近三倍。

背後原因其實很簡單,兩個字:提價!

前面說了,上一輪白酒闆塊增長高峰期是在2021年前,

可在2021年後,各大主要白酒企業,不約而同選擇的政策是:提價。

比如茅台,别看2023年末,茅台存貨餘額占了上市白酒公司總庫餘額近三分之一。

但人家在2023年11月,飛天、五星均上調出廠價,平均上調幅度約為20%。

泸州老窖、洋河、劍南春、五糧液等這些頭部企業,這幾年提價動作都不少。

能讓茅台低下頭的,從來不是00後

那麼問題來了,這幾年明明産量下滑,而且庫存也高,為什麼白酒紛紛漲價?尤其是高端白酒。

大概有兩個原因:

其一,投資圈的變化。

以前投資圈見客戶的兩件套是什麼?

紅酒+德州撲克。

華爾街著名投資人彼得林奇曾說,“德州撲克可以教你的東西,比整個華爾街還多”。

自從上世紀末美元基金進入中國以來,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助力之一。

比如中國網際網路行業,阿裡,京東,位元組,拼多多等公司,都獲得紅杉資本在内的各類美元基金的投資。

但是這幾年,由于大國關系緊張,以及網際網路高 光 散去,美元基金不像以前那樣呼風喚雨了。

你看現在的科技領域,美元基金擠不進去,隻能成為局外人。

這個其實也好了解,你用美元來支援中國科技發展,讓中國解決"卡脖子"問題,這聽起來邏輯就不對。

能讓茅台低下頭的,從來不是00後

界面新聞報道,2023年前4個月,美國投資者參與對中國科技初創企業的交易少于20筆,不足2022年平均水準的20%。

既然外部美元資金少了,又要發展科技,那就隻能從内部尋找人民币資金了。

目前在中國募資市場,以政府機構、政府出資平台、國企、央企、政府引導基金等為代表的國資背書,成為了重要力量,

2023年上半年國有控股和國有參股LP(有限合夥人)的合計披露出資金額、占比高達71.2%。

于是在投資圈,紅酒變成了白酒,德州撲克變成了掼蛋。

比如,2023年3月,浙商證券内部舉行職工掼蛋比賽,以及中信證券還給客戶贈送“掼蛋禮盒”

能讓茅台低下頭的,從來不是00後

想想也是,現在國資占主導地位的環境下,怎麼還能喝紅酒呢?

其二,頭部的白酒企業,不僅僅是上市公司,更是地方的錢袋子。

之前跟大家講過很多次,地方有四個經濟賬本:

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政府基金收支、國有資本經營收支以及社會保險基金收支。

其中,房地産土拍是屬于政府基金收入。

而頭部白酒企業就是地方國有資金收入了。

比如貴州茅台,雖然被稱為中國第一神股,但為了支援貴州化債,先後無償共劃出超過8%的股權,市值共計超過1500億元。

能讓茅台低下頭的,從來不是00後

是以,不管是從市場角度,還是從地方業績财政來說,白酒是要增長的,于是提價也是理所當然。

看到不少賬号說“茅台價格崩塌了”,還說一瓶茅台最多就值幾百塊錢。

個人認為,在現有的既定條件下,是不大可能的。

沒錯,茅台确實隻是酒,不是黃金。

但是,茅台,又遠遠不止是酒那麼簡單。

因為真正接觸茅台的人,要麼是喝的不買,要麼是買的不喝。

我也看到說茅台将來會怎樣、就看00後還喝不喝,其實是很難的。

因為進入到那個環境後,決定權并不在00後。

不過,現在茅台價格持續走低,确實折射出了一絲變化。

以前打虎行動那麼猛,也不見茅台價格跌得那麼厲害。

也許,真正能讓茅台低下頭的、從來不是00後,也不是打虎,而是經濟規律吧。

我是堂主,希望内容對你有所幫助,我們下期再見。

能讓茅台低下頭的,從來不是00後

#茅台批價持續下跌# 舉報/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