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傳芳執意殺俘,施從濱遭處決暴屍!

作者:王賢知
孫傳芳執意殺俘,施從濱遭處決暴屍!

在那個軍閥割據、戰亂頻仍的年代,有一個女子的故事令人震撼。她就是施劍翹,一個為父報仇的勇敢女性。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是奉系将領施從濱的女兒。1925年,施從濱在與孫傳芳的戰争中敗北被俘。孫傳芳殘忍地下令處決了施從濱,更令人發指的是,他竟然将施從濱的屍體裹在白布上,用紅字寫明身份,并将其暴屍示衆三天之久!這種泯滅人性的行為,不僅是對施從濱的侮辱,更是對整個施家的羞辱。

年僅20歲的施谷蘭面對父親的慘死,悲憤交加,立下血誓,誓要為父報仇。為了實作這個目标,她改名"施劍翹",寓意"劍鞘出劍,唯有一躍而起,方能伸張正義"。施劍翹深知,作為一個女性,要對抗孫傳芳這樣的軍閥,必須苦練武藝。但她的雙腳因為裹小腳而殘疾,行走都成問題,更不要說習武了。

孫傳芳執意殺俘,施從濱遭處決暴屍!

然而,複仇的決心戰勝了一切困難。施劍翹不惜冒着巨大風險,找到一位日本醫生為她做了矯正手術。手術雖然成功,但她仍需忍受術後的劇痛,堅持練武。就這樣,施劍翹憑着鋼鐵般的意志,練就了一身好武藝。

為了接近孫傳芳,施劍翹隐藏身份,混入天津佛教居士林。表面上,她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暗地裡卻時刻關注着孫傳芳的動向,伺機報仇。在居士林的兩年時間裡,施劍翹像一隻蟄伏的猛獸,随時準備給予仇人緻命一擊。

1928年11月13日,機會終于來了。當天,孫傳芳來到居士林做客。施劍翹毅然決然地走上前去,當着在場所有人的面,掏出手槍,連開數槍,将孫傳芳擊斃。随後,她面不改色地放下手槍,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告國人書》,向大家宣布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和行刺目的。

這一壯舉震驚全國。施劍翹的行為雖然違法,但在輿論眼中,這是一個女兒為父複仇的正義之舉。各地婦女團體紛紛為施劍翹請願,要求法院從輕發落。在民意的壓力下,施劍翹最終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孫傳芳執意殺俘,施從濱遭處決暴屍!

然而,施劍翹的事迹感動了無數人,特别是國民政府的高層上司。馮玉祥、于右任、宋哲元等人都對這個勇敢的女子表示同情和支援。在他們的努力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最終下達了特赦令,施劍翹僅在獄中度過了11個月就重獲自由。

施劍翹的經曆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女性的地位低下,備受欺淩。但施劍翹以自己的勇氣和決心,挑戰了這個不公平的世界。她不僅為父親報了仇,也為所有遭受不公待遇的女性争得了尊嚴。

施劍翹的故事也反映了那個動蕩年代普通人的悲慘遭遇。在軍閥混戰的亂世中,無辜百姓經常成為權力鬥争的犧牲品。施從濱的慘死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雖然是一方軍閥,但他的死亡方式卻完全違背了人道主義精神,充分暴露了戰争的殘酷和非人性。

同時,施劍翹的複仇之舉也引發了人們對正義和法律的思考。在法律面前,施劍翹确實犯了罪。但在情理上,她又是一個無辜者,是不得不為父複仇的受害者。這種法律與人情的沖突,折射出那個時代司法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人們對公平正義的強烈渴望。

孫傳芳執意殺俘,施從濱遭處決暴屍!

施劍翹的人生雖然充滿悲劇色彩,但她的精神卻永遠值得後人敬仰。她以柔弱的身軀,展現了驚人的勇氣;她以一己之力,挑戰了強大的權勢;她以生命為代價,捍衛了正義和尊嚴。這種精神,無疑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财富,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繼承。

今天,我們紀念施劍翹,不僅僅是緬懷一個勇敢的女性,更是為了喚起人們對公平、正義、人權的重視。雖然時代在進步,但不公平的現象依然存在。我們要以施劍翹為榜樣,勇于抗争,敢于鬥争,為建設一個更加公正、更加文明的社會而不懈努力。

讓我們銘記施劍翹的名字,讓她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前行。這個巾帼英雄雖已逝去,但她的故事将永遠流傳,成為中華民族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