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就聯考學霸的“三大基石”

作者:此心安處
成就聯考學霸的“三大基石”

聯考分數的盲盒終于揭曉了!

幾家歡樂幾家愁。考得好的,眉開眼笑;沒考好的,抑郁難平。

雖然很多地方三令五申不允許宣傳成績,但終究鎖不住家長的嘴,攔不住志願規劃師的表達欲望,摁不住“又創新高”的學校的興奮與沖動。

各大平台上各種曬,各種撩,各種流量争搶。其中讓高分學生分享學習方法的視訊引發筆者的關注:國文的作文怎麼寫,數學怎麼刷題,英語怎麼背單詞……等等,不一而足。

對這些所謂的經驗,一般不以為然。

決定一個學生最終學習成績的因素很多,方法隻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成就聯考學霸的“三大基石”

按一般道理來講,以下三個方面(姑且稱之為“三大基石”)是不可或缺的:

一是天賦。

國家為什麼要“雙減”,最終的目的是想選拔出那些真正有水準的人才,進而解決西方在關鍵技術上卡脖子的問題。天賦這個東西,絕不是僅靠時間加汗水、靠大量刷題所能獲得的。何況,現在的試題越來越傾向于考查思維層次、綜合能力。是以,沒有天賦,想考高分,非常難。

二是名師。

“名師出高徒”,這是至理。玉固然重要,還得有能識玉和琢玉之人。盡管從整體意義上來說,一所學校的品質,生源是第一位的。但是具體到一個班級、少數有素質的學生身上,那些對聯考有多年研究的專家型教師,決定了學生的上限。

三是家庭。

一個家庭的經濟基礎、家長能夠掌控的資源、認知層次,在極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最終的走向。本人不是“家庭決定論”的支援者,也反對“階層固化說”,但從古到今,“家族”這個概念不容忽視。這意味着底蘊、氛圍、傳承,意味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現代的貝聿銘家族、錢氏家族,之是以人才輩出,絕不是偶然的。高分神劇《父母愛情》中,主人公江德福利用人脈照顧子女和親戚的做法雖然倍受诟病,這卻是現實。

成就聯考學霸的“三大基石”

以上三點,隻是一種概括,當然不是全部,也不可能套用在所有學生的身上。橫空出世的天才,或者靠個人努力逆天改命的人總是有的,隻是機率非常小罷了。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問題怎麼看?歡迎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