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那些已“瀕死”的商品房活過來,是政府、市場與房企的共同需求

作者:傾城日暖

早上睜開眼“1800多個縣城要出手收房了”登上熱搜。

近日,住建部召開會議,提出推動縣級以上城市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來自中國新聞周刊)

讓那些已“瀕死”的商品房活過來,是政府、市場與房企的共同需求

熱搜截圖

在樓市去庫存方面,國家一直盡力籌措、想辦法。可看着很多地方,樓房還在建,也着實讓人着急。

走在大街上看看,哪個城市、縣城沒有在建的商品房?還真是擔心,各級政 府收不過來。

讓縣級政府跟開發商協商以啥價格回收,又是怎樣轉移給使用者,相信會有規定。但前提是各級政府财政如此緊張,很多都是在負債營運,哪裡有錢回收庫存商品房?雖然國家安排了3000億的再貸款,但用于樓市,杯水車薪之感。

讓那些已“瀕死”的商品房活過來,是政府、市場與房企的共同需求

還有,如果有了庫存,就讓政府回收,是不是可以遏制一下不斷增長的房子的庫存增量?“房老闆,錢收回來了,你也别在建了,我吃不進去啊”,會不會生成這樣的效果?前提是,各級地方要不再賣地。

也許,這也是一個限制各級地方政府賣地的好辦法。

文章裡還提到了“公共服務缺口,需要填補公共人員”,意思是,還要擴大公務員與事業編的編制名額,從各個方面提升縣級以下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降低住房成本的方式,引鳳築巢。

讓那些已“瀕死”的商品房活過來,是政府、市場與房企的共同需求

結果,還是政府在救樓市。由政府出錢,縣級以下政府出力,理清、捋清存量商品房,在完成配套設施後,有規劃有目标地有的放矢安排出去。用新聞周刊文章中說的“低房價、高品質”來滿足現實需求,實作撬動和盤活市場的同時,也是各地去庫存、保交樓的現實需求。

可以說,政府回收模式的出現,是政府、市場和房企都有的一個共同需求。讓那些已經“瀕死”的商品房活過來,不是簡單的“輸血”,而是以半輸血半造血,讓其自身恢複活力的方式,令其起死回生。

個人認為,該方法值得一試,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