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政協報 | 當科幻成為現實——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見聞

作者:新半斤八二

人民政協報

人民政協報 | 當科幻成為現實——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見聞

“‘EH216-S’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是全球載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領域唯一一款獲得适航三大通行證的航空器。未來,人們可以在距離自己最近的站點搭乘通勤,也可以在景區進行低空觀光。它的最大航程為30公裡,2個小時内就能充滿電。”“空中的士”“無人機送快遞”“人形機器人做家務”……這些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離我們生活越來越近,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術、低空經濟将成為未來産業增長的新引擎,未來智慧生活,也悄然而至。

6月20日至23日,“智行天下、能動未來”為主題的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在天津舉行。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等熱點話題,來自550家知名企業、科研機構最尖端的新技術、新産品在這裡彙聚。

■ 人工智能發展風起雲湧

人民政協報 | 當科幻成為現實——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見聞

阿裡雲通義大模型、科大訊飛星火大模型、優必選人形機器人、中國移動仿生機器人、宇樹科技四足機器人吸引眼球;億航智能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雲聖智能“寶蓮燈”無人機、一飛智控無人機編組……走進智博會現場,各種人工智能的應用讓人瞠目。

本屆博覽會共設立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等10大主題展覽區,展覽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參展企業和機構超過550家,涵蓋了智能産業前沿熱點領域。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圍繞大模型、人工智能、腦機接口、智能網聯汽車、低空經濟展開熱烈讨論,共話智能産業新趨勢。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無疑是此次博覽會的主角。

大陸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早在2017年就釋出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支援天津、重慶等地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同時,釋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範》,将倫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有序推進人工智能立法。

博覽會期間,南開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和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釋出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大陸人工智能核心産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超過4400家,全球排名第二。

■ 大模型未來可期

人民政協報 | 當科幻成為現實——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見聞

大模型成為科技領域最熱的話題。阿裡雲通義大模型、百度文心大模型、華為盤古大模型、360通用大模型、訊飛星火大模型……本次博覽會代表了國内目前大模型的最高水準。

“會議紀要還要連夜加班寫嗎?阿裡雲一号AI員工‘通義靈碼’已免費向全民開放,秒速完成,大家可以随時随地在手機上寫代碼、讀代碼、學程式設計技能……”目前,通義開源模型累計下載下傳量突破700萬。

“大模型出現了三個重要趨勢:一是國際上有很多新的模型看着很大,但都是由多個專業的小模型構成的;二是聯想、蘋果、微軟、三星都在把模型做小,要讓模型上電腦、上手機、上汽車;三是最近的開源大模型都是塊頭越做越小、能力越變越強。”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提出,中國發展大模型要越做越專,不去追求一個大模型能解決所有問題……大模型隻有結合場景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政府和企業使用大模型的關鍵是找到“明星場景”,選擇可以提高10倍效率、提升10倍體驗的剛需場景去訓練專業大模型。

人民政協報 | 當科幻成為現實——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見聞

天津港保稅區首個具備數字智能辦事互動能力的政務“數字人”亮相,開啟了智能化政務服務新模式。企業、群衆辦理高頻事項統一內建到政務“數字人”,實作了咨詢、受理、辦理等應用場景無縫融合。政務“數字人”正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語音識别、語義了解,模拟真人發音說話等AI智能服務系統,建立起高頻問題業務咨詢知識庫。來自天開園的科技企業密度研發的文修智能校對大模型吸引了衆多文字工作者,其大模型瞄準智能校對、政務等領域,可以靈活接入新聞稿件的稽核、校對和潤色,90秒可校對20萬字。

大模型的出色表現,讓人們不禁期待更多的未知生活。

■ 新技術新成果賦能新生活

人民政協報 | 當科幻成為現實——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見聞

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态,推動傳統産業轉型更新。

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展示了一批最新人工智能産品,簽訂了上千億元的大項目,讓人們觸摸到了“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投資促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柳說,從新能源科技到生命健康,從算力建設到新一代港口設施裝置,高品質發展的“種子”為産業智能化、發展綠色化彙聚新動能。

作為國内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研發和應用的領軍者,菲特(天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攜工業母機智能控制平台、模型驅動機械臂智慧平台、同軸度智能測量儀等參展,并首次全面展示“AI賦能,産學研用一體化”的數字應用人才培養體系。菲特總經理胡江洪說,可分析型資料是“新質生産力”的基礎之一,他們整理完成的優質資料集現已有10億餘條。

人民政協報 | 當科幻成為現實——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見聞

新一代智能安檢系統亮相博覽會,可為乘客提供一次安檢、複合檢測、綜合識别、無感通行的安檢體驗,實作軌道交通安檢領域的重大技術創新。該系統使用太赫茲主動成像技術,成功取代傳統的人工接觸式安全檢查,乘客以正常步行速度通過安檢通道即可完成檢查,這種非停留式的安檢方式通過率高達1500人/小時。

安裝了液壓減震系統及TCS防側滑兩大系統的愛瑪Q7電動車正式亮相博覽會,該車具備4G智能雲盒、電子鞍座鎖、智能App+無感解鎖等功能,智能化帶來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讓電動車重新定義家庭出行。智能駕駛、智能內建系統、智能充電技術和智能化維護等技術的應用将提升電動車的性能、安全性和使用者體驗。

腦機接口加速“接入”現實。2024世界智能産業博覽會閉幕式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腦機創新中心首席研究員張利劍介紹了腦機接口應用與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他說,腦機接口是把神經沖動直接作用到人的語言區,讓大腦神經系統能夠直接和計算機結合起來,實作人與人工智能同步思考。他們正在開發“賽博腦域”系統,通過将信号映射到網絡存儲和計算空間中,加速腦信号大資料和行業腦認知模型的生成,為從業者提供一個開放的生态環境,降低開發和應用成本,拓展應用場景。

“随着網際網路、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新業态延伸出無限可能,視訊UP主、生活管家、獨立攝像師等新職業勞動者,在生機勃勃的數字生态中就業、賺錢,過上好日子。”全國政協委員、雲賬戶(天津)共享經濟資訊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晖表示,雲賬戶将在服務1億多名新就業形态勞動者的基礎上,讓更多勞動者在選擇就業機會中感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

來源:人民政協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