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丹麥成首個對農業征稅國家,環保再添新舉措

作者:iWeekly

iWeekly

在節能減排方面,丹麥可謂歐洲楷模。在與五個貿易機構和環保組織進行五個月艱難談判後,丹麥政府于當地時間24日宣布将對農業征收碳稅。這實屬世界首例。根據協定,從2030年開始的過渡期内,丹麥農民為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當量支付120丹麥克朗(約合125元人民币)的碳稅;從2035年開始,碳稅将增加到300丹麥克朗(約合312元人民币)。此外政府還将增加53億歐元的額外支出,計劃到2045年前在25萬公頃農田上重新造林,到2030年前留出14萬公頃低地,并買斷某些農場以減少氮排放。根據《政客》雜志的報道,丹麥此舉措将保證農業碳排放在2030年減少180噸,但也有可能面臨農業減産高達五分之一的風險。

丹麥成首個對農業征稅國家,環保再添新舉措

開全球先河的丹麥

從今年2月開始,丹麥政府與丹麥農業和食品理事會(Danish Agriculture & Food Council)、丹麥自然保護協會(The Danish Society for Nature Conservation)、丹麥食品聯合會 (NNF)、丹麥金屬勞工協會(the Danish Metal Workers’ Association)和丹麥工業聯合會(the Confederation of Danish Industry)進行談判,終于在當地時間24日達成“對農業征收碳稅”的協定。根據美聯社報道,協定還需丹麥議會準許通過。一旦獲準,丹麥将成為全球第一個針對農業開征碳稅的國家。

丹麥此舉是為響應聯合國号召,達成“到2030年減排70%”的目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于2021年釋出的一項評估發現,自工業化前時代以來,甲烷造成了約30%的全球變暖。自20世紀80年代有記錄以來,如今人為甲烷排放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其中,來自反刍動物(動物糞便和牲畜腸道發酵)的排放量約占人為甲烷排放量的32%,減少與農業相關的甲烷排放将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從農業結構看,丹麥是乳制品與豬肉生産和出口大國。根據丹麥統計局的資料,2023年丹麥擁有超過15000個農場,每頭奶牛平均每年産生6.6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此外,種植奶牛、豬羊等反刍動物所吃的草,其中所需的合成氮肥也會産生溫室氣體。新協定實施後,丹麥政府估計到2030年碳排放将減少180萬噸至260萬噸。

丹麥成首個對農業征稅國家,環保再添新舉措

另一方面,新增加的碳稅必然會給奶牛養殖戶帶來沉重負擔。即使是在過渡期間較低的120丹麥克朗稅率,每頭牛每年也需要支付約720丹麥克朗(約合750元人民币)的費用。這可能會導緻丹麥農業産量減少6%至15%不等。等到2035年開始征收300丹麥克朗的碳稅後,牛和豬的産量預計會下降約20%。

丹麥農民對此項協定持反對态度。丹麥農民組織Bæredygtigt Landbrug指出,這項措施如同“可怕的實驗”。組織領袖彼得·基爾(Peter Kiæ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協定純粹是官僚作風。氣候變化确實亟待解決,但收稅不僅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會阻止農業綠色投資。”歐洲最大乳制品集團Arla Foods的首席執行官佩德·圖博格(Peder Tuborgh)認為,盡一切努力減少排放的農民不該被征稅。

丹麥成首個對農業征稅國家,環保再添新舉措

丹麥:積極建設綠色國家

征收碳稅是丹麥積極建設綠色國家的又一努力。2019年12月,丹麥政府在8個黨派的支援下,通過了《氣候法》,旨在到2030年實作70%的減排,到2050年實作碳中和,在全球氣候減排中起上司作用。在2019年底舉行的第25次氣候變化大會(COP25)上,丹麥發展合作和氣候政策部長丹·約根森(Dan Jorgensen)失望說道:“我們的氣候行動與氣候科學家們提出的建議大相徑庭。以聯合國為平台進行的氣候談判連微小的進展都沒有達到。”正是在本屆氣候大會上,“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簡稱CAN,由120個國家的1300個非政府組織組成)向丹麥頒發了“光束獎” (Ray of the Day),表揚丹麥的減排決心和力度。

根據能源智庫Ember的最新報告,2023年,在78個國家中,丹麥電力結構中可再生能源比例最高,超過60%。丹麥還計劃将其海上風電面積增加一倍,将容量增加近五倍,為超過1000萬個家庭提供綠色電力。今年5月,丹麥宣布正在建設一條跨境管道,到2028年向德國供應綠色氫。它的合作精神不僅局限于歐洲。丹麥政府還計劃與聯合國合作,将國民總收入的0.7%用于對外援助,幫助貧窮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今年,丹麥還通過水淨化項目幫助印度淨化被污染的恒河。歐洲新聞台評價道:“丹麥的努力值得每個國家學習與效仿。”

丹麥成首個對農業征稅國家,環保再添新舉措

效仿紐西蘭?

值得一提的是,丹麥征收碳稅的做法原本是想要效法紐西蘭。紐西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業國家之一。畜牧業産值占農業總産值的80%左右,從事畜牧業的人口也約占農業人口的80%左右。紐西蘭是世界上按人口計算,平均養羊、養牛頭數最多的國家。2022年6月,紐西蘭政府宣布計劃從2025年開始,對本國約1000萬頭牛、2600萬隻羊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征稅,同時還對減少排放的農民進行獎勵,并計劃在農場植樹抵消碳排放。

然而,此法案遭到農民強烈反對與批評。再加上2023年10月紐西蘭舉行大選,執政黨從中左翼變成中右翼,紐西蘭政府于今年6月宣布取消征收農業碳稅,轉而探索減少甲烷排放的其他方式。

歐盟接下來是否會效仿丹麥的征收碳稅做法,受到了不少業内人士的關注。歐盟曾在2005年為了實作《京都議定書》确立的二氧化碳減少排放的目标,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多國參與的排放權交易體系——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2023年10月,歐盟政策制定者準許建立第二個ETS,涵蓋建築、公路運輸和其他行業,将于2027年生效。根據《政客》雜志的報道,政策制定者考慮是否将減少農業碳排放也涵蓋在系統内。

丹麥成首個對農業征稅國家,環保再添新舉措

新聞與圖檔來源:BBC、路透社、CNN、政客、歐洲新聞台,部分圖檔來自網絡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