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作者:安甯釋出

央視網消息:發源于四川的蜀錦距今有幾千年曆史,因為錦,成都還有個美麗的名字叫“錦城”,連同這個城市的江河、街道、建築也都被打上了“錦”的烙印。2006年,“蜀錦織造技藝”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包括“蜀錦織造技藝”在内的“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近期,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行了“錦繡西域 萬裡同風——新疆絲路文化特展”,展覽中也創造性地展示了以蜀錦為媒介的絲路文化交流。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陵陽公樣”是蜀錦中典型的一種紋樣,由唐代絲織工藝家窦師綸在傳統蜀錦織造藝術基礎上,吸收波斯、粟特等紋飾特點創作而來。“陵陽公樣”是一種以花卉作為團窠環、内含動物主題的圖案,十分繁複,是中國古代絲織品中的珍品。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展覽部館員趙娜介紹,在今天的很多吐魯番地區的遺址,發現了很多這種陵陽公樣的圖案。在展櫃中展出了兩幅典型的陵陽公樣的作品,一幅是寶花團窠立獅紋錦,另外一幅是獨窠牡丹對孔雀紋錦。這個紋樣出自于遼代官員耶律羽之的墓葬之中,可見“陵陽公樣”在唐代之後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蜀錦是中國四大名錦之一,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興于漢唐,因其厚重的文化藝術内涵和獨特的工藝技術,曆經數千載而不衰。蜀錦傳統織造技藝制作工序繁雜,從程式上說,需經曆圖樣設計、點意匠、挑花結本、裝機、織造等重要環節,每一道程式都涉及到獨特的技藝。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在蜀錦織繡博物館一樓,一台清代道光年間的小花樓木織機正在工作,與巨大的機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機器上細過發絲的絲線。兩位配合默契、操作熟練的大師,一天工作8小時,每天也隻能織出7—8厘米正常緯密的錦緞。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蜀錦非遺省級傳承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曹代武介紹,以這幅《八答暈錦》為例,整體上看是紅色的,稱之為底色。底錦為紅錦,但是上面有藍色、綠色、黃色,它其實是靠梭工投梭的緯線的顔色呈現出來的,稱之為緯錦。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今年57歲的曹代武出生在成都蜀錦廠,自小跟着父親曹福生學習,八九歲就拜師學藝跟着師傅學習蜀錦的傳統技藝。蜀錦傳承千年而不絕,它是一代又一代的手工藝匠人的精神傳承。從事蜀錦事業40餘年的曹代武陸陸續續帶了十多個徒弟。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在恪守傳統的基礎上,蜀錦傳承人們也在對蜀錦織造的工藝設計、經緯配色等進行創新。時至今日,這門技藝仍然煥發着生命力。

文化中國行 | 用“新”織出非遺時代内涵 古老技藝煥發青春活力

2023年,在成都舉行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獎牌绶帶就運用了蜀錦工藝,向世界展示了蜀錦這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

(來源:新甘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