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道教四禦

作者:愚者故事彙

上次說了“三清”,今天來看看“四禦”,“四禦”到底是哪四個呢? 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後土皇地祇。他們是道教中的四位進階尊神,主宰着天地間的秩序。

01

北極紫微大帝

北極紫微大帝,全稱“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在神話中的地位僅次于玉皇大帝。北極星,被尊為天樞,自古以來就是紫微大帝的象征。此星位于天宇中心,恒久不動,是以被視為“衆星之主”,在古代的星辰崇拜中享有至高地位。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道教四禦

關于紫微大帝的起源,有兩種主要說法。一是源自《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鬥本生真經》的記載,其中提到紫微大帝為周禦國王與紫光夫人的次子,與天皇大帝一同誕生在金蓮花溫玉池中。另一種說法則與曆史上的伯邑考有關,他是周文王的嫡子,在《封神演義》中因忠孝而被姜子牙敕封為紫微大帝。

在幽冥世界中,紫微大帝以北陰酆都大帝的身份出現,他掌管羅酆,主導幽冥界的各項事務,并統領北極四聖,掌控三界中的群魔。他的形象常被描繪為一位威嚴的中年帝王,身旁有武将保護,展現了他的尊貴與威儀。

在民間信仰中,紫微大帝受到深厚的崇敬。每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群眾會慶祝他的神誕日,通過貼年畫來祈求天官的賜福,希望獲得長壽、幸福,并祈求避免災禍、迎來好運。

宋代是紫微大帝崇拜的鼎盛時期,當時的帝王們常與玉皇大帝一同祭祀他。至今,在四川大足等地,還可以見到許多宋代雕刻的紫微大帝神像,這些神像展現了他作為帝王的裝束和威嚴的武将護衛,再次強調了他在神話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道教四禦

02

南極長生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又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南極仙翁,在道教神話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關于他的身世,有說法認為他是元始天王的長子,也有觀點提出他是第九子。在各種道教典籍裡,南極長生大帝常被描繪為居住在神霄玉清府的神祇,享有玉清真王的尊号。此外,他還化身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坐鎮玉樞府,統領雷部。

南極長生大帝的職責極為關鍵,他掌管着四季氣候的變化,擁有呼風喚雨、驅使雷電鬼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他掌控着萬物禍福的關鍵,端坐于神霄府之中,總領三十二天八區,被尊稱為統天元聖天尊。在天地間的浩劫中,他肩負着濟度群生、普化衆生的重任。

南極長生大帝與玉清神母元君——人們熟知的王母娘娘——之間的關系也頗為深厚,有傳說稱他是王母娘娘之子。在豐富多彩的神話故事中,供奉南極長生大帝被認為能夠帶來健康與長壽,是以,他也獲得了“壽星”或“老人星”的美稱。

在古代社會,長壽是人們普遍的追求。南極長生大帝的傳說,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就像是一檔寓教于樂的“養生節目”,隻不過其關注的不僅是人類,更是天地間的萬物生靈。正因如此,他在民間信仰中逐漸演變成了健康與長壽的象征,深受百姓的敬仰和愛戴。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道教四禦

03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常被簡稱為勾陳大帝或天皇大帝,他在神話體系中的地位顯赫,位列“四禦”之中的第三位。身為鬥姆元君的長子以及紫微大帝的兄長,他身負重任。根據傳說,勾陳大帝是奉玉皇上帝的敕命,全面執掌天地人三才,專門管理人世間的衆生,以及一切與兵戎、戰争相關的事務,是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武神。

勾陳大帝的形象和職能與古代的星辰崇拜緊密相連。與北極紫微大帝相似,他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對星辰的崇拜。《上清靈寶大法》中較長的描述了勾陳大帝在星宿中的重要位置:“在北極帝座的左側,有四顆星連成微曲如勾的形狀,這就是勾陳。其下方有一顆大星,正是天皇大帝的象征。他統領萬星,地位與北極星相當,甚至可以說是星宿的樞紐,而天皇大帝也随天而轉。”

勾陳大帝還被認為與人間政權的更疊息息相關。他參與推選賢明的君主,緻力于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秩序。《星經》中記載:“勾陳由六顆星組成,位于五帝之下,代表後宮,即大帝的正妃。同時,它還主宰天子的六軍将軍,以及三公的職務。”這顯示了勾陳大帝在後宮管理、軍事監管以及朝政中的關鍵作用,是掌管人間兵革和政權更疊的重要神祇。

勾陳大帝的多樣化職能,展現了道教對于宇宙秩序和人間事務的深刻了解,同時也彰顯了對維護這種秩序的神性力量的高度尊崇。在民間信仰和道教的各種儀式中,勾陳大帝被賦予了崇高的地位。人們通過供奉和虔誠的祈禱,期望得到他的庇護和指引。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道教四禦

04

後土皇地祇

後土皇地祇,也被尊稱為地母元君或後土娘娘,是道教“四禦”中的第四位天帝,獨具特色的是,她也是其中唯一的女神。她主管陰陽平衡,滋養世間萬物,是以被贊譽為大地之母。後土皇地祇的信仰深深植根于母系社會時期人們對土地和女性的雙重崇拜,她被視為早期的地上之王。

“後土”一詞的曆史可追溯至春秋時期。關于其身份和起源,存在多種诠釋,包括具體人名、官職名稱以及神祇之名等。到了漢代,後土被正式納入皇家的祭祀體系,并受到曆代帝王的崇敬。及至宋代,道教更是将後土皇地祇提升至“四禦”的尊貴地位。

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後土皇地祇是陰地的化身,她彙聚五方之精華、五氣之凝結,托起江河湖海、山林原野乃至人間屋宇。正因如此,有了“天為陽、地為陰,天公地母”的哲理性說法。為了祈求生活的豐足與安穩,人們建立廟宇、塑造神像來祭拜地母,希望能得到她的庇佑,消災解難,迎來吉祥與安康。

在群眾心中,後土皇地祇不僅地位崇高,更帶着一種深切的親切感,被譽為“萬物之母,大地母親”。千百年來,對地母神的虔誠祭祀已成為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後土皇地祇的信仰也與中國古代深厚的土地崇拜文化緊密相連。如《禮記·都特牲》所述,古人因生活所需皆取自土地,故對土地懷有深厚的感激之情,并通過各種祭祀儀式來表達這種“美報”。這種對後土的崇拜大約始于春秋時期。

到了漢代,對後土皇地祇的祭祀進一步得到皇室的推崇。特别是在漢武帝時期,因汾陰一位巫士發現了寶鼎,武帝便在汾陰脽上興建了後土祠,并親自主持了盛大的祭地典禮。從此,後土信仰在漢代得到了統一,她被視為黃帝的得力助手,成為掌控中國大地各方神話人物的象征。

後土皇地祇的傳說與信仰,不僅展現了古人對大地的無比敬畏與感激,更彰顯了他們對自然與生命之源的深深崇拜。在中國文化與宗教信仰的宏偉畫卷中,後土皇地祇的形象與故事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影響深遠而持久。

雖然四禦的故事和職能聽起來有些古老,但他們所代表的精神和價值觀,卻依然具有現代意義。無論是對自然現象的敬畏,還是對生命和土地的尊重,這些都是我們應該繼續傳承和發揚的。

四禦,這四位天界的大佬,用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星辰大海,還是大地山川,都值得我們去探索、去尊重、去珍惜。這不僅僅是道教的信仰,更是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