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作者:王一勤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乾隆三年,即公元一七三八年,高斌治理黃河時,得到一枚古玺,上奏,乾隆考察後,親為诏書:“所得玉玺,古澤可愛,文雖與《辍耕錄》載蔡平仲本相吻合,但朕認為乃好事者仿刻,将所上玺貯之别殿,視為玩好舊器。秦玺煨燼,古人論定已很詳細,即使尚存,赢政、李斯暴政之物,怎麼能與本朝傳國玺共同貯放呢?于義不當!德之不足,則山河之險,土宇之富,拱手而讓與他人,無德之人,持此區區尺璧,無益于國。如能勤修令德,使民悅服,則政令一統,萬裡奔去。珍非和璧,制不龍螭,篆不斯籀,誰敢不敬?故寶器非寶,寶于有德!”

清帝有此認識,故其後好事者不以秦玺為意,不再有人報稱發現傳國玺。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乾隆皇帝,受時代和曆史地理哲學諸方面影響,面對西洋文明,不甚了了。

老子所述影影綽綽,總在眼前飄忽:“小國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其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車,無所用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其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趙孟頫書法《道德經》)

經外國人一再懇求,國家于公曆一七五七年勉強同意開廣州一口與西人貿易,且附加繁瑣規則多條,為西人所笑。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廣州十三行)

一七九二年,現代文明發起者英國,其女王派特使馬戛爾尼勳爵,以給乾隆祝壽為名來華通好,幾遭乾隆拒絕。

當年的英國,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國家,對于當時的中國人來說,是茫然的。

後來,我們知道,英國人自從1763年,有個名叫瓦特的人,改進了鐵匠紐可門的蒸汽動力裝置,造成了可連續運動的蒸汽機。

蒸汽機的出現,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人力、獸力、風力、水力為動力來源,用自己制造的動力來驅使機器,釋放出巨大的生産力。這是人類曆史上繼人工取火之後又一個劃時代的大事,是曆史性的飛躍。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哈格裡夫斯“珍妮紡紗機”)

瓦特應用了布萊克在熱學方面的發現和原理,這是科學與技術結合的萌芽。最初的蒸汽機隻能單向運動,瓦特在改造蒸汽機的過程中,得到了紐扣制造商波爾頓的支助。1782年,瓦特制成了複動式蒸汽機,又稱萬能蒸汽機,完成了蒸汽機制造的全過程。波爾頓成了蒸汽機的第一個制造家,這是資本和技術的結合,也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工業資本家,推動了大規模的工業生産。最初的蒸汽機是手工生産,每台都不一樣,精密程度也不高,随着生産的深入,用機器制造機器的機器制造業就應用而生了。

19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機器制造業完成了機械化,英國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實作工業革命的國家。英國發明蒸汽機後,歐美各國競相使用,人類進入工業蒸汽時代。這是人類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演進,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的革命性轉變。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這一時期,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和歐洲人口百分之十的英國,生産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工業品,享有“世界工廠”的美譽。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者)

浩瀚的大海再也不能阻隔各國人民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的社會再也不能獨存了。

随着國力的增強,英國開始了大規模的殖民征服活動,它要取代西班牙而成為真正的“日不落帝國。”1711年,大舉移民澳洲和紐西蘭,1733年,在北美建立十三個殖民地。1757年,獲得東印度斯坦統治權,1763年,奪得法屬新斯科舍半島,紐芬蘭和哈德遜沿岸,征服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1784年,從荷蘭奪得蘇門答臘和馬六甲,1786年,從吉打蘇丹割走槟榔嶼。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資本的積累,很大程度上依靠了殖民化,這是一個血與火的過程。

馬克思評價并指出:“所謂的基督教人種在世界各地對他們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蠻和殘暴的罪行,是世界上任何時期,任何野蠻和殘暴的人種都無法比拟的!”

殖民主義者販賣黑奴和屠殺土著居民是其顯著罪惡。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資本的出生,每一個毛孔都滴着肮髒的血。”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而這一切,仿佛與中國十分遙遠。

英王喬治三世任命孟加拉國總督馬嘎爾尼伯爵為使,想與中國建立穩定的商務關系,進行貿易談判。

英國渴望和中國結交,英王認為自己有這個實力。馬嘎爾尼選擇了較為熟悉中國的喬治·斯當東爵士為副使和秘書,并攜帶了能夠反映英國和世界上先進文化的禮品,價值一萬五千英鎊,共19宗,600箱,590件。

為了向中國人講論這些文明,使團中還有天文學家丁維提博士。

馬嘎爾尼于1792年9月26日,乘坐一艘六十門火炮的軍艦“獅子号”,并連同“豺狼号”、“印度斯坦号”等五艘船隻,率領七百餘人的使團從普利茅斯港出發,前往中國。

當時,歐洲有中國迷,傳說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聰明最禮貌的民族。”中國是以孔子的教導來治理的國度,萊布尼茨說:“順從長上,尊敬老人。”伏爾泰說:“在道德上,歐洲人應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

馬嘎爾尼也是一位持有相同看法的英國人,極力想完成中英友好通商的任務。他說:“英國強大了,但不影響對中國的尊敬。”出發前,英國外交大臣亨利·鄧達斯訓令馬嘎爾尼:“要有靈活的态度,可以妥協。”

1793年8月5日,馬嘎爾尼一行使團抵達天津的白河口,受到直隸總督郭世勳的接待。

郭世勳在給皇帝的奏報中,稱有“英夷”特來“進貢”,并“叩祝”萬歲,得到了皇上的準許,可以接見。

乾隆皇帝認為“四夷來朝”是一件普通的“朝貢之禮”,本着“薄來厚往”的原則,一并與各國來使處理此事。

馬嘎爾尼向中國方面展示了禮品,一類是天文儀器,如天體運作儀,地球儀,望遠鏡,透鏡,氣壓計;一類是工業裝置,有蒸汽機,棉紡機,梳理機和織布機;軍事裝備有自來火槍和兩截風槍,開花彈藥,以及榴彈炮和巨型戰艦“君主”号的模型。

在如何給皇帝行禮上,雙方發生了争執,幾乎使馬嘎爾尼沒能見到皇帝。

喬治三世給乾隆皇帝的信,在阿蘭·佩雷菲特的《停滞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中,有記載道:“由于我們各自的皇位而似兄弟。”“如果一種兄弟般的情誼永遠建立在我們之間,我們會極為愉快。”

喬治三世與乾隆皇帝“稱兄道弟,”是犯了中國的大忌。中國皇帝是“孤家”和“寡人,”沒有人能與他平起平坐。是以,乾隆皇帝對此“朕意深為不惬!”

“禮儀之争”的困境,是英國人“除了拜上帝外,不跪拜任何人。”馬嘎爾尼說:“即使見英王,也隻是單膝下跪,吻手禮。”讓英國人按照中國的禮儀規範來跪拜中國的皇帝,顯然是不符合英國人的國民性的。

對于中國朝廷來說,“三跪九叩”是中國對外意識與維護國内秩序的話語體系,清廷不能放棄跪拜禮儀!最後,乾隆皇帝以蠻夷不懂中國禮儀為由,同意英使單膝跪拜。

9月14日,乾隆皇帝在熱河行宮萬樹園接見了馬嘎爾尼,馬嘎爾尼行了雙膝跪地禮。

有大臣當即賦詩道:“一到殿廷齊膝地,天威能使萬心降。”後來,在中國以訛傳訛,說西洋人鷹鼻,貓眼,沒有膝蓋骨,腿直不能彎曲,不吃中國的大黃和茶葉,就會腐腸和失明。

今天看來,這次中英曆史上第一次正式外交,是中國融入和擁抱近代國際社會的機會,主動權掌握在乾隆皇帝手裡。乾隆皇帝認為,“天朝物産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他給英王回了信。其辭曰:“奉天承運皇帝敕谕英咭利國王知悉,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赉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歲,并備進方物,用将忱悃。朕批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天朝撫有四海,不貴奇巧。”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乾隆皇帝聖旨,大英博物館藏。)

賞賜英使及随從大量的琺琅、珍寶、玉器、漆器、花緞、畫冊、鼻煙壺、扇、普洱茶、茶膏、食品,由欽差大臣松筠護送離京。

1794年9月6日,馬嘎爾尼傳回英國,他的看見是:“中國是一個神權專制帝國,它翻來覆去隻是一座雄偉的廢墟。人們生活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闆的恐懼之中,他們給婦女纏腳,殘殺嬰兒,統治者殘酷卻膽怯。中國最終将堕落到野蠻和貧困的狀态。”他的意見是:“除了被一個文明國家征服之外,沒有任何一個辦法使它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

1815年,英國擊敗了拿破侖,再次想和中國結好。嘉慶二十一年,公曆1816年,英國又一次派遣阿美士德勳爵來華,副手仍然是喬治·斯當東。外交大臣加索裡弗特特别訓示阿美士德道:“鑒于馬嘎爾尼未完成使命,你到達皇帝的朝廷後,盡快獲得接見,而依照該朝廷的全部禮儀進行。”

阿美士德來華後,與接待的大臣蘇楞額發生了長久的禮儀糾紛,導緻蘇楞額被革職問罪。阿美士德從“脫帽三次,鞠躬九次”改為“單膝下跪,低頭九次,重複三次。”接任的大臣和世泰實在交不了差,就給皇帝上了奏章,說英使同意三跪九叩。實際上,他想乘英使疲憊之際,強行完成禮節。

至期,阿美士德抵達圓明園,仍堅持己見。和世泰見此,招呼衛士一擁而上,想把阿美士德架起來,強拽入宮,雙方推搡起來,形同騷亂。無奈,和世泰奏報皇帝,說英使旅途勞頓,病了,不能成禮。如此三番,和世泰也被革職拿問,英使被禮送出境。阿美士德和斯當東認為,即使三跪九叩,也不可能完成使命,隻能是先禮後兵的過程而已。

馬克思說:“英國的大炮破壞了中國皇帝的權威,迫使天朝帝國與地上的世界接觸。

傳國玺的故事98假玺紛出

(清軍與英軍将領)

嘉慶二十一年,即公曆一八一六年,英國又派阿美士德使華,因朝見禮節之争,阿氏根本沒有見到中國皇帝。

1873年6月29日,日、俄、美、英、法、荷六國使節在紫光閣觐見同治皇帝。這次,商議的辦法是跪拜禮改為鞠躬加作揖,具體做法是五鞠躬,日本人又建議,五鞠躬之後,再加三作揖。

跪拜禮的改變,是清王朝和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