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松說“籬牢犬不入”時,潘金蓮為何臉紅?長大後才懂他話裡有話

作者:耳東文史

兒時讀《水浒傳》這部名著時,其實是帶着一股“怨氣”去讀的,就因為那句“少不讀水浒”,當時初讀此書時,隻覺得“這有什麼難以了解的”,說“少不讀水浒”這話的人多少有些倚老賣老了。

其實不然,那時候的我們品讀《水浒傳》,多半隻能看到書中好漢之間的兄弟情義,或者是綠林高手之間的快意恩仇,而忽略了書中的一些細節。

比如武松在陽谷縣與潘金蓮、武大郎同住時發生的這段故事就十分耐人尋味,尤其是武松與潘金蓮之間的對話,初讀沒什麼特殊之處,如今再讀,卻能看出另一番意味。

一、無奈的武二爺

武松初遇潘金蓮的時候,其實就大緻已經看出這女子是個什麼貨色了,畢竟書中是這麼寫的。

武松說“籬牢犬不入”時,潘金蓮為何臉紅?長大後才懂他話裡有話

(潘金蓮、武松劇照)

“武松看那婦人時,但見:眉似初春柳葉,常含着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風情月意。纖腰袅娜,拘束的燕懶莺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娆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當下那婦人叫武大請武松上樓,主客席裡坐地。三個人同歸到樓上坐了。那婦人看着武大道:‘我陪侍着叔叔坐地,你去安排些酒食來管待叔叔。’”

當然,武松倒也沒有下定論,起初他隻以為潘金蓮這是身為大嫂,表現出對叔叔的照顧,那也沒什麼。

隻是後來當潘金蓮主動邀請武松來家裡住,并且在武大郎外出賣燒餅時與他飲酒,那氣氛就有些不對勁了。

一開始他們叔嫂還隻是正常飲酒,但随着幾杯酒下肚,潘金蓮便有些借着酒勁要撩撥武松的意思了,武松是何等樣人,他自然能察覺到嫂嫂心懷不軌。

終于,在潘金蓮讓他喝下自己喝剩的半杯殘酒時,武松徹底繃不住了。

武松說“籬牢犬不入”時,潘金蓮為何臉紅?長大後才懂他話裡有話

(武松、潘金蓮劇照)

書中隻道:“武松劈手奪來,潑在地下,說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把手隻一推,争些兒把那婦人推一跤。武松睜起眼來道:‘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帶發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為此等的勾當。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的是嫂嫂,拳頭卻不認的是嫂嫂。再來休要恁地!’”

自那之後,武松與潘金蓮算是鬧掰了,潘金蓮也沒再如從前那般撩撥武松。

她反倒向武大郎惡人先告狀起來。

二、裝糊塗的武大郎

賣餅歸來的武大郎不知家中發生何事,隻聽到潘金蓮在哭,一番詢問之下,潘金蓮才污蔑是武松借着酒勁撩她。

而此時武大郎倒也沒聽信潘金蓮的一面之詞,他隻道:“我的兄弟不是這等人,從來老實。休要高做聲,吃鄰舍家笑話。”

武大郎為何會如此确信潘金蓮是在撒謊?

其實武大郎與潘金蓮剛剛登場時,書中就借旁白交代了他們二人之間的關系。

說是:“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年方二十馀歲,頗有些顔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隻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于心,卻倒賠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裡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裡薅惱。原來這婦人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是以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谷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炊餅。”

武松說“籬牢犬不入”時,潘金蓮為何臉紅?長大後才懂他話裡有話

(武大郎、潘金蓮劇照)

說白了,潘金蓮是個什麼貨色,其實武大郎心中有數,隻是他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計較,騷擾潘金蓮的人多了,他就搬一個地方,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其實讀到這裡,武大郎後來會落得被潘金蓮毒殺的結局也算得上是咎由自取了,他早就該休了這毒婦。

當然,他不休妻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他這三寸丁谷樹皮若不是有人送他這麼一個女子,别說娶個美人當妻子了,怕是娶老婆都成問題,他如何會願意放手?

不過後來武松與潘金蓮的那番對話,也算是再次提醒武大郎了。

三、心裡有鬼的潘金蓮

武松要去出差,臨别前不放心哥哥,于是他們一家人又一起吃了一頓飯,喝了些酒,武松雖然不願把話挑明,卻也有心借此機會暗示哥哥。

武松說“籬牢犬不入”時,潘金蓮為何臉紅?長大後才懂他話裡有話

(潘金蓮、武大郎劇照)

他是這麼說的:“嫂嫂是個精細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說。我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壯不如裡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麼?豈不聞古人言:籬牢犬不入。”

卻沒想到這句“籬牢犬不入”是讓潘金蓮頓時火冒三丈。

書中隻道:“那婦人聽了這話,被武松說了這一篇,一點紅從耳朵邊起,紫脹了面皮,指着武大便罵道:‘你這個腌臜混沌,有甚麼言語在外人處,說來欺負老娘!我是一個不帶頭巾男子漢,叮叮當當響的婆娘,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鼈老婆!自從嫁了武大,真個蝼蟻也不敢入屋裡來,有甚麼籬笆不牢,犬兒鑽得入來?你胡言亂語,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磚頭瓦兒,一個也要着地。’”

這是為何?潘金蓮何至于因為這句話而面紅耳赤,怒罵武松?

當時不了解,武松沒當着武大郎的面揭穿她,就已經算是給她面子了,她隻需笑一笑,這事就算過去了,她為何要爆發?

武松說“籬牢犬不入”時,潘金蓮為何臉紅?長大後才懂他話裡有話

(潘金蓮劇照)

如今再讀,才懂其中深意,那所謂的“籬笆”,指的無疑是潘金蓮本人,意思是讓她别再招蜂引蝶,更多的話,筆者也沒必要挑明了。

而潘金蓮之是以如此憤怒,恰恰說明她心裡有鬼,人隻有被戳到痛處之時才會表現得格外激動,她的表現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隻是說來可氣,武松幾乎都是明示了,武大郎卻仍不願放手,仿佛是癞蛤蟆吃定這塊天鵝肉一般,哪料這肉上有毒,最終害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