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作者:豆豆論古今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請用您發财的金手指,點贊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點關注下點贊,不想暴富都很難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2010年1月30日,南昌火車站人潮湧動。在熙攘的人群中,一位年輕母親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背負沉重的行囊,懷中緊抱着一個嬰兒,艱難地穿梭于擁擠的旅客之間。

恰在此時,攝影師周科按下了快門,定格了這一感人瞬間。

這張名為《孩子,媽媽帶你回家》的照片迅速走紅,感動了無數人。然而,周科卻因未能留下這位母親的聯系方式而懊悔不已。

從那一刻起,他開始了漫長的尋找之旅。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11年後的2021年春節前夕,周科終于找到了照片中的主人公——巴木玉布木。激動之餘,他鄭重地向巴木玉布木許下承諾:将用鏡頭記錄她的一生。

12年過去了,曾經那個匆匆趕路的"春運母親",如今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一同揭開她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1989年,在四川大涼山的一個偏遠山村裡,巴木玉布木出生了。這裡的生活環境惡劣,貧困如影随形。從小,巴木玉布木就背負着家庭的重擔。

她的童年沒有玩耍和學習,而是被迫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山間放牧、操持家務成了她日常生活的全部。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家門口那條通往外界的泥濘小路,對她來說卻遙不可及。貧困如同一道無形的屏障,将她與外面的世界隔絕開來。

學校離家需要步行兩個小時,對于一個連溫飽都難以保障的家庭來說,讀書無疑是一種奢侈。

18歲那年,巴木玉布木嫁到了山腳下的一戶人家。雖然離開了高山,但貧困的陰影依舊籠罩着她。新家隻有6畝旱地,石頭比土壤還多,勉強種植些玉米、荞麥和洋芋。

全家的生計完全依賴于天氣的恩賜,一旦遇到幹旱,連溫飽都成問題。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2007年,年僅18歲的巴木玉布木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當外面世界的許多同齡人還在父母的呵護下無憂無慮地生活時,她已經肩負起了為人母的重任。

面對艱苦的生活,她沒有屈服,反而激發了改變命運的決心。

帶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巴木玉布木來到了南昌。在一家磚廠,她開始了繁重的體力勞動。白天,她背着女兒辛勤工作;晚上,她小心翼翼地照顧熟睡的孩子。

雖然工作艱辛,工資微薄,但她依然堅持着,因為她知道,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巴木玉布木的故事,是千千萬萬個農村婦女的縮影。她們在貧困與現實的夾縫中掙紮,卻依然懷揣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用自己的雙手努力改變命運。

2010年初,巴木玉布木的生活似乎出現了一線希望。在南昌的磚廠,她雖然每天都要搬運數以千計的磚塊,但至少有了穩定的收入。

然而,命運卻無情地給了她沉重的一擊。

二女兒突然生病了。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語言不通成了巴木玉布木最大的障礙。她四處尋找醫院,卻始終無法表達清楚自己的需求。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眼看着孩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她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定——帶着孩子傳回家鄉。

1月30日清晨,巴木玉布木匆忙收拾行李,抱着生病的孩子趕往南昌火車站。正是這匆忙的一幕,被攝影師周科捕捉到,成為了後來廣為人知的"春運母親"照片。

經過三天三夜的艱難旅程,巴木玉布木終于回到了家鄉。然而,等待她的卻是更加殘酷的現實。二女兒在回家後的第一天就不幸夭折。

這個打擊讓巴木玉布木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悲痛中。她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麼沒有好好照顧孩子?為什麼自己如此無知?那條陪伴女兒度過無數時光的毛毯,成了她唯一的慰藉。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2011年,巴木玉布木再次懷孕,給了她新的希望。然而,命運再次無情地愚弄了她。這個新生命在來到世間僅僅十天後就離她而去。

接連失去兩個孩子的打擊,幾乎摧毀了巴木玉布木全部的希望和勇氣。她一度陷入絕望,甚至喪失了生存的信念。

然而,生活還要繼續。在親友的鼓勵和支援下,巴木玉布木慢慢走出了陰霾。她意識到,無論生活多麼艱難,都必須堅強面對。

她還有大女兒需要照顧,還有深愛她的家人。這些都成為了她重新振作的動力。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巴木玉布木和丈夫巫其石且開始重新規劃未來。他們決定改變生産方式,将全部土地用于種植煙草。雖然一開始并不順利,第一年的收入僅有五六千元,遠低于預期。

但這微薄的收入卻給了他們希望。

夫妻倆并沒有氣餒,反而更加努力。他們虛心向他人學習,認真聽取專家建議,努力提高種植技術。每當有教育訓練機會,他們都會積極參加。

即使在雨天,他們也會去田裡撿拾石子,為種植做準備。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巴木玉布木的故事,展現了一個普通農村婦女面對命運打擊時的堅韌。她經曆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卻依然選擇了堅強地活下去。

她的經曆告訴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隻要心中還有希望,就能找到前進的力量。

從南昌磚廠的打工者,到返鄉種植煙草的農民,巴木玉布木的每一步都走得艱難。但正是這些艱難的經曆,讓她變得更加堅強,也為她後來的生活轉變奠定了基礎。

2014年,巴木玉布木家迎來了轉機。一位扶貧幹部來到他們家中,仔細了解了家庭情況後,為他們送來了一張扶貧幫扶卡。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這标志着巴木玉布木一家正式成為精準扶貧的對象。

扶貧幹部不僅為他們提供了優質的煙草幼苗,還邀請了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在政府的幫助和自身的努力下,巴木玉布木家的煙草種植面積從最初的6畝逐漸擴大到了15畝。

随着種植技術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大,他們的年收入也從最初的幾千元上升到了數萬元。

除了辛勤勞作,巴木玉布木夫婦還積極參加村裡組織的煙草種植教育訓練課程。他們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種植技術。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正是這種不懈的努力和學習精神,使得他們的煙草種植越來越成功。

為了進一步增加收入,巴木玉布木和丈夫還會在農閑時節外出務工。他們來到福建沿海的霞浦縣,為當地的海産養殖業提供服務。

剛開始時,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他們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但憑借着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們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來熟悉各項工作。

經過三個月的适應期,夫妻倆已經能夠熟練掌握海産養殖技巧,同時也适應了當地的生活方式。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在霞浦的工作雖然辛苦,每天淩晨五點就要起床準備飼料,但收入卻很可觀。兩人每月可以賺到一萬元左右。這筆額外的收入,為他們改善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巴木玉布木的故事展示了精準扶貧政策與個人努力相結合的成功案例。政府的幫助為她提供了脫貧的機會和方向,而她自身的堅持和努力則是實作脫貧的關鍵。

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巴木玉布木,用自己的雙手诠釋了"隻要努力,就能改變命運"這句話的真谛。

随着收入的穩步增長,巴木玉布木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之後,她又順利生下了三個健康的孩子。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與之前的艱難經曆不同,這三個孩子都在縣城醫院出生,享受到了全面的免費醫療服務。每當看到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容,巴木玉布木心中就充滿了喜悅和希望。

2018年,巴木玉布木家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們獲得了40000元的國家扶貧建房補貼。巴木玉布木夫婦又自籌了30000元,總計70000元建成了一棟三室一廳的新房。

這座新房不僅能夠抵擋風雨,阻擋嚴寒,更是她兒時夢寐以求的理想居所。從此,他們告别了漏雨的土坯房,住進了明亮、溫暖的新家。

如今,巴木玉布木一家的年收入已經突破了10萬元大關,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大女兒巫其拉布木已經順利進入國中就讀,最小的女兒也開始了幼稚園生活。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孩子們上學隻需要短短十幾分鐘的路程,這種便利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

盡管巴木玉布木仍然不識字,但她已經能夠流利地用國語與人交流。這不僅友善了她的工作和生活,也讓她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幫助孩子們學習。

她的進步,展現了她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不斷學習的精神。

當有人問她現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時,巴木玉布木總是微笑着說:"願我們全家幸福快樂,平安健康。"這簡單的願望,道出了她對生活的滿足和對未來的期盼。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巴木玉布木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鬥的縮影,更是中國精準扶貧政策成功的見證。從貧困的大山深處到現在的幸福生活,她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和堅持,也彰顯了國家扶貧政策的力量。

12年光陰荏苒,當年那個在南昌火車站匆匆而過的"春運母親",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成功脫貧的典範。巴木玉布木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鬥的縮影,更是中國精準扶貧政策成功的生動見證。

攝影師周科信守承諾,一直用鏡頭記錄着巴木玉布木生活的點滴變遷。他感慨道:"巴木玉布木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她的堅強和勇氣,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通過周科的鏡頭,我們見證了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如何在艱難中奮起,最終實作脫貧緻富的全過程。

十幾年前的“春運母親”被找到,記者約定跟拍她一輩子,現在怎樣

盡管生活仍然充滿挑戰,但巴木玉布木的眼中始終閃爍着堅定的光芒。她堅信:"雖然我們已經脫貧,但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讓全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

"這種不滿足現狀、持續奮鬥的精神,正是她能夠不斷進步的動力。

巴木玉布木的故事,正如法國作家羅蘭所說的那樣,心中有兩盞明燈:一盞代表希望,一盞象征勇氣。正是憑借着這兩盞明燈,她從黑暗中走了出來,走出了大涼山,成為了一位勇敢為生活拼搏的母親。

相信在未來,巴木玉布木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她的故事也将繼續激勵更多人勇往直前,為美好生活而奮鬥。她的經曆,不僅是個人的成功,更是中國脫貧攻堅事業的縮影,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和社會的進步。

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