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磅首發!《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全18冊,1200萬字)

作者:喜慶的鋼琴0P

2019年,我館推出了由張大可先生以一己之力、畢三十年之功語譯完成的《資治通鑒(白話本)》(全十冊)。上周這套書作為商務印書館深度閱讀推薦書目,在我們的推文《一部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得到了許多讀者的關注和閱讀。

直至今日,這套書得到了讀者熱情的回報。其中回報意見之一是“可否将《通鑒》原文加入,出版一文白對照本”。此回報與作者、出版社的想法不謀而合。張大可先生以極高的效率,在這幾年中,完成了對《資治通鑒》全文的點校。經過幾年的籌備,我館終于在2024年6月推出了1200萬字、共18冊的《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

《資治通鑒》成書以後一直受到曆代學者們的重視。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是以定名為《資治通鑒》。宋神宗不僅下敕獎谕,為之親自制序,還在宰相們面前公開誇獎它,稱之為“前代未有此書,過荀悅《漢紀》遠矣”。從此,《資治通鑒》成為此後曆代帝王必讀之書。張之洞說:“若欲通知曆朝大勢,莫如《資治通鑒》及《續通鑒》。”梁啟超說:“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亦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為藍本,而至今卒未能有逾之者焉。”毛澤東一生孜孜以求,他所讀曆史典籍的規模之巨難以統計,但他最為鐘情的還是《資治通鑒》。在他晚年,床頭的一部《資治通鑒》被他翻閱得“支離破碎”,隻得用透明膠“縫縫補補”。這部300餘萬字的鴻篇巨制,毛澤東反複研究、批注、閱讀了17遍之多。1954年,毛澤東與吳晗談話說:“《資治通鑒》這部書寫得好,盡管立場觀點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但叙事有法,曆代興衰治亂本末皆具,我們可以批判地讀這部書,借以熟悉曆史事件,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重磅首發!《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全18冊,1200萬字)

為了普及《通鑒》,使中等教育程度的人都能讀懂,《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語譯《通鑒》全書,采用原文與語譯逐段對照的形式,即雙頁碼為《通鑒》原文,單頁碼為語譯。第一冊開篇有“導論”,介紹《資治通鑒》這部千古奇書的總體情況,以及這套編年史書的曆史價值,有很強的延伸性閱讀價值。第一冊設總目,友善讀者概覽18冊全貌。每一冊前設有本冊目錄,友善讀者索引。每卷前設大事提要,介紹一卷主要内容,指導讀者閱讀。結構段意,及時總結、歸納。每卷後附點評,引導讀者對當卷内容進行思考。

凡 例

本書《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為作者積數十年研究古典文獻,獨家創造的新式古籍整理四種樣式之一。新式古籍整理的四種樣式為:一、白話本;二、新注本;三、文白對照本;四、全本注譯。四種樣式針對社會廣大讀者不同層式讀者的需要制作的,獨家創造的新式整理的宗旨,或稱最大亮點,就是熔宏觀闡釋思想内涵與傳統微觀解讀字詞句意于一爐。本書文白對照本的具體内容為五條凡例如次:

一、本書《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的語譯,以白話直譯為主,個别地方意譯或串釋,力求信、達、雅。

二、曆史人物最核心的是各朝各代的國君,隻按随文直譯為某王、某帝、皇上、皇帝,行文展開,往往不辨東西。時代、國别、身份變化要有明确的專稱辨別。本書語譯的技術處理大體上是:對話中随文語譯按當時說話人口吻稱謂某王、某帝、皇上、皇帝,而在陳述語的譯文中,按《資治通鑒》稱謂的基礎上參照通行的《中國曆史紀年表》人物專稱增補朝代、國名等作規範語譯,如漢朝皇帝用漢高帝、漢惠帝、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等,增補了“漢”字,餘類推。大段陳述語,第一次用了專稱,随後也可用皇上、皇帝指代,使行文簡潔而又等同專稱。特殊專稱,随文加注,如呂太後。此外,譯文逐年補上了王公紀年與年号。如此處理,譯文暢達、鮮明、曆史線索清晰,讀者随文認識曆史人物而不緻淆亂。

三、宏觀閱讀,語譯者增加了四項輔助資料。書前“導論”,評介《資治通鑒》;行文中有三項:每卷開頭有“大事提要”,卷後有“點評”,行文中插入結構段意。“大事提要”與“點評”,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行文自如,不拘一格,引領讀者進入宏觀閱讀體悟原著思想内涵的提示作用即可。

四、譯文的年、月、日,按陳垣的《二十史朔閏表》一一對照推出,用公元與幹支雙軌辨別。幹支指代中國曆史的年、月、日。紀日的規範譯文作“某月某日某幹支”,例:“七月初五丙申”。原文紀日有誤,譯文即作“某月某幹支日”,例:“七月丁卯日”,即指七月沒有“丁卯”這一天,原文有誤,存疑待考,譯文不作考證。若加有方括号的譯文,即已對原文作了修正。

五、排版技術處理。原文與譯文簡體橫排,雙頁原文,單頁譯文,在一個平面上對照鮮明,每卷“大事提要”單頁起。《資治通鑒》原文宋體,原文中“臣光曰”等評論用仿宋體。輔助資料四項,書前“導論”用宋體;行文中三項:“大事提要”、“段意”、“點評”均用楷體。書眉直排,辨別目錄,如此處理,行文閱讀,脈絡清晰,讀者查詢,一目了然。

重磅首發!《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全18冊,1200萬字)

總 目

《資治通鑒》導論

凡例

資治通鑒序禦制

司馬光進書表

第一冊 卷第一至卷第十六(周紀一至漢紀八)

第二冊 卷第十七至卷第三十四(漢紀九至漢紀二十六)

第三冊 卷第三十五至卷第五十五(漢紀二十七至漢紀四十七)

第四冊 卷第五十六至卷第七十三(漢紀四十八至魏紀五)

第五冊 卷第七十四至卷第八十八(魏紀六至晉紀十)

第六冊 卷第八十九至卷第一百五(晉紀十一至晉紀二十七)

第七冊 卷第一百六至卷第一百二十(晉紀二十八至宋紀二)

第八冊 卷第一百二十一至卷第一百三十七(宋紀三至齊紀三)

第九冊 卷第一百三十八至卷第一百五十七(齊紀四至梁紀十三)

第十冊 卷第一百五十八至卷第一百七十五(梁紀十四至陳紀九)

第十一冊 卷第一百七十六至卷第一百九十一(陳紀十至唐紀七)

第十二冊 卷第一百九十二至卷第二百六(唐紀八至唐紀二十二)

第十三冊 卷第二百七至卷第二百二十一(唐紀二十三至唐紀三十七)

第十四冊 卷第二百二十二至卷第二百三十五(唐紀三十八至唐紀五十一)

第十五冊 卷第二百三十六至卷第二百五十(唐紀五十二至唐紀六十六)

第十六冊 卷第二百五十一至卷第二百六十六(唐紀六十七至後梁紀一)

第十七冊 卷第二百六十七至卷第二百八十一(後梁紀二至後晉紀二)

第十八冊 卷第二百八十二至卷第二百九十四(後晉紀三至後周紀五)

附錄 《資治通鑒》大事編年

作譯者簡介

司馬光,字君實,号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勳閣;從祀于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曆代帝王廟。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張大可,1940年12月7日生,重慶市人。196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曆任蘭州大學曆史系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特聘教授。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中國曆史文獻學與秦漢三國史方向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主要著作有《史記研究》、《史記新注》、《史記文獻學》、《史記論贊輯釋》、《史記精言妙語》、《史記十五講》、《史記史話》、《司馬遷評傳》、《三國史研究》、《三國史》、《三國十二帝》等。主編高校教材《中國曆史文選》、《中國曆史文獻學》、《史記教程》等。并整理注譯《史記》、《資治通鑒》等多種。其中有六部學術專著獲省部級優秀圖書獎。201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張大可文集》1—10卷。

重磅首發!《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全18冊,1200萬字)

《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全十八冊)

張大可經典語譯版

(宋)司馬光 編著

張大可 語譯

ISBN:978-7-100-23886-1

開本:16開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時間:2024年6月

定價:1200.00元

英雄豪傑縱橫天下的“帝王之書”

名臣良将從政經略的“權謀之書”

芸芸衆生安身立命的“生存之書”

一部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 | 深度閱讀(9)

9.5分!讀完這本書,不相信還有什麼書讀不下去

國内學界期盼已久,享譽世界的名家之作 | 中文版《政治的視野》,商務印書館首發!

每日一書

《西方科學的起源》

重磅首發!《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全18冊,1200萬字)

每日一詞

《新華語典》

重磅首發!《資治通鑒(文白對照本)》(全18冊,120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