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告别私搭亂建,迎來高顔值公共空間,老院子“活”了!

作者:北京東城

近日,西總布街區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和恢複性修建項目傳來新進展,首批更新改造的3個試點院落煥新亮相。院落改造采用“一院一策”的設計方案,讓老院子“活”起來。

亮出通道

增加高顔值公共空間

“以前這棵樹四周圍繞着平房,樹是在房子中間生長的。”建國門街道外交部街社群居民吳紅指着小區空地中間的香椿樹對記者說。

告别私搭亂建,迎來高顔值公共空間,老院子“活”了!

改造前的外交部街社群甲17号,一棵香椿樹被平房圍繞。

外交部街社群甲17号是以樓房為主的居住小區。以前,這裡樓房和平房共存,樓房前有一片平房,住着20多戶居民。“樓房和平房之間的過道十分狹窄,騎着電動自行車,對面走來的行人都過不去。”吳紅回憶道。

“幾乎家家都有私搭亂建,給通道擠得隻有一米多寬。”外交部街社群書記高曉霞說,要是趕上下雨,路面坑坑窪窪又有積水,老人基本出不了門。

然而,這樣的景象如今已不複存在。在甲17号,一排平房嶄新齊整,香椿樹枝葉繁茂,樹池中擺着花草、挂着裝飾物,周圍是一圈木質座椅。私搭亂建拆除後,不僅亮出了通道,還增加了社群用房和高顔值的公共空間。“這個環境來之不易,大家都特愛惜,有個垃圾什麼的拿着掃帚就來掃。”吳紅說。

告别私搭亂建,迎來高顔值公共空間,老院子“活”了!

改造後,外交部街甲17号院裡的香椿樹被保留下來,一側的社群用房待投入使用。

甲17号的改變得益于西總布街區的更新。2019年,北京提出申請式退租,居民可根據意願提出申請,改善居住條件。2021年9月,西總布街區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和恢複性修建項目啟動。這是北京首批市屬國企參與實施的申請式退租項目,也是目前東城區首個以街區更新單元為機關一次性啟動實施的項目。

甲17号拆除私搭亂建空間,增加社群用房,既為居民打造了舒适的居住環境,還能提供豐富便利的社群服務。

共生共融

推進院落“針灸式”更新

老城街區更新,需得結合胡同肌理,實行“一院一策”。記者在另一個試點院落西總布胡同45号院看到,這裡進行的是整院騰退、恢複性修建。“它保留了原有的規制和格局,但也引入了新的材料和做法,比如做了落地窗,可以增強采光,增加通透性。還打造了地下空間,供設施裝置入地‘隐藏’。”負責建設營運的北京建工西總布項目負責人張孟碩介紹。

告别私搭亂建,迎來高顔值公共空間,老院子“活”了!

西總布胡同45号院進行整院修繕,在保留原貌的基礎上通過增加落地窗加強采光。

同在西總布胡同,試點院落7号院被打造成了“共生院”。共生院,顧名思義,是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共生的一種城市更新模式。除留住居民的屋子外,其他空間計劃作為公共藝術空間和商業空間進行營運。“未來,推開院門,市民遊客就能走進院落,感受老胡同的魅力。”張孟碩說。

告别私搭亂建,迎來高顔值公共空間,老院子“活”了!

改造前的西總布胡同7号院,過道狹窄。

告别私搭亂建,迎來高顔值公共空間,老院子“活”了!

改造後的西總布胡同7号院,空間寬敞,被打造成了“共生院”。

西總布街區有近800年的曆史,它見證着北京這座都市的變遷,也經曆着房屋基礎設施的老化,這3處試點院落的煥新亮相隻是開始。按照“居民自願、平等協商、公平公開、适度改善”的原則,截至目前,項目已有758戶居民完成了退租簽約,将推動形成整院50座。

“我們根據院落‘多片區+多散點’的分布特征,梳理院落現狀,已經選出了20多座優質院落作為一期院落,目前部分院落設計方案已出爐,正在加緊推進修建組織及後續設計工作。”張孟碩說,未來,西總布街區将逐漸進行院落“針灸式”更新,并以西總布胡同為發展軸,從激活曆史人文資源、重塑街巷空間活力、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服務首都核心功能四個方面,探索老城街區更新的新模式。

建國門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3個試點院落各自擁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和曆史脈絡,代表了社群用房、整院、共生院3種不同使用功能屬性。傳統與現代的互相包容,将會給老城帶來更鮮活的煙火氣。

文字:付敖蕾

圖檔:建國門街道 付敖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