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中國行】廣饒關帝廟大殿:榫卯之間 驚豔千年

作者:愛廣饒
【文化中國行】廣饒關帝廟大殿:榫卯之間 驚豔千年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建築以其獨特的魅力,訴說着時代的變遷與文化的傳承。其中,木結建構築以其自然、質樸、精緻的特點,成為了古建築中的璀璨明珠。位于廣饒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廣饒關帝廟大殿,是山東省迄今發現的年代最久、儲存最完整的一座木結建構築。

【文化中國行】廣饒關帝廟大殿:榫卯之間 驚豔千年

廣饒關帝廟大殿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坐落于廣饒縣城西北隅,迄今已有896年,是山東祠廟建築的重要代表,也是山東省域内現存最早且唯一的宋代木結建構築。前來遊玩的市民燕晴山說起大殿贊不絕口。

“這是祖宗給留下的寶貝,整個大殿骨架不用一個釘子,全是用木頭以榫卯連接配接,真是讓人感歎古人的智慧。”燕晴山說道。

【文化中國行】廣饒關帝廟大殿:榫卯之間 驚豔千年

廣饒關帝廟大殿高10.38米、東西闊12.63米、進深10.7米、月台高0.73米。大殿綠瓦朱甍、飛檐翹角、歇山殿頂。殿内一座關羽塑像,一手扶膝一手撚須髯,表情凝重而威嚴,右邊關平捧大印,左邊周倉持寶刀,都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由唐至宋,建築最顯著的變化,就展現在鬥栱的演變與發展。廣饒關帝廟大殿的鬥栱形式為五鋪作重栱雙下昂,用材按宋為六等材。大殿整體的構件尺度、用材比例等具有明顯的宋代建築特征。”東營市曆史博物館文物管理科科長趙金說道。

896年來,大殿雖經曆代修繕,但主體構架仍儲存了宋代木建構築的基本形制。其中,歇山是中國古代屋頂的形式之一,廣饒關帝廟大殿屋面形式為單檐歇山,大緻代表了宋代以後北方歇山頂的通常形式。

“古代匠師很早就發現了可以通過屋頂的形式讓建築達到一種藝術效果,并且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般伸展的檐角,以及屋頂各部分優美的曲線。”東營市曆史博物館文物管理科科長趙金說道。

關帝廟大殿走過近千年的時光,沉靜地立在那裡,向來來往往的遊客訴說着過往。其實,大殿初建時的位置并不在此。

“民國24年續修廣饒縣志,有‘廟随城遷’四個字的記載,據此我們推測,廣饒關帝廟大殿的始建位置并不在這個地方,應該在現在的位置城北二、三裡的地方。當時廣饒關帝廟大殿的大木構件,經過拆卸之後來到現在的位置,重新組裝重建,之後經過曆代維修,大木構架基本保持了原來的特征。”東營市曆史博物館文物管理科科長趙金說道。

【文化中國行】廣饒關帝廟大殿:榫卯之間 驚豔千年

896年來,廣饒關帝廟大殿周圍的配套建築經過增建、重建,逐漸形成了目前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五進院落、兩側均作相應配套的建築格局,成為山東省十大古建築群之一,也成為廣饒縣乃至東營市的重要旅遊景點。

“如今,每天都有大量的遊客前來參觀廣饒關帝廟大殿,包括省内外的一些專家學者,甚至外國的一些專家學者也慕名前來,瞻仰這座關帝廟大殿,他們參觀完之後,紛紛題詞,給予關帝廟大殿的曆史價值,藝術價值充分的肯定。”東營市曆史博物館文物管理科科長趙金說道。

翠竹小徑、鳥語花香,靜立的廣饒關帝廟大殿,訴說着千年文明的故事,見證着曆史的變遷與時代的進步。而那些傳統與現代、保護與傳承的故事,還将繼續講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