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方是苦寒之地,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的30年裡是怎麼熬過來的?

作者:醒時詩酒醉

世人皆知靖康之恥,卻鮮有人知徽欽二帝在北方的囚徒生活。當年金兵南下,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倆淪為階下囚,被押解至北方極寒之地。從汴京到五國城,這一路的艱險隻有他們自己才能體會。曾經錦衣玉食的帝王,如今卻隻能以豆餅充饑,忍受鞭打之苦。然而,讓人意外的是,這對父子竟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堅持了30年之久。他們是如何在北國的嚴寒中存活下來的?金人對待這兩位俘虜又是何種态度?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他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一同揭開這段鮮為人知的曆史。

從汴京到五國城:艱辛的押解之路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金兵攻破汴京城,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衆多皇室成員被俘。這場屈辱的戰敗,不僅讓大宋王朝失去了北方領土,更讓兩位皇帝淪為階下囚,開啟了長達三十年的囚徒生涯。

押解之路始于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兵将俘虜的皇室成員分成數批,陸續北上。宋徽宗與宋欽宗被安排在不同的隊伍中,以防他們串通逃跑。從汴京出發,隊伍沿着黃河北岸一路向北,經過今天的河南、河北、遼甯等地,最終抵達黑龍江的五國城。

這段長達數千裡的路程,對于從未經曆過如此艱苦環境的皇室成員來說,無異于一場噩夢。金兵為了防止俘虜逃跑,采取了嚴密的看管措施。每天天不亮就要起程,直到天黑才能停下休息。徽欽二帝雖然有馬車代步,但其他皇室成員則需步行。寒冬時節,北風凜冽,積雪覆寫大地,走在冰天雪地中,不少人因體力不支而倒下。

飲食方面,金兵隻提供最簡陋的食物。每人每天隻能分到一塊豆餅,勉強充饑。這對于曾經錦衣玉食的皇室成員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折磨。宋徽宗年事已高,身體本就虛弱,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常常饑腸辘辘,難以入眠。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路上不斷有人因病或體力不支而死去。對于那些地位較低的宮女和太監,金兵甚至懶得為他們掩埋,直接将屍體丢棄路邊。有時,為了趕路,金兵會強迫體力不支的俘虜繼續前行。若有人實在走不動,就會被繩索捆住,拖着前進。這種非人的對待,讓許多人失去了求生的欲望。

對于後宮妃子們來說,除了身體上的折磨,更大的痛苦來自精神上的淩辱。有些金兵借機對這些曾經高貴的女子百般戲弄,甚至施以暴力。這種屈辱讓不少妃子選擇了自盡,以求保全最後的尊嚴。

押解途中,金兵還會借機敲詐勒索。他們逼迫俘虜交出随身攜帶的貴重物品,聲稱這是為了"保護"他們。那些不願交出财物的人,往往會受到更加嚴厲的對待。宋徽宗和宋欽宗雖然身為皇帝,但在這種情況下也無力保護其他人,隻能眼睜睜看着這一切發生。

這段艱辛的旅程持續了數月之久。當隊伍終于抵達五國城時,許多人已經形同枯槁。宋徽宗和宋欽宗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也因長期的颠簸和營養不良而身體大不如前。這段經曆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打擊,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然而,這僅僅是他們囚徒生涯的開始。在接下來的歲月裡,他們将面臨更多的挑戰和考驗。如何在陌生而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下去,如何保持帝王的尊嚴,這些都是擺在徽欽二帝面前的難題。而這段艱辛的押解之路,也成為了他們日後回憶中最痛苦的一段經曆。

五國城的生存環境:寒冷與适應

經過數月艱辛的押解之路,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随行的皇室成員終于抵達了他們被囚禁的最終目的地——五國城。這座位于黑龍江流域的城市,因曾是契丹、女真、渤海、高麗、漢人五個民族聚居地而得名。然而,對于來自南方的宋朝皇室而言,這裡的環境無異于一個全新的世界。

五國城地處黑龍江省依蘭縣附近,位于北緯47度左右,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裡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暫而涼爽。每年有長達半年的時間被冰雪覆寫,氣溫常常降至零下30度以下。對于習慣了南方溫暖氣候的宋朝皇室來說,這樣的環境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初到五國城時,徽欽二帝及其随行人員被安置在松花江南岸的一處院落中。這座院落雖然比不上汴京皇宮的富麗堂皇,但相較于押解途中的艱苦環境已經好上許多。然而,他們很快就發現,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北方是苦寒之地,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的30年裡是怎麼熬過來的?

五國城的冬季來得比他們想象中更早。才剛入秋,寒風就開始呼嘯而至。随着氣溫驟降,積雪很快覆寫了整個城市。在《北狩行錄》中有這樣的記載:"五國城的冬天,異常寒冷,大雪下不停,宋徽宗和宋欽宗呆在屋内,因寒冷而聲音顫抖,說不出話來。"這段描述生動地反映了徽欽二帝面對極寒天氣時的窘境。

為了抵禦嚴寒,他們不得不學習當地人的生活方式。首先是改變服飾。金人給他們提供了厚實的皮袍和毛靴,這些衣物雖然粗糙,但保暖效果遠勝于他們原本的絲綢衣服。他們還學會了用動物皮毛制作帽子和手套,以保護頭部和手部不被凍傷。

在飲食方面,他們也不得不适應北方的口味。當地人以肉食為主,蔬菜種類較少。宋徽宗和宋欽宗雖然曾經錦衣玉食,但在這裡,他們不得不接受粗糙的飲食。羊肉、鹿肉成為了他們的主要食物來源,而且常常是半生不熟的狀态。這種飲食方式雖然不合他們的口味,但卻能提供更多熱量,幫助他們抵禦寒冷。

住所也是一個大問題。五國城的房屋多為木質結構,牆壁較薄,難以抵禦寒風。為了保暖,他們學會了用厚厚的獸皮覆寫牆壁和門窗,并在地上鋪上厚厚的草墊。他們還效仿當地人的做法,在院子裡挖掘地窖,用來儲存食物和避寒。

除了物質上的适應,徽欽二帝還必須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在這裡,他們不得不改變作息時間。冬季白天短夜晚長,他們必須在有限的日照時間内完成所有戶外活動。為了節省燃料,他們常常早早就寝,蜷縮在厚厚的皮毛中度過漫長的夜晚。

然而,即便如此,生存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寒冷不僅帶來身體上的痛苦,還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凍瘡、風濕等疾病在囚徒中普遍存在。醫療條件有限,許多人因病痛而離世。宋徽宗和宋欽宗雖然得到了相對好的照顧,但也難免受到寒冷的折磨。

随着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适應了這裡的生活。他們學會了在短暫的夏季裡儲備食物和燃料,為漫長的冬季做準備。他們開始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智慧,如何在這片苦寒之地生存下去。

盡管如此,對于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來說,這樣的生活仍然是一種巨大的落差。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不僅是嚴酷的自然環境,還有身份地位的巨大變化。然而,正是這種艱難的處境,讓他們逐漸放下了皇帝的架子,開始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來面對生活。

這段适應期雖然艱難,但也為他們後來的生存奠定了基礎。在接下來的歲月裡,他們将面臨更多的挑戰,而這段經曆則成為了他們生存的重要積累。

意外的轉機:生活條件的改善

随着時間的推移,宋徽宗和宋欽宗在五國城的生活出現了一些意外的轉機。這種變化并非突然發生,而是在金朝統治者态度的逐漸改變中慢慢顯現的。

首先,徽欽二帝的食宿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金國統治者意識到,保持這兩位前朝皇帝的體面,對于鞏固自己的統治有一定好處。是以,他們開始提供更加豐富和精細的飲食。除了原本的肉食,現在他們的餐桌上開始出現一些南方的蔬菜和水果。這些食材雖然在北方氣候下難以種植,但金國統治者通過各種管道從南方運來,以滿足徽欽二帝的口味。

住所方面也有了顯著改善。原本簡陋的木屋被改建成更加堅固和溫暖的磚石結構。房間内增加了炕床,這種北方特有的取暖設施大大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同時,金國還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禦寒物資,如上好的皮草和羊毛毯。這些改變使得徽欽二帝能夠更好地應對五國城的嚴寒氣候。

其次,徽欽二帝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雖然他們仍然被限制在五國城内,但活動範圍比之前大了許多。他們被允許在城内自由行走,甚至可以與當地居民接觸交流。這種相對自由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被囚禁的壓抑感。

金國統治者還允許徽欽二帝保留一些随從,這些人大多是從汴京一同被擄來的舊臣。這些随從不僅能夠照顧二帝的日常起居,還能為他們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在某種程度上,這些随從的存在讓徽欽二帝感受到了一絲往日朝廷的氛圍。

更令人意外的是,金國統治者對宋徽宗的藝術才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衆所周知,宋徽宗在書法、繪畫和詩詞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金國統治者認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文化資源。是以,他們不僅允許宋徽宗繼續他的藝術創作,還為他提供了必要的文房四寶。

在這種相對寬松的環境下,宋徽宗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書畫作品。這些作品不僅記錄了他在北方的生活見聞,也反映了他複雜的心理狀态。例如,他的《五國城雜詩》系列就生動描繪了五國城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在《松花江觀濤》一詩中,他寫道:"大江東去浪淘沙,浪打江心石不磨。惆怅雙鬟今白發,年年歲歲奈愁何。"這首詩既展現了松花江的壯闊景象,也暗含了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北方是苦寒之地,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的30年裡是怎麼熬過來的?

宋徽宗的藝術才能甚至引起了金國貴族的關注。一些金國權貴開始收藏他的作品,有的甚至向他請教書畫技藝。這種互動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宋徽宗在金國的地位,也為他赢得了一定的尊重。

宋欽宗雖然在藝術方面不如其父有天賦,但他也獲得了一些特殊待遇。金國統治者允許他閱讀一些典籍,這讓他能夠在囚禁生活中保持思考和學習。同時,他也被允許與一些金國官員進行學術交流,這些交流涉及曆史、哲學等多個領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徽欽二帝的處境本質上并沒有改變。他們仍然是金國的俘虜,随時可能面臨政治局勢變化帶來的威脅。金國統治者對他們的态度也時常搖擺不定,有時會突然收緊管制。

這種改善也帶來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例如,一些随從開始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謀取私利,甚至與金國官員勾結,這給徽欽二帝帶來了新的煩惱。同時,随着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舊日的沖突和紛争也開始重新浮現。

總的來說,這段時期的生活條件改善,為徽欽二帝的囚徒生涯帶來了一些轉機。它不僅在物質上改善了他們的處境,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的精神壓力。然而,這種改善是有限的,也是不穩定的。在接下來的歲月裡,徽欽二帝仍然要面對諸多挑戰和考驗。

困境與掙紮:囚徒生活的艱難

盡管宋徽宗和宋欽宗在五國城的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作為囚徒的本質并未改變。他們的處境仍然充滿了艱難和挑戰,這種困境不僅展現在物質生活上,更多地表現在精神層面。

首先,身份的巨大落差給徽欽二帝帶來了持續的心理壓力。從高高在上的天子淪為階下囚,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他們難以适應。雖然金國統治者在某些方面給予了特殊待遇,但這種待遇時常變化,讓他們感到不安和忐忑。有時,金國官員會突然收緊管制,取消一些已經給予的自由,這種反複無常的态度讓徽欽二帝始終處于精神緊張狀态。

其次,與家人和故國的分離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思鄉之苦。宋徽宗的妃嫔們大多被留在南方,隻有少數随行北上。宋欽宗的皇後王氏雖然随行,但在途中病逝。這種骨肉分離的痛苦,加上對故國的思念,常常讓他們夜不能寐。在宋徽宗的詩作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思鄉之情的流露。例如,在一首題為《五國城秋夜》的詩中,他寫道:"孤燈照影夜凄清,萬裡身為異國囚。不見故園桐葉落,空聞塞外雁南飛。"這些詩句生動地表達了他作為囚徒的孤獨和對故土的思念。

第三,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也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雖然五國城内有部分漢人,但主要還是以女真人為主。徽欽二帝不懂女真語,這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到困惑和無助。即便有翻譯在場,很多細微的情感和思想也難以準确傳達。這種語言障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也讓他們感到深深的孤獨和隔閡。

第四,健康問題也成為了他們面臨的重大挑戰。五國城的氣候條件嚴酷,遠比南方惡劣。盡管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長期的寒冷和不适應的飲食還是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了傷害。宋徽宗年事已高,常常受到風濕和關節炎的困擾。宋欽宗雖然年輕,但也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時常生病。醫療條件的有限更加劇了這個問題。雖然金國統治者會派遣醫生為他們診治,但這些醫生對南方人的體質并不了解,治療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第五,政治壓力始終如影随形。雖然徽欽二帝已經失去了實際的公權力,但他們的存在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金國統治者時常利用他們作為政治籌碼,威脅南宋政權。這種被當作棋子的感覺,讓徽欽二帝倍感屈辱。同時,他們也擔心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會影響到南方親人的安危,這種顧慮讓他們在言行上更加小心謹慎。

第六,随從和舊臣的問題也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煩惱。一些随從開始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謀取私利,甚至與金國官員勾結。這不僅給徽欽二帝帶來了麻煩,也讓他們感到深深的失望。曾經忠心耿耿的臣子,在困境中卻變得自私自利,這種變化讓他們對人性有了新的認識。

第七,時間的流逝帶來的是無盡的絕望。随着囚禁時間的延長,重獲自由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每一年的春節,當他們聽到遠處傳來的慶祝聲時,都會感到一陣陣的心酸。時間像一把無情的刀,慢慢磨滅着他們的希望和意志。

面對這些困境,徽欽二帝表現出了不同的應對方式。宋徽宗更多地沉浸在藝術創作中,通過詩詞書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他的作品中既有對現實的描繪,也有對往事的追憶。宋欽宗則更多地投入到學習和思考中,他閱讀大量的典籍,試圖從中找到安慰和智慧。

盡管面臨諸多困難,徽欽二帝還是努力保持着皇室的尊嚴。他們在言行舉止上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儀态,這不僅是對自己身份的堅持,也是對金國統治者的一種無聲抗議。這種堅持,在某種程度上也赢得了金國一些官員的尊重。

然而,無論他們如何努力,囚徒的身份始終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每當夜深人靜,望着北方的星空,他們都會想起南方的故土。那裡有他們的親人,有他們的子民,有他們曾經輝煌的帝國。但現在,這一切都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北方是苦寒之地,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的30年裡是怎麼熬過來的?

最後的歲月:徽欽二帝的結局

宋徽宗和宋欽宗在五國城度過了他們人生的最後歲月。這段時期充滿了艱辛和無奈,但也不乏一些令人深思的曆史細節。

宋徽宗在被擄北上後,一直被囚禁在五國城。随着年齡的增長,他的身體狀況日漸衰弱。北方嚴寒的氣候和長期的囚禁生活對他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影響。盡管金國統治者在後期給予了一些特殊待遇,但這并不能改變他作為囚徒的本質。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宋徽宗仍然保持着對藝術的熱愛。他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書畫作品,這些作品成為了他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産。其中,《松石圖》被認為是他在五國城創作的最後一幅畫作。這幅畫中的松樹虬勁蒼勁,石頭堅實穩重,似乎在隐喻着宋徽宗内心的堅韌和對故土的眷戀。

宋徽宗最終于紹興八年(1138年)在五國城去世,享年64歲。據記載,在臨終前,他向身邊的随從表達了對南方故土的思念之情。金國統治者雖然給予了一定的葬禮規格,但遠不及他在宋朝時的皇帝身份。宋徽宗被葬在五國城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墓地簡陋,與他曾經的帝王身份形成了鮮明對比。

宋欽宗的命運則略有不同。作為年輕的皇帝,他在被擄北上後,曾一度被金國統治者視為可能利用的政治籌碼。金國曾考慮扶持他作為傀儡,統治南方地區,以此來分化南宋政權。然而,這個計劃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施。

在五國城的日子裡,宋欽宗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堅韌和智慧。他利用被允許的有限資源,大量閱讀典籍,不斷思考和學習。有記載顯示,他甚至與一些金國官員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涉及曆史、哲學等多個領域。這種求知欲和學習能力,讓一些金國官員對他刮目相看。

然而,宋欽宗的處境并未是以得到根本改善。随着時間的推移,金國統治者逐漸意識到他已經失去了政治價值。特别是在南宋政權逐漸穩定後,宋欽宗的存在反而成為了一個潛在的威脅。

宋欽宗最終于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在五國城去世,享年57歲。關于他的死因,曆史上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是自然死亡,也有人懷疑是被金國秘密處死。無論如何,他的離世标志着北宋皇室在北方的最後一絲希望也徹底湮滅。

宋欽宗的葬禮同樣簡單。他被葬在了宋徽宗墓地的附近,父子二人即便在死後也未能回到魂牽夢萦的南方故土。

徽欽二帝的離世,在當時并未引起太大的波瀾。金國對此事的處理十分低調,可能是為了避免刺激南宋朝廷。而南宋方面,由于政局已經穩定,對這個消息的反應也相對平淡。隻有一些老臣和民間百姓,在得知消息後,暗自歎息,為這兩位曾經的天子默默哀悼。

然而,徽欽二帝的故事并未随着他們的離世而結束。在後世的曆史評價中,他們的經曆成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話題。有人批評他們在位時的奢靡和不作為,認為他們應對亡國負主要責任。也有人同情他們的遭遇,認為他們是曆史大勢的犧牲品。

更有意思的是,宋徽宗在五國城創作的藝術作品,在後世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他的書法、繪畫作品成為了珍貴的文化遺産,被後人視為藝術瑰寶。這種反差也引發了人們對曆史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徽欽二帝的最後歲月,不僅是他們個人命運的終結,也标志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他們的經曆成為了中國曆史上一個獨特而悲壯的篇章,至今仍被人們反複讨論和研究。盡管他們的生命在異鄉結束,但他們的故事卻在曆史的長河中永遠流傳。